今天是我升入初中以来第一天正式上课,今天生物课上老师讲解的关于生物的知识令我大开眼界,再翻翻课本后面的章节——《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只从标题上就深深吸引了我。
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了生物的定义(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及生物的特征(进行呼吸、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需要营养,生长和繁殖,生物对外界刺激都有反应——应刺激,排除废物和新陈代谢)等,这些知识仿佛是一件储存大量信息的百宝囊,里面总有倒不完的惊喜和新奇。我贪婪地汲取着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每一个新知识,真的感到45分钟不够用呢。
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生物的种类大约有200万种。其中植物40万种,动物150万种(其中昆虫最多,达100多万),微生物10万种,想想这么多的生物共同生活在宇宙空间里,这个大家庭的人员可谓众多啊!再想想自己知道的、看到的才不过几十种,与上百万种相比,真有点井底之蛙的味道了。
课本上还提到了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对刺激的反应。记得我在《百科全书》上看过,含羞草身上长有一个液体袋囊,里面充满了液体,当你触碰它的叶子时,袋囊里的液体就会向上流动,叶子就自动合拢了,今天才明白这种现象是生物的应刺激特征呀。
晚上与妈妈一起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题:通过阅读小资料与家长一起讨论珊瑚石生物还是非生物?珊瑚虫为什么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在我家的鱼缸里就有妈妈同事送给的一小块白珊瑚,本以为这道题难不倒妈妈,没想到我读完题问妈妈时,妈妈竟然脱口而出“珊瑚是生物,它长期生活在海水里;它喜欢温暖的浅水是因为它离不开藻类。”,哎,妈妈的答案全错了,(妈妈也有知识盲点)。资料中明白写着“珊瑚虫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和“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的越高,越有利于藻类植物的生存”等等,这明摆着珊瑚不是生物,而是生物的尸体或外壳;珊瑚喜欢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是因为它和藻类植物互为利用,看着妈妈的滑稽样,我真想笑出声来。
我想我会喜欢上生物这门课程的,我真想一下子全部学会生物的奥妙,好好研究一下我的小乌龟、鱼缸里的小鱼小草们,还有我家种植的花草们,你们可要等着我(小懒口述,妈妈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