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是一本由史蒂芬?柯维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015-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一):七方神器,教你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庭
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他曾经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比肩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
他所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我目前为止精读过两遍,曾数次向朋友推荐过此书。所以,当看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想要好好拜读一下。
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延伸与加强版,着重从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关系的角度来论述七个习惯。在我看来,这七大习惯,仿佛就是七方神器,需要牢记在心,随身佩戴,他们分别是:
习惯1 / 积极主动
习惯2 / 先有目标再行动
习惯3 / 要事第一
习惯4 / “双赢”的想法
习惯5 / 首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
习惯6 / 协作
习惯7 / 把锯子磨利
对于没有成家的朋友而言,本书可以作为一本教材,来指引自己在将来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对于已经成功迈入婚姻殿堂(或坟墓)的朋友来说,比如我,这是一本用来反省自己的书。嗯,没错,就是反省自己。
我对着书中的七大习惯,对自己的现状进行了仔细了比对,发现自己有着严重的问题。比如我严重违反了“习惯3 / 要事第一”。我把2015过得超级忙,周一到周五做全职,周末和节假日忙兼职,还要读书、写书评、做公益。无形之中,我忽略了被打入了冷宫的老公。之前,我和老公有过矛盾,他对冷遇之事颇有意见,我却觉得他不支持我的工作,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
可是,看到书中关于“家庭时间”的论述时,我立刻惊觉,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书中说到,每周都要预留出固定的家庭时间,家庭成员用来一起做一些事情,比如做计划、娱乐、讨论等。想想自己,一天到晚忙忙忙,也没忙出什么成绩来,反到在家庭的感情账户上,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人,真是惭愧无比。
奥普拉:“好吧,我知道你会听到人们说‘我没有时间’。但是,如果一周中你没有时间跟家人聚上一个晚上,至少一个小时,那么家庭就不是你的首要之事。”今后,我应该遵守“习惯3 / 要事第一”,提前计划出家庭时间,并坚持按计划行事,才能还清欠给老公的感情债。
除了七大习惯之外,本书中还提到了许多非常实用的可用于家庭建议的小方法,其中每天12个拥抱让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每天12个拥抱——那是人们所需要的。拥抱包括身体上的、语言上的、视觉上的和环境的。我们每天都需要12个拥抱——这有不同的方式,包括来自别人的感情上的滋养灌溉,可能也包括来自冥想或祷告的心灵营养。”把12个拥抱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将为家庭生活带来神奇的魔力,接近彼此的心灵距离。
另外,还可以通过“传统”来重建家庭精神。家庭传统包括家庭晚餐、家庭假期、生日、节日、大家庭的家庭活动、一起学习、共同劳作、共同服务、共同开心等。在我看来,家庭传统与前面提到的家庭时间有类似之处,都是着重强调家庭成员一起做某些事情,强调“我们一起”的概念,两者可以合并在一起学习应用。
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案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案例就发生于作者的家庭中,是他的家人在现身说法,因此让七大习惯更具说服力。这些案例,也为本书增加了趣味性,弥补了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读书过程中所产生的微小的不适之感。你会觉得,你仿佛在看着一集又一集的电视剧,就轻松把这本书读完了。
前第一夫人芭芭拉曾说:“……当生命走到尽头,你绝不会因又一次考试失利、又输了一场官司或丢了一桩生意而悔恨;你会为自己没花时间与丈夫、孩子、朋友和父母在一起而后悔……一个家庭的幸福感、一个社会的幸福感并不取决于白宫发生的一切,而在于你自己家里所发生的一切。”
所以,让我们一起,学习并应用书中的七方神器,打造一个幸福的家庭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二):听听他们的道理,少走一些弯路
把枯燥的道理说得有趣
本来这应该是一本挺枯燥的书,但是作者带着典型的美国人说故事的范儿,跟我们讲道理,这是一个挺了不起的能力。和日本人写书反复论证这个观点多么重要所不同的是,作者一步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有故事,有思考,有总结,有正面的,有反面的……用故事吸引你,就像一个朋友坐在你对面,跟你娓娓道来。虽然有些方法,可能不那么符合中国家庭的交流习惯,比如一家人坐下来,畅谈家庭目标,但大部分还是值得反思、参考的。
从今天起,建立自己的情感账户
我常常感觉到,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短暂存款、长期透支。刚开始认识的时候,很认真地在情感账户中存款,希望自己表现得更好,可以多得一些印象分,比平时的自己更积极,更热情,更多一些闪光点。但是,一旦建立起牢固的关系,至少会有一方开始取款,刚开始是试探性的,接着变本加厉,直至透支。如果不能幡然醒悟,估计这段关系要破裂了。
因此,要经营好一段关系,允许自己取款(谁不会犯错呢?),更要懂得时不时存款。存款的方法有哪些?善良、道歉、原谅、不在背后说人是非。
首先是善良。善良,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做好事”,史蒂芬?柯维所说的善良,是指赞扬别人。在我看来,善良是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由衷地赞赏,也是能够发现别人的软弱,提供力所能及的鼓励和呵护。
其次,是道歉和原谅。有人会对你犯错,你也会对别人犯错。因此,道歉和原谅,是我们要过好这一生必须掌握的两个能力。道歉,是发现自己错误,说明你有明确的是非观,建立的是更值得信赖的形象。
史蒂芬?柯维似乎没有说到原谅,但是我觉得这也很重要。原谅对方,其实对自己也是一种饶恕,让自己从“受害者”的心理中走出来,更阳光地面对他人。
不在背后说人是非。这点在我看来,是最大的美德。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害怕有人在你背后捅刀子。即使自身洁身自好,也不能保证没有小人。但是,不能让小人让你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不是吗?家人,朋友,同事,如果对方让你不爽,要么闭嘴,打碎了牙往肚里吞,要么当面说,不要在别人面前说,尤其是互相认识的人面前说,因为这个世界太小啦,风不知道是怎么吹呢。
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的垫脚石
