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陶潜《桃花源记》一课,我了解了其笔下所虚构的世外桃源以及其主要意境。与此同时,我开始想象关于我的“世外桃源”:
在一个风景宜人,品物皆春的小山村里,“驻扎”着一名支教老师,没错,那个老师就是我。以严谨治学为目标,以臻于至善为追求。
早晨,闻着虫蝉,听着早起的鸟叫;看早时的炊烟袅袅,朝霞升起。我踏在去往学校的石板桥上,流水哗哗,哼着小歌,跟着时间赛跑。嗨,早晨你好,新的一天你好!
在学校。上早读跟着学生们一起“朗朗读书”,声音回旋在教室的墙体,再体验“一日之计在于晨”;升国旗,奏国歌,行注目礼,仰“红旗随风又飘扬”;上课了,站在三尺讲台上,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解知识,手拿白色粉笔,时和黑板“互动”,“师者所以传道解惑也”,那时候有一种光荣叫“你是一名老师”;课后,插入孩子们玩耍的小队伍,“别跑,我是老鹰”成为孩子们的孩子王,被叫成“老师姐姐”,和他们打成一片。噢,原来,你“亦师亦友”。
放学了。趁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和那个最懂自己的人踩一踩田间小路,嗅一嗅大自然,赏一赏乡景;坐小谭上听潭水声如鸣佩环,听远处鸡犬相闻,看其中往来种作。我们互相依偎,说着眼前事,聊着未来。“黄昏与君赏斜阳”。
归来时坐椅小憩,我们写诗我们一起作画。或茶一味,或道一禅。一起用很好的文笔把我们的故事写下。哪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儿?
每一个晚上。生成篝火,我们手拉着手和村民们绕火围成一圈,朝着周围人开怀大笑,再豪爽“一把民歌儿唱”,那时映出的人影儿最美。
活动后热情好客的乡民组百家宴,一个堡子百来号人,齐聚长桌围拢了吃饭。往碗里夹菜,往杯子里倒酒。嚯,还不醉不归了?!那时栅栏里的马羊儿们也安静的食草,还是不是发出声响。在并不大的探照灯下,我似乎“望”见乡民们的淳朴劲儿,因为实在都“溢于言表”。
深夜。蝈蝈儿也似乎停住了叫声,羊马儿也不再作响,都入睡了。全都进入梦乡,养精蓄锐,待翌日破晓我们“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远循环…
“山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这就是我的世外桃源。什么是世外桃源?我认为是在相对美好的环境下做着自认为也很美好的事情。
“面朝景致,心态大好”,故品物皆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