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意外被苹果砸中却因此发现地心引力,几米意外跌入深穴却看见更亮的星空,三毛意外辍学却走上文学的道路。意外,看似不幸,实则蕴含着别样的惊喜。
忆往昔。
才女如她,萧红,被誉为文学洛神却红颜薄命,为冲破封禁锢骨历尽沧桑。她活着的时候。屡屡演绎勇敢者的传奇,死后。任那些不朽的文字在尘世里诉说生命的坎坷与悲怆,诠释“人之为人”的意义。但倘若没有贵人相助她也无法享此殊荣。
那时她感情屡屡受挫,再加上东北地区战乱频繁,她不得不到上海逃难。逃难期间她意外结识了鲁迅。鲁迅很是欣赏她的才华便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推荐她的作品。从此萧红的作品便陆续在上海多家杂志发表,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除了写作上的指导外,鲁迅也像慈父般关心她的生活,是身在异地的萧红倍感家的温暖。到后期战乱越演越烈时,鲁迅神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多家出版社帮助萧红出书。虽然萧红与鲁迅相差三十岁,但如果没有鲁迅的扶持,她很难创作出《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传世佳作。
难怪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字字流泪,句句泣血地缅怀他。
在萧红短暂且动荡的人生中遇见恩师鲁迅,是她此生最美的意外。
在这意外中我领悟到动荡可以埋没人才亦可以挖掘人才,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分水岭就是机遇和真才实学。萧红与鲁迅的意外结识是机遇的恩惠,但之后萧红享誉文坛测试依靠丰厚的文学底蕴的支撑。这两者是走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守株待兔地坐等机遇,殊不知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坐吃山空终究一无所获,唯有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人才会得到机遇的偏爱。
看今朝。
2014年4月16日,韩国一艘载有470多人的“岁月号”客轮在屏风岛上发生浸水事故,事故造成304人遇难、142人受伤。单看数据就知道这是一场伤亡惨重的意外事件。但更令人意外的是船长李准锡在紧急时刻没有发布应急措施、疏散乘客,而是不顾数百名乘客的生命先行逃走。当然,此次事件还有令人意外的亮点,那就是年仅22岁的实习船员朴智英舍己为人,帮助多名学生逃生。有目击者称事发时她四处寻找逃生衣并分发给学生,而她自己却来不及撤离就殉职了。越是在灾难面前,人的本质就越无法掩藏。舍身救人的女船员与自私弃船逃生的船长分别将人性的美与丑彰显到极致。前者令人敬仰,虽死犹荣;后者受人唾弃,虽生犹死。
造成这两种鲜明对比的原因我认为在于这两人对承担责任的态度。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责任是每一个人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注定扛起的无形的东西,每个人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是一种客观必然。责任心是一面能让你看到自己心灵的明镜,能折射出你的灵魂的崇高或卑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物皆有责任。太阳的责任是给予光明,树木的责任是点缀大地,大海的责任是容纳百川,连这些无生命的自然产物都敢于承担责任,更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因此,承担责任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一味地逃避终究会退化成只知吃喝睡不知人间情的动物。
意外无可避免,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在意外中发现新的见闻,在于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意外。
初二:李小涵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从贯穿全文的表达中能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文章根据小标题分为两部分,其中尘埃部分的结尾能看到作者的一腔热血:“意外无可避免,最重要的在于如何在意外中发现新的见闻,在于如何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意外。”文章中的论据和论点相辅相成,给文章加了不少分。
可从文章更进一步的角度来看,可以让文章前后两部分构建起逻辑关系,或者在结尾对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总述,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点评老师:沈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