从小到大,真的听了很多道理。从小被灌输各种各样的美德:勤劳,勇敢,坚强,认真,踏实……但是说真的,并没有什么用。如果真的用这写听起来很美好的词来检视自身,那我真的要羞愧得无地自容。因此,我们开始嘲笑,嘲笑那些跟你讲道理的人——道理我都懂,然并卵。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那些跟你讲道理的人,往往是从自身经验出发,走了许多弯路以后,才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而我们却急功近利,想着听一下道理马上就能得到救赎。能够帮助你的,不是听一个道理,而是反复地去按照这个道理去做。就像,看再多的励志故事,也不如自己切切实实地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励志故事。如果你有故事,你的故事一定也是浓浓的鸡汤味。心灵鸡汤为什么没有用?因为对方没有给你勺子?错,因为你没有自己去拿勺子。以上是我关于“鸡汤”早就很想发表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三):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作为一个刚进职场的新人,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无论是在跟同事的相处,还是跟自己的家人以及丈夫的家人的相处,都让我感到有些吃力。
自己本来是刚从学校出来,在学校里老师同学的关系很简单,在家里,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简单,现在要和很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有时候让人招架不住。
通过《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这本书的阅读,了解了很多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简单,也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我们的变化。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交往都是必要的,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必然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人和各种问题有时候是人与人之间的频率不对了,因此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两个人有什么深仇大恨,可能就是沟通中缺乏一些技巧,导致很多事情受到阻碍。
这本书通过讲述七个习惯,七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技巧,为我们制订了改变和塑造自己性格和交际能力的计划。同时,作者也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为我们通俗的讲述了为人处世的原则。这些原则也许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更多的是作者从科学和实际的角度为我们分析和量身定做。
无论是作为教育者,还是作为从业人员,还是作为学生,也或者是伴侣,各种各样的人群都适合通过这本书提高自己。就像书中说的,本书中提出的理论和原则并不是史蒂芬首创的。他只是注意并进行了观察,而且把这些原则整理得有条理以供操作。这些都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你们内心早就笃信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似曾相识。在行动中你会看到这些原则,会看到它们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起作用,甚至可能你已经使用过它们了——而且是常常使用。
作者通过我们熟知的原则,将它们加以完善和耐心的解释,为我们编织出一个人际交往的网络,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清晰。
一起来学习如何在人群中如鱼得水,如何跟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好吧。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四):蔡康永私讀推薦03
蔡:現在很多人都會講他們要把家庭當成是人生重要的一個價值的歸屬,可是如果你要做到這件事情的話,你到底要怎麼樣來實施這個具體的步驟?這就是我為什麼要推薦這一本的原因。
蔡:從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就可以知道,其實作者是強調有七個習慣,是你一定要養成的基本態度,你才能夠做好。把家庭放在最重要的優先地位的這件事情,比方說一個家庭的家人應該共享一個願景,我相信這件事情,在絕大部分台灣的家庭裡面是沒有人在做的,什麼時候你聽過你爸爸或者你媽媽帶著全家人一起來講說:我們這個家庭到底要邁向什麼樣子的境界?或者邁向什麼樣子的目標?光是這件事情,老實說,就沒有人在做,如果一個家庭不知道自己要邁向什麼樣子願景的話,那家人彼此怎麼知道到底大家想要列為最優先達成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蔡:很多書常常都在說空話,講的是你的價值觀的修正,很少一本書像這本書是講究一個實際執行的步驟,書裡面舉了各式各樣的例子,可是實際上每一個家庭都不同,所以你不一定要照著書裡面講的例子來走。比方說書裡面講說某一些家庭會定每一個禮拜的某一天為家庭日,在這一天家人彼此之間是用看照片的方法、看演出的方法或者是去某一個地方一起旅行,來探索家庭的成員彼此之間不同的對於這個家庭未來的一個想像,你當然要替你的家裡面找到一個適合你們家人的方法,不能夠太勉強,可是又不能夠太空泛。這本書提醒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要用實際的步驟來實現這一個價值,把家庭列在人生的首要的一個位置之上,是需要實際的做法,而不能夠只是空口來講而已。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五):合理掌控的人际关系
合理掌控的人际关系-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
文/信实的精灵
真正的暴行,是我们太害怕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时候对自己施加的,这才是不可原谅的。The real violence,the violence I realized was unforgivable,is the violence that we do to ourselves,when we're too afraid to be who we really are.电影《超感猎杀 第一季》
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我们生命中最在意的呢?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权利;又有人说,是一个健康而又完整的家庭。与我而言,不管是现在,是过去,还是在不远的将来,家庭都是我最在意的,而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家人之间的关系。我相信,当我处理好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后,我与朋友们之间自然而然会有不错的关系,而最终这些都能够刺激我对于生活的兴趣,让我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我很难想象,当我的生活乱得一团糟的时候,我如何还能够“心无旁骛”地工作?
