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祭奠我逝去的童年和那些曾在故乡怀里所经历的温暖
(小序)
我静静地坐在桂花树下,看着前面的那条小溪,岁月已让那块泉石长上了青苔,得不到水的滋润,它也便是那样用苍老来展现生活。小蝌蚪不会再东躲西藏地躲避我的追杀,小虾也不会在我手中呻吟,乞求我放过它。更有甚者,没有了抓螃蟹时的坚定,被它夹伤了小指头后的愤怒,将它往地上奋力一甩,泪眼汪汪地看着自己通红的小指头。轻轻地吹着,待我想起地上的那个小动物时,它已奔赴黄泉,不觉鼻子一酸,嚎啕大哭。
而回忆,也泛起了薄薄的雾水,捅破了,便是豆大的雨滴。那些青葱的岁月,带着淡蓝色的梦想,一步步走向尽头,就像离了线的风筝,再也找不回来了。留下来的,还是只有那些残缺的记忆,还想少了什么,却又找寻不到。
关于故乡,我不想太刻意地去描绘些什么,心已放在那个地方,便也只想讲讲那曾在某个地方触动心弦的痕迹。
(一)
老屋,只是三间简单的屋子组合在一起,有一间已残破不堪,便将其拿来养养鸡鸭,我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去招惹它们,然后它们追着我满屋子疯跑,心里也不觉乐开了花。
残破的屋檐,灰中透着一点浅黑的墙壁,让人有一种风雨沧桑的感觉。秋天的舞姿,只因那一个个橘子手拉手地挤在墙角而绚烂多彩,青黄交加,各具风骚。记忆中,外公总是起早摸黑地拿着把铁锹出去劳作,当夕阳的最后一道余辉消失在天边,他便乐呵呵地踏上了归途,我用细线将那些看上去不甜的橘子串连在一起,一来点缀门楣,而来欢迎外公的归来。
老屋出落得还算是亭亭玉立,两棵万年青常年陪伴在左右,透过旧窗户,我看着对面的那座山,还有那稀稀疏疏的人影。家门前是一片荷花塘,每年的初夏开始,我便静静地坐在池塘边虔诚地等它开放,日复一日,终于某一天早晨,欣欣然地张开眼睛,眼前荷叶繁茂,围坐在一起,中间荷花粉嫩的花瓣慢慢向上托起,向周围蔓延而开,娇羞如它,婀娜多姿。依稀记得,那年夏天,蹑手蹑脚地跳进荷花池,想要去摘那一抹粉艳,却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孩子,荷叶是荷花的白马王子,一直默默的守护着它。到了最后,荷叶都无法触及,更与荷花无缘,反而还弄了一身泥泞。
(二)
推开老屋的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茶园,每年的春天是外公外婆最繁忙的时候,摘茶,晒茶,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每天外婆都乐呵呵地背着一个竹筐,下面垫几片绿叶,寻找着枝上的嫩芽,摘下小心翼翼地放进竹篓之中,而我却只能在一旁玩玩小蚂蚁,问问绿叶的清香。当粉嫩的花儿冒上枝头,一切也便落下了帷幕。
三月的田野,鸟语花香,一个人兴高采烈地走在田间小路上,抚摸抚摸山牡丹,又戏耍戏耍油菜花,看着她们笑逐颜开,我也笑颜如花。跑到某个阿婆家,蹭点东西吃吃,不小心打碎了几个鸡蛋,我吓傻了,拿了东西向门外跑去,留下一脸无奈的阿婆唉声叹气。
夏天的乐章奏起,杨梅也爬上了枝头,向世间万物展现着自己。
一个个昂首挺胸的挂在枝头,少不了一丝神奇,似乎在说着:“看,我多红啊!”有时候十分清闲,就想着去爬树,逗那些杨梅玩,戳戳它们,却舍不得摘,傻傻地看着它们发呆瞥见几只小虫在打架,视线又被它们所吸引,缓缓向下爬去。
秋天的山岗,到处洋溢着桂花香,沁人心脾。外公外婆去打桂花,我也喜欢跟在他们后面,硬撑着扛一根稍细一点的扁担,来到桂花树下,铺了一地的布,然后开始打,纷纷扬扬地飘落,头上,耳朵上,收获了一身清香。
(三)
坐落在故乡的童年,是美好的。余光中先生有淡淡的乡愁,我亦然。
小时候,
乡愁是一朵盛开的指甲花,
染出我童年的色彩。
长大后,
乡愁是一方长长地番薯藤
承载了我无忧的童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条幽深的羊肠小道,
开拓了我无忧的童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曲悠扬的悲歌,
换不回我已逝的童年。
淡淡的愁绪,给生活带来不一样感受。怀旧,向前走,慢慢地交织在一起。
那些留在记忆里的时光,我不会忘记。
温州市绣山中学初三:幻世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