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下午,沿休闲广场一侧灌木散步,空气中暗香浮动,转过亭榭但见树枝横斜、朵朵腊梅绽放。正流连其间忽闻山石后琴音袅袅,接着传出一个略显沙哑的男人歌声: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
蓦然间听到这歌声我心神为之一怔,而那些消失的场景和一个人熟悉的面影,却在歌声中逐一浮现脑际。快四十年了,心已在岁月的年轮中慢慢老去,曾经的酸涩、凄苦早已化作缕缕青烟飘散在人生的苦旅。唯有这歌声如天籁时不时漾在心底,甚至常常潜入梦境而复活着旧时的记忆;特别是他那清癯、傲岸的身影,在不断响起的歌声中愈发变得清晰。他,就是我生命旅程中曾经的良师益友——齐楚老师。尽管我与他的认识可谓是惊鸿一瞥,但他深厚的学养却暗暗影响了我的一生。
人生是需要启蒙的,尤其是对精神上的启蒙;否则他会徘徊在万古如长夜的蒙昧与混沌之中。个人如此,我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十八世纪的法兰西正是有了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进步思想家在思想、文化上的启蒙,才促成了法国大革命的进行;十八世纪的德意志有了莱辛、赫尔德、席勒等人的思想启蒙才有了影响德意志思想文化的狂飙运动。
想当初我们这些懵懂、无知的十六、七岁孩子,不能读书却被叫到本不欢迎我们的农村去接受所谓的再教育。也正如此,大家对整个农村环境从个人情感上讲都完全是处于一种疏离。记得当时队上给我们两个知青每人多分了两捆用来煮饭的桑树条,就招来社员的私下叽咕。有个单身汉更是站在晒坝上大声吵嚷,说他入社都交了一副犁头,这些人啥没交还跑来占我们的便宜。生活上的艰辛、前途的不可知,让大家的情绪十分低落,很多都采取回城的方式逃避着农活、或者用串队来打发着无奈的光阴。可我自己却遵循父辈的教导,信奉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偏偏在农忙时节扎根乡下让繁重的农活来磨炼自己。
有天下午插完秧子我去邻村的代销店买晚上照明用的煤油,路过枫林乡小的操场时听见一间教室里传出有风琴伴奏的歌声。
“望穿秋水,不见伊人的倩影,更残漏尽,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清。……”
歌声吸引了我,穿过空旷的操场我来到教室,只见一个穿蓝色中山服的男子端坐在黑色的风琴
前边弹边唱。他嗓音低沉、音质浑厚,感情特别投入,我甚至看见他眼眶里隐隐闪着的晶亮泪滴。听多了**年代那千篇一律的语录歌和一些所谓的颂歌,突然在这静谧、黄昏时刻的山村听到这抒发个人情感的歌声,心里顿时有种不一样的感动。
歌声还在继续,“望断云山,不见妈妈的慈颜,漏尽更残,难耐锦衾寒,往日的欢乐,只映出眼前的孤单。……”
早先的感动此刻已在心里累积成一种悲情,尤其是歌词勾勒出的那种凄寒、孤寂让人眼里直想流泪。可此时不知从什么地方窜出一条黑狗冲我一阵狂吠,慌乱中我捡起石头正说砸过去,只见他很快跑了出来大声喊道:“黑虎回去!”那黑狗见他便摇着尾巴哼呀了几声调头走了。
“您是插队的知青吗?进来坐吧。”他看了我一眼便向我发出了友善的邀请。我颇感意外,便问他怎么知道我是知青。他笑了一下说“从你神态上看出来的。”我们聊了几句后他又弹着风琴唱起了一首轻快、明亮的歌曲。
初一:黄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