这本书的作者美国作家和心理咨询师史蒂芬?柯维博士(又称为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为我们展现了一副人际关系协调的完美蓝图。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这本书中所表现的真诚和焦虑深深触动了我。他对于自己所提倡的观点身体力行,这也难怪在整本书的开篇推荐序里面,是他的妻子珊德拉?茉莉?柯维。
对于中国的典型家庭而言,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却失去了爱的本质,仅仅将礼貌和爱流于表面。然而对于柯维的家庭,正如他的儿子肖恩所言,“总的来说,我得承认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家和别人家一样会吵吵闹闹”,虽然有问题,但是家庭里面的任何一个成员都不避讳出现的问题,而是采用有效的手段去积极面对,这样在将来的岁月里这个家庭才能凝聚得更加牢固。
曾看过一篇关于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专访,里面提到,“奥巴马始终能够做到,不论在国事有多么繁忙的情况下,他都陪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们在家中吃晚餐。如果他要出国或者有重要的会议需要参与,他一定会给自己的孩子们打电话说晚安。”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印证。史蒂芬的妻子说,“因为史蒂芬在咨询、演讲和写作方面有所成就,他不得不常常出差旅行。这意味着必须提前做好计划,以防错过孩子们的足球比赛、学校活动和高中舞会。不管他在哪里旅行,晚上都会打电话回来跟每个孩子说话。”这在中国的家庭中几乎是见不到的情况,中国有太多的丈夫们为了自己的事业将自己的妻儿们抛诸脑后,等到他幡然醒悟的时候,这个家庭早已经支离破碎,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极其叛逆。
作者史蒂芬觉得,对于一个人而言,想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首先需要学会从自己的家庭关系调整做起。当他觉得他能够成功胜任一个丈夫、一个爸爸、一个老父亲的儿子这些角色时,他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与各种人打交道而不至于滑跌。
《圣经?旧约》中说到,“于是,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这句话是指导着外国家庭的金科玉律。在基督徒的世界观里面,人生的优先次序分别是:上帝、家庭、事业。只有以上帝的命令为基准,将自己的家庭优先考虑在自己的事业之前,才能成功经营自己的家庭。即使在古代,后宫里面有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帝们也清楚知道,只有自己后宫的妻子们能够和平相处,他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来处理国家大事,否则他将会焦头烂额。
近几年来,张德芬和武志红的心理咨询方面的书在国内风生水起,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原因跟史蒂芬很相似,“史蒂芬是一个伟大的倾听者,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一个坚持不懈的学生。????他能够把自己的观念付诸实践,他真的对自己所教授和信仰的原则身体力行。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谦逊,能够感动、改变和软化他人的心灵,让我们也希望照样去做。”这也是史蒂芬的思想可以在美国甚至于全世界媲美于戴尔?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等的原因。无独有偶,他也是世界上广受尊敬的领导工作权威、家庭专家、公司顾问、柯维领导中心创建人,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
这本书分别从7个方面讲述高效能人士的习惯,其中看似都是我们知道的知识,可是“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我们真的想做吗?”就比如最简单的一个毛病——拖延症,百分之百的人都认为自己的拖延症一点儿都不好,可是真的尝试着去改正了吗?甚至于还有人开始到处写文章强调自己的拖延症有多么多么地严重(难道只为了博取别人一笑吗?),难道这样就能让自己的拖延症彻底改正吗?
