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关我什么事》是一本由[日]大城信哉 著 / [日]小川仁志 审定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6-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关我什么事》读后感(一):入门级别推荐看
最近在翻这本《哲学关我什么事》。这是一本哲学入门级简介。书里没有介绍哲学关我什么屁事,只是把历史上主要哲学家一个个作简单的介绍,每位大约五六页纸左右。先把哲学家的历史背景,哲学家承作一页的介绍;提出当时的主要哲学思考问题,顺接哲学家思考与给出的参考答案;再用一幅图总结哲学家的思想要点;最后给出该哲学家的现实意义。
比如让 保罗 萨特,书中是由一个问题引出:总是发生预期之外的事打乱计划也是自己的过错吗?再点出萨特的思想主题:人类的本质由人类自己创造,这就是所谓的自由。在现实的意义部分,点出:萨特“重视自由,认为自由就是以自己的想法主动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就这一点来说,这种态度和怠惰度日的人生态度是不一样的。”
说到人与人的沟通,书中介绍维根斯坦对“为什么会有无法沟通的人”的思考。人们之所以说同样的话,也无法沟通,只是因为门派不同(说法的方式如礼仪中的各门各派)。在现实意义中,提出了新的哲学与神经科学家的新概念“感质”(qualia)。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当我们看到苹果时,觉得“好红”这样的实感。可是,这并不等于“好红“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这种实感是只有自己能够明白而且“无法用语方言说明”的东西。这让我想起心有灵犀一类的场景。
这本书是日本人大城信哉写的,刚才也说了,这是一本入门级别的书。如果想了解哲学历史上的主要人物,主要思想,还是可以看来翻翻的,但已经入门的,看起来就很浅了。
《哲学关我什么事》读后感(二):适合理科生的哲学入门书
在读的书里意外遇见和上一本刚读完的书里相似的观点或相关的内容会非常开心。
比如书里有提到“就算善人怀着一颗诚实的心追求真理,但若是得不到好的成果,那不也毫无意义吗?”看到这里,立刻就想到了《行善的诱惑》里的森玛曼神父。哲学界一直认为只有让善人怀抱着诚实的心不断思考,并将得到的真理运用在政治(职场)上,才能算是好的政治(领袖)。可是这种做法却一直无法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好的结果。
虽说“单靠人性的局部光辉无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更不用说是美好、幸福的人类精神家园。” 但自我管理还是要以善为基础啊。
相较于《苏菲的世界》那样用一个不那么吸引人的故事来纯粹的科普西方哲学史。像《哲学关我什么事》这样卡片式的