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我来到了青岛,历史的海风,随着海鸥的羽毛,轻抚过来。
开始了,我们到达青岛,此时正值早上7点,太阳已经升得比较高了,但是此时青岛的人并不多。
太阳在海面上闪闪,像一片火光,又像一片金子,还像一副画。
我们来到了五四广场。
我也对五四广场有所了解,五四广场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我看到了巨大的,火红色的雕塑,像火炬一样,这大概就是《五月的风》雕塑了吧。
导游举起旗子,扶一扶麦克,开始讲述,五四广场的的一段历史。
众所周知,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青岛的主权问题。自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中国人民就一直为收回青岛主权而努力。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后,引起全国人民强烈反对。1918的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会议,提出了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并强行将青岛主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震惊,北京学生于5月4日举行游行示威,强烈要求拒绝签约,高呼"誓死力争青岛主权","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在举国反对声中,中国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侵占青岛的阴谋。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在1922年12月12日收回了青岛主权。鉴于青岛与"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关系,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新建广场命名为"五四广场"。
原来,五四广场有这么一段历史,我长了见识,也对中国人民有一个由衷的敬佩。
接下来是鲁迅广场。
鲁迅公园正大门是原先留存的牌坊,正面由鲁迅先生手书拼成四个大字——“鲁迅公园”。背面由当代碑帖鉴赏家郑世芬1932年所题的字“蓬壶胜览”。原来,蓬“指蓬莱,”壶“指方壶,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就是说鲁迅公园的景致可以同”蓬壶“仙境相媲美。据说,在198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之际,全市青年捐款修建了一尊三米高的鲁迅先生站立花岗岩雕像,立于正门处。此像为青岛雕塑家张白涛所作。
我站在海面上,群鱼游跃,海风轻吹。傍晚了,太阳还是照在海面上,还是像一幅画,一块金矿......但带给我的感觉,却不同了。这一次文化的旅行,我才知道,原来,青岛是这么有历史的地方。
傍晚的海面,很平静,像刚睡去的婴儿;一只只海鸥在海面盘旋,一点也不怕游人,一会儿飞到游人的旁边争食;游人们三三两两的拍照;离开时最后对青岛的一瞥竟是——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