想要让自己成为高效能的人士,首先需要处理好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其次才是下面的这七个习惯,你是否愿意让自己从现在做起。
(一) 积极主动,成为改变关系的动力。
当一个家庭的关系,或者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怎么办?既然意识到了有问题,那就抓紧时间主动去解决啊,事不宜迟,越早越好。千万不要等待着对方先来和解或者其他之类的。
(二) 现有目标再有行动——建立使命宣言
这句话不用作者来说,每一个人肯定知道这个原则。可是,试问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当我们有目标的时候,我们会拼尽全力朝着那个目标前进,而不再是按照现在的进度慢悠悠应付着。当你制定目标后,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
(三) 要事第一——在动荡的世界中建立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不是万能超人,所以,一定要懂得适当性的拒绝,要紧的事一定要排在第一位。不要给自己过多的负担,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一心二用的。当你想“鱼和熊掌”都兼得的时候,也就是你开始失败的时候。
(四)“双赢”的想法——从“我”到“我们”
没有人愿意失败,既然这样,在最开始你可能会打败一个竞争对手的时候,不妨也为这个将来的可能的失败者寻求一条明哲保身之路,或者能够帮助他在失败后也能够爬起来,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做人不能太绝了”,当你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时候,会有更可怕的事情发生的。
(五)首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通过移情建立沟通
人相比较于其它动物们来说,最高级的就是:人具有同理心,并且能够体会别人的感情。所以,将心比心,这是人际关系相处中的不二法则。
(六)协作——通过庆祝差异改善关系
这一点,乍一看不太好理解。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团队里面总是需要具有一些不同才能的人。俗话说,“单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这个原则总是不会过时的。要善于充分挖掘跟自己具有不同才能的人,然后合理利用起来。
(七)把锯子磨利——通过传统重建家庭精神
话题回到最开始的那一点,与家人一起吃晚餐,与家人一起过生日,与家人们一起学习,与家人一起做礼拜,回归最原始的家庭关系。当这一切都正常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发挥最大潜能的时候。
熟知上面7个习惯之后,让我们就从现在做起。这永远都不会太晚。你也绝对不要放弃,不要停止尝试。只要你愿意,这本书将会是你最大的福音。
: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email protected]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六):组建更加稳健牢固的家庭关系
文/宇过天晴
早就听说说史蒂芬 柯维的7个习惯,只限于对7个习惯的大意了解却未曾深入掌握,如今读过本书之后,才真正发现7个习惯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利用好7个习惯对于组建牢固的家庭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家庭是这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在中国更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说法,对于家庭社会也适用,一个家庭中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对于踏入社会以后的人,怎么能要求他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作者在书中为每个习惯列举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从中可以发现,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社会,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是每个家庭都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传统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是重中之中,夫妻关系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之一。虽然作者都是立足于西方社会列举的案例,不过这些习惯对于我们都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我们会发现很多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由于自己的不成熟和虚荣心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
作者把一个家庭比作一架飞机,飞机飞行要有自己的目标,这便是一个家庭的愿景和使命宣言,如何让我们的飞机朝着预定的目标飞行,便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排除困难,而七个习惯体系就是帮助我们确信自己拥有保持飞行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转变为内在的指引。
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作者提出的:爱是一个动词,也是一种承诺。从小我生活的家庭中,父母长辈都属于不善表达爱的类型,虽然我自小便能理解父母对我的爱,由于我的乖巧懂事,他们静静的看着我长大,没有过多的干预和阻挠,我的生活一直都是平平静静的,这种平静更多的是父母给我更多的空间任我自由成长,他们更多关注于家庭生活和未来的发展上,而我也一直认为爱是不言语的。其实,从内心来讲我更倾向于和父母亲近一点,哪怕一起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好,这样能满足我内心对爱的渴求。
直到看到作者所说:爱是一个动词,我才恍然大悟。爱就应该是个动词嘛,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倾听彼此的内心... ...有时会听到有人回忆以前的生活,后悔没有和自己心爱的人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这些遗失不就是对对方爱的表达吗?爱是动词,就应该行动起来。
7个习惯中,每一条都是简单又很重要的习惯,就像作者所说的:家庭是我最在乎的。对于我们也一样,家庭生活的考验也是自我成才的过程,当你的责任感和个性发展成熟以后,便可以建立自身的形象。
书中的每个习惯和案例都值得的我反思总结,如果我希望自己将来的家庭能够融洽和谐,便要更用心对待生活的考验,不断总结不断成长。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七):家庭关系需要管理吗?
家庭关系需要管理吗?
