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坐公交车去上课,在车上,我目睹了一件事。
在旁边的座位上,一位妇女在教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孩子背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她每念完一句,孩子也摇头晃脑地念一句。“小小年纪就会背诗,真厉害!”周围的乘客纷纷向男孩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时候,我看见小男孩的手里拿着一个面包。大概是吃饱了吧,他手里拿着的面包随着汽车的颠簸落下了许多面包屑,落在了他的衣服上。那位阿姨见此状,便对孩子说:“还吃(面包)吗?不想吃了,就扔掉。看,衣服都被你弄脏了。”说着便把小男孩手里的面包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她又接着教孩子背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孩子也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那位阿姨说:“好了,我已经教完你了,你背一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谁知……”阿姨说:“是‘谁知盘中餐’。来,你再背一遍。”男孩便重新开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又忘了,真可惜。阿姨不耐烦了:“是‘粒粒皆辛苦’,就是告诉我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小男孩又从头开始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又是这里断了。阿姨生气了:“你这个猪脑袋……”听到这句话,小男孩委屈地哭了起来,阿姨大声说:“自己记不住还有脸哭!?”男孩看了看垃圾桶里的面包,周围的乘客也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阿姨。那位阿姨也惭愧地低下了头。
现在,车厢里除了小男孩偶尔的抽泣声,阿姨的安慰声,面包与垃圾桶的碰撞声,一片寂静。
看到这里,我也不由得想问一句:家长这样言行不一的表现,会把孩子带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