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选择的通向山顶的那条路。选择合适的道路,才能一览山顶无限风光。
陶渊明也曾想留恋官场,奉献自己的才华,但在入仕之路上处处碰壁,认清黑暗官场后,便选择归隐田园,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幽之中,他的性情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大量灵感如波涛涌出,化作千古诗作,陶渊明由此活出了自己的风采,领略了山路顶端的壮景。
如同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看似光鲜镶金镀银嵌着钻石的那把钥匙,实则并不能成功通进锁眼,而那把平凡又普通的木钥匙,却匹配通向成功殿堂大门。陶渊明可以手握金钥匙,但他或许只能做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无名小吏,他的人生也将流于平庸;正是因为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木钥匙,纵情山水,放空身心,他才能活出独属于他的精彩人生。
学医,还是学文?学医,救治乱世中人们的躯体;学文,唤醒迷途中人们麻木的灵魂。深思熟虑后,鲁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弃医从文。他抛弃治病的手术刀,拿起尖锐的笔当做武器,努力奋斗,写出许多抨击国人麻木意识的千古佳作。若是鲁迅秉承医学救人的思想,他所改变的,或许只是少部分人一时的状态,他也可能收获小有所成的安稳的人生状态。但相比他选择的为文之路,虽少有志同道合的人为伍,从他笔下流出的佳作篇篇振奋人心,鼓舞斗志,他的人生虽坎坷却激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成功唤醒了多少沉睡的灵魂,为新中国的思想复兴添上了辉煌一笔,他也因此铭记于史册。
回望历史的足迹,多少人所选择的路也各不相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屈原选择了爱国之路,屡进忠言,不断求索,用生命诠释了执着的人生状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选择了“报先帝,匡幼主”之路,南征北伐,奋力谋划,用汗水诠释出忠诚的人生状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选择了变法之路,抱定信心,宁死也不退缩,用热血抒写了光辉的人生状态……他们无不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才走出了与众不同的人生状态。
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阔,如今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也当找寻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特长,让生命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