有两种极端的说法,一种提倡“顺其自然”,面对家人啊,就是要放松要本真才好,似乎这才是家庭的意义;另一种提倡“经营”,似乎总有些刻意的味道,要花心思,要懂包容,要投其所好。
而《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提供了第三种可能。
即便是面对至亲,完全随心而为也会带来伤害,完全违背内心的“经营”也不是长久之计。
情感本来就是双刃剑,爱因情而起,也有太多人因情而伤。
家庭,是最温暖的地方,但是,同样,如果没有处理好,也是最伤人的地方。
理智,用来约束情感;科学的沟通方法,用来管理家庭关系。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单纯的方法论,教你如何用技巧收买人心;而是通过传递方法,实际上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传递,让我们在认识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通过管理情绪和表达技巧,管理我们的情感,反省我们自己的问题,并告诉我们改善的方法。
比如夫妻相处之道,吵架,大概就是自己的自尊与对方的自尊互相征战的过程,我们赢了道理,赢了对错,却输了对方的情感;的确,“如果一段婚姻充满自私的战争,夫妻只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不是考虑彼此的关系,会有什么影响,难道真的有人赢了吗”?
比如育儿之道,亲子关系不应该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并不是因为孩子大了总有自己的世界伴侣才会陪你最久这种朋友圈中常见的鸡汤文观点,而是“孩子大部分的安全感来自父母对彼此的态度“,“夫妻关系的牢固给整个家庭带来稳定的感觉,因为家庭生活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夫妻的关系。”
所谓经典之作,大概就在于能够揭示“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中的秘诀,也能分析出”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的失败所在,并能逐一对症下药,给出启发性的建议。
这不是一本一口气看完就恍然大悟的真理集,而是需要慢慢翻开,经常对照着自己的行为去复习和实践的练习手册。“听过很多道理,却既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问题并不在于道理不对,而是我们是否有应用在实际行动中。
偶然被别人看到书名,她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职场书籍啊,这个是讲在职场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吗?
家庭,比职场更需要努力和方法技巧的指引,也比职场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修炼。
人际关系的修炼,其实也不该有家庭职场之分,说到底,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如何处理与自己的关系。
没有捷径,只能在反省自我,寻求方法,不断实践的道路上慢慢修炼。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可能不会速成,但是,有个开始,有个信念,总是好的。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八):《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后感
本书是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杨百翰大学博士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所作,为一本经济与管理类图书,虽说,人的高效能以及成功与否不可能仅靠书中的七个习惯就能实现,而且,作者所论及问题尚存在不严密的地方,作者所为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地域差异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或地域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中国管理哲学”应运而生,而且国人如“曾仕强”老师已经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国内各大企业高管以及业界人士也都在充分学习,可见其影响并非一般。但不管怎样,对于人的成功与高效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此书论述的观点及方法对我们也不无借鉴意义。纵观整本书,本人对“忙要忙的有意义——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最为感触深刻,下面就自己以及所处情况做了一些感想。
本章题目虽是“掌握重点的个人管理”,其说“不在时间管理而在个人管理”,但实质上讲的还是时间与效应的问题,并对以往面对此问题的不同应对方法与其倡导的方法做了比较。
作者首先提出观点:个人管理的前提为独立意志,进而引深为“自制力”,因为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而往往这些干扰是没有提示而又多具诱惑力的,若是自制力不坚定肯定会放下自己手头事情而事其他。即使你一切感觉者安排好了,所需的资料都准备齐全,日行事历也一整盒彩色笔的色彩都用上了,你还是能发现自己两眼盯着窗户,想着某个男孩或是女孩、某个周末、某次旅游、某个节目,或只是看着阳光在水面反射的样子。生活中的你我往往会这样,你要怎么办?在此,作者有一个观点非常好: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确定目标的功夫还没到家。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我们总以为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了,然而,这不是一个目标而只是一个任务罢了,因为即使有时你没有完成也不会怎样,因为它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不能引起人对其的强烈欲望,一个没有欲望的目标怎么可以让人心甘情愿的去完成呢,不过,作者在此也有另一个观点,“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毅力克服心理障碍”。作者用另一个词-----“企图心”代替了“欲望”一词,他强调“强烈的企图心可使人勉为其难,排除不急之务的牵绊”。其实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并不相悖,它们的最终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就像,谁都不愿意去复习烦杂的资料,但为了考个好成绩也硬着头皮去做,“复习”这一事实虽是勉强为之,但“取得好成绩”才是最有欲望的目标,所以说“明确而有欲望的目标”才能发挥效应。工作上也是如此。
