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深秋,天高云淡,秋风萧瑟,恰是赏菊的好时光。菊花,素有“花中隐士”之誉,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自古赏菊就是民间秋季最常见的一项活动,古代的文人们更对菊花的气质情有独钟,不论是屈原的《离骚》中对“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向往,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或是王安石“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的感叹,无不透露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邻近我校的南园举办金秋菊花展,便让我一直记挂着。菊花千姿百态的花朵,傲霜斗雪、独立寒秋、不畏严寒的气质着实让我为之着迷。而南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那时便是明代阁老王锡爵建造的赏梅种菊处,江南园林的灵秀便与菊花相得益彰地结合在一起,又怎不令人神往……
这几日天气渐有寒意,空气也随之变得清新纯净,来到南园,门口就立着各种姿态的菊花,走过悬挂着董其昌手笔的“南园”匾额,穿过门楼,进入园内,淡雅的菊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片菊花的海洋。虽去的有些晚,已不能见到一些名品菊花最绚烂的一刻,但是我带着一颗爱菊之心,闻香赏菊仍是乐不可支。
在菊花的装点下,今天的南园更是一步一景,大小、颜色、花瓣形状各异的菊花在园艺师的精心布置下,显得格外夺人眼球。潭影轩外,月波桥边,大部分菊花已经盛放,有着硕大的花盘和层层叠叠艳丽如黄金般花瓣的**煞是夺目,绿云、绿荷那样较为珍贵的品种则都摆在了馆内翩然地向人们展示曼妙的身姿,望一眼路边的一簇簇雏菊,也是一派生机勃勃。站在那座名为知津桥的石拱桥上,放眼看到了南园的全景,整个园林被菊花装点得美不胜收,赏菊之人不断驻足,细细欣赏拍照,更有群群摄友们在不停地留住那美丽一景。走下拱桥,弯腰看向那一株株菊花,才发现她们真是姿态各异,每一朵都有着独特之美。有的绽放着的花朵就如一个松散的毛线球,可爱有趣;有的舒展着叶片犹如打开着的雨伞,大气坦然;有的还收敛着花骨朵娇羞得不肯向世人展示真面目,诱人怜惜;有的像是一对亲密的伙伴并肩露出笑颜,宁静友好;最逗人的是那朵朵绽放的小小雏菊,随着微微的秋风晃动着一颗颗小脑瓜。而菊花的颜色则叫人眼花缭乱:红色的像灿烂无比的太阳;白色的像纯洁清澈的冰雪;粉红色的像香甜美味的奶油;粉绿的,则像精雕细琢的美玉。这样的美景总让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头多看它们几眼,恨不能即刻拥有了古代诗人的才华,七步便写出一着赞叹菊花之美的诗句来。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菊花品格高尚,不逢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悬挂枝头,挺然不落,依旧含香吐芳。我爱菊,更爱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