由上面的问题,作者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关于事情的急迫性与重要性的问题,这也是本章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给出过于具体的论述,不过作者有言:“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是时间管理的精髓所在”。我们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看上去整天忙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对上级惟命是从,不过仔细查看其成绩并不理想,大多数人也不会得到很大晋升,这个问题作者也有提到,上面那种人属于“下达指令授权”的目标人物,用不太恰当的词来形容的话,可以把他们比作“机械”,一会我会论述这个问题,时间管理要求的是整体时间的使用最佳化,也就是说,让该时间所制造的生产量最高,而不是仅考虑可使用的时间之长短,这也是作者所说的产品与产能的问题,不过作者没有给出具体解释。本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性。作者以鲜明的观点指出:急迫的事情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如同突出其来的电话,虽然很急迫,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往往这类事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并不是太重要。那么如何确定事情的重要与否呢,作者认为与目标有关,而落实到实际上,应该是计划安排“时间管理”的问题,与目标最为密切的为最重要的事,依次往下排。哈佛大学研究“时间管理”提出过建议:采用“等级分配”方法,将2天或1个月内所要做的事项(工作学习及其他)列出来,依轻重缓急安排好。将最重要最迫切的事例为A等;次者为B等;可做可不做,没什么重大意义的事例例为C等。A等的事,安排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充沛的“顶峰期”去做;B等次之,C等可安排一些零星时间,或者干脆不做具体安排,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算了,其上提出的时间安排“顶峰期”做最重要的事较作者更有作用。注意上面所计划为近期的并不为长期,长远的计划当然重要,但长远的计划大多会使人消沉,如果想使目标早日实现,除长远计划外,你还必须制定短期计划。使生活组织化、规律化。人非常容易倦怠,也非常健忘。所定的计划太远太大,一时实现不了,就会失去新鲜感,使人厌倦、消沉。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计划,因为一天两天的耽误,无法如期完成。于是越拖越久,越积越多,终于变成为计划而计划,完全忽略了计划的目的是什么,计划要帮助我们达到哪些效果?这样的计划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分清事情的重要性,不懂得逐日调整,最终使整个计划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作者在“个人管理四步骤”里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其也主张确定角色,选择近期目标,然后安排进度,逐日调整。当然,短程目标一定要与终极目标有关联,短程目标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手段。“掌握重点是透过独立意志的发挥,建立以原则为重心的处事态度进而达到目的有效的自我心理。”掌握重点当然重要,但一定要建立在原则之上,违法的事即使能够帮助达到目的也断然是不能去做的。
然而,再明确的目标,再正确的时间安排,如果不去实行也是无用的,没有结果的。“顺从别人的意愿完成他人眼中的要务,或无牵无挂的享受不紧张又不重要的活动,岂不轻松愉快。至于执行,或多或少考验着自制力,此时就得靠诚意正心的修养工夫,坚定意志。”当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为什么有人一直做员工,而有人能够不断的得到晋升,问题就在这里。没有勇气拒绝是不可能集中精力于当急的要务的,现实生活中,表面上我们最多是要拒绝他人,而实际上,更多的是我们要能够拒绝自己,拒绝自己的贪婪与懒惰,这要比拒绝他人困难的多,这种魅力或说习惯有时需要一生去培养。在实行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变通,人和事都是活的,上面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不再多述。作者还提出了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观点,要承认人比事重要,芸芸众生,首要顾及的便是自己。确定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去管别人,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用,作者并没有给出“效用”的具体解释,效用(英文: Utility),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实际上并不只对于消费者是这样,对于每个人都一样,只讲求效率,而得不到完成计划的满足感是不能够长久的。
作者论及题目虽说是个人管理,但并不局限于个人,由“高效率的秘决----授权”一节引出,每个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穷其一生,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本事都学到,只能在某个领域或某些领域做到比较好,一个善于管理的人并不一定懂得生产技术,所以才有领导与员工之分。然而,一个不懂得或说不舍得没有胆量授权的管理人并不是真正的管理者。样样事必躬亲,最终的结果必定是身心憔悴,管理层混乱不勘,生产缓慢甚至是停滞,导致整个业绩衰退。一个有能力有智商的管理者必须敢于授权,充分利用他人能力为我所用以达到我所期望的目的才是管理者应当做的事,这需要一定的胆识与魄力。按作者的观点,授权化分为两类,一类为下达指令授权,上文已经提到,这类授权虽说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部分员工来说,也必须对其采用此种授权,一般存在于整个管理层的下级部分或是直指底层员工,然而如果高层管理者对下一层较高管理者也采取此种授权方式并不会达到很好作用,减少对次要问题以有时间处理大局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另一种授权方式为充分信任授权,这种授权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授权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接受授权者可自己安排下属或拟定解决方案,但实行的具体形式由自己而定,对于高层管理者只要为其确定可行目标即可,可见,这种授权方式将大大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范围,既可以推进整体目标的实施,又有助于为自己节省出大量时间来确定下一步的目标,当然,这之中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授权对像的选择问题,这就需要考验高级管理者对下级的认识与掌控能力了。实现合理的授权并达到预期效果需要两种授权方式综合运用,越到底层“下达命令式授权”所占比重越大,当然也要据具体情况而定。
授权能否执行也与人的人际关系成功有关,人际关系好,可以把命令的意味弱化,而使其心甘情愿去做,反之机械的执行而没有激情的投入必定不会好过前者,还有可能打折完成任务。更进一步说,这是在处理一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其中包括高、中、低层的关系,高中低层各个人与每层的关系以及整个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当然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各阶层的管理者,能否建立一个和谐的团队,达到集思广益,有时是一个公司经营成败的关键。
作者所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不并不是独立的,要真正做到高效能必须把各个习惯融会贯通,当然也并不绝对靠这七个习惯就能做到,还需要各个方面的整合运用才行,本文仅仅就书中一个方面做了简单的阐释,不免有偏颇的地方,希望得到更人士的批评指证。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九):为爱储蓄 ——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
为爱储蓄
——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
不得不承认被史蒂芬的大笑脸所迷惑,初始以为7个习惯一定是以社会为背景,因为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环境,如何做到自己舒心同时让别人也舒心?如何把握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度?这都是令人苦恼,而又不得不应付的人际关系问题。 然而史蒂芬却告诉我们:“在我的一生中,从未有过像写这本书一样的热情——因为家庭是我最在乎的。”诚然,这个转变让我们措手不及,蓦然回首,我们好像从来没有为如何与家庭成员深刻交流沟通思索片刻。在东方的家庭观念中,至少在我所接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大多数都只是父母是父母、我们是我们,每一个都是鲜明的个性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向父母索取,父母理所当然保持自身的尊严,有时我们会心血来潮为如何经营好家庭动一下心思,但是创立和维护一种强有力的家庭文化,这绝对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请允许我钦佩一下作者史蒂芬?柯维,因为他用7个习惯,努力为家人之间沟通更畅通高效,并让关系中充满爱与信任。然而作为中国读者,我想我更钦佩译者——李耘,他使这些习惯变得朗朗上口,姑且不论翻译的水平如何了!书中很大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实例,引用大量的生活点滴,重视内心思维考虑。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实践,每一个大篇幅背后,就像是布置课后作业一般,指引你与不同家庭成员互动。整本书中,我认为排版中有一点不足,是关于篇幅内部的连贯性:在讲述某个习惯时,又细分更多的习惯,以及对于某些观点则直接用习惯1、习惯2来代替,这样就会模糊观点视线,造成读者理解不明。当然,相对于内容精华而言,这些都可以小小的忽略。因为我们更注重的是如何做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家,以便于更好的与家人沟通。
芭芭拉?布什说:“当生命走到尽头,你绝不会因又一次考试失利、又输了一场官司或丢了一桩生意而悔恨;你会为自己没花时间与丈夫、孩子、朋友和父母在一起而后悔......一个家庭的幸福感、一个社会的幸福感并不取决于白宫发生的一切,而在于你自己家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们经常把握不住事情的尺寸,买椟还珠,往往丢失了最珍贵的时光。很多时候,我们在外人面前看起来衣冠楚楚,但是在家人面前,我们最不着篇幅,将所有的坏情绪坏心情发泄在家人身上,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会得到理解,也希望得到理解。然而爱是需要经营,需要储蓄的。书中所言,令我最感悟的是史蒂芬把每一次对家人耐心的对待当作一种储蓄,原谅是一笔储蓄,理解是一笔储蓄,道歉是一笔储蓄,积极主动是一笔储蓄,信守承诺是一笔储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被爱。因此,储蓄的关键就是去理解——去表达——用那个人的爱的语言”。非常喜欢这种为爱,为家不断积累的感觉。
“成功的家庭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它需要你得每一分精力、才能、渴望、远见和决断。你真正在乎的事情需要投入时间、思考、计划和优先权。你得为之努力并做出牺牲,你得为你所想要的付出代价”。史蒂芬做到了,他的家庭氛围非常和谐。书中很多案例,我们也许一直都不会遇见到,也不乐意经历到,但是当家庭出现困惑时,处理的思维方式却是很受用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在人际交流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一点一滴凝聚家的关怀,家是“银行”,当你用心储蓄并感染家人储蓄时,内心是满足的。“当你抚养孩子的时候,你也在抚养你的孙辈,你们的方式会延续下去。”这就是家庭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个人,美德也值得传承,你会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际关系篇)》读后感(十):(拆书稿)摆脱损失感,时间管理的本质,要事第一
01
有次,我坐地铁,被车厢里一则楼盘广告吸引,广告语大致是:出门离地铁口200米,让你一天拥有26个小时。
这个楼盘离市中心20多公里,单趟出行路上耗费至少1个小时,实际是存在时间损失,可靠近地铁,为了凸显优势,弥补损失感,广告词反而是一天多了2个小时,也是浮夸到天方夜谭的程度了。
当然,广告只会去抓住用户痛点和产品卖点,可暴露出时间危机却是广大上班族甚至更多群体里的痛点。
大部分人每天在忙忙碌碌,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假如一天再多几个小时就更好。
工作一天结束,总结下来,自己不过忙些无足轻重的事务,而真正提升个人的重要事务,因为不够紧迫而明日复明日的在拖延,甚至最后永远摆在日程上而不在手上。
在一个群里,一位职场妈妈友感慨自己的生活现状以及焦虑。
她每天困囿于工作、家庭和孩子,一周下来紧张得只想哭,因为用尽自己全部时间和精力,她完全失去个人独立时间,无法提升自我而焦虑不堪。
知识爆炸萌生知识焦虑,反而让人有损失感和危机感,可是不会管理时间的人不是迷失在知识海洋中,就是受制于各种杂事中而无法脱身学习。
很多人把时间花费在紧迫事务上,而不是重要的事情上。
网上看到一个时间管理达人,每天只工作3小时高效完成事务。剩下的时间,她可随心所欲的做各种事情,我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 是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柳比歇夫有一套奇特的时间管理方法。
他统计每天、每月和每年的时间花销,以及做下一年的时间花销计划,他只记录“纯时间”。
所谓“纯时间”,就是刨除工作中的任何间隙的纯粹工作时间。这样做,是为了精确掌控花费在工作的时间,知道自己真正的工作效率,这种方法令人惊叹折服又值得学习。
很多人一天8个小时工作,下班了还加班到12点,勤勤恳恳,好像工作了10多个小时,可是如果真正刨除中间看电视剧、聊天、刷新闻等无效事务,也许一天真正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3,如《小强升职记》书中的问题:“你是真的很忙,还是假装很忙?”
根据二八定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只有20%的人是高效能人士,剩下的80%费劲心力,一天卯足劲花费大量时间也赚不到他们的皮毛。
除资源、能力等不在同一起跑线的因素外,时间总归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于是,时间管理成了热门的管理学课程。
谁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无价值的事务上,摆脱拖延症,可是注重时间管理,不得其法,其实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处于“时间黑洞”中。
对于时间、事务两者的关系,以及如何养成高效习惯,《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有一条最重要的习惯值得反复学习,它就是“要事第一”。
02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它是前面两个习惯,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的具体实践,是对这两个习惯的实施、执行和自然表现。
养成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的习惯最终依然要付诸行动,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会提到一点,做事分轻重缓急,当我们成了父母,也在沿袭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祖训往往是经典,可见,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但人往往被环境左右或影响,因为情绪或突发事件,打破原来的规划,而牵绊于紧迫而不重要的事务。
要事第一的原则基础是有独立意识,有了独立意识和诚信人格,才能掌控周身的一起变化,不受制于情绪和环境。
03| 时间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详细分解了时间管理理论发展历程,就是四代进化史。
第一代时间管理理论是利用便条与备忘录,以此调配时间与精力;
第二代理论是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注意规划未来事务;
第三代是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即依据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
可是这三代时间管理法都有它的弊端,让每时每刻都崩的紧紧的,过于死板拘束。
于是本书提出了第四代理论,它主张的不是“时间管理”,而是“个人管理”。
“个人管理”是一种以原则为重心,配合个人对价值使命的认知,兼顾重要性与紧迫性,强调产出与产能齐头并进的科学时间管理理论。
通过一张时间管理矩阵图,将事务分为四类,第一类事务为紧迫又重要,第二类事务为不紧迫重要,第三类事务为紧迫不重要,第四类事务为不紧迫不重要。
过分注重第一类事务,最终占据时间和精力,每天疲于奔命,于是很多人就会借助第四类事务来逃避现实,那么用在不紧迫重要和紧迫不重要事务上的时间便非常少。
如果将大部分时间放在紧迫不重要事务上,只是顺从优先别人,而对自己不加重视。
以配偶或金钱、朋友、享乐为重心的人,容易受第一类紧迫又重要和第三类紧迫不重要事务羁绊。
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容易受情绪冲动所误导,陷入博人好感的第三类紧迫不重要事务中和第四类不紧迫不重要的事务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类和第四类事务,他们花费更多时间在第二类不紧迫重要事务上。
不紧迫重要,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等,这是遵循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个人管理”。
它注重以人为本,重点在人,而不在事,以原则为中心,而不是以金钱、家庭、配偶、工作、名利、享乐、朋友、敌人、宗教或自我为中心。
所以,把更多时间分配在不紧迫重要事务上,勇敢说“不”,必要时,拒绝别人,在急迫与重要之间取舍。
04| 个人管理方法和步骤
着重不紧迫却极重要的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以一星期为单位制定计划,一周7天中,每天各有不同的优先目标,但基本上7天一体,相互呼应。
另一个方法携带管理工具,时间可供参考修正。
个人管理的四步骤:
确认角色;
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
把每项人物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
把重要的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这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让人脱颖而出的最好的实践方法,也是时间管理的本质。
欢迎留言,分享阅读方法!关注我的公众号、头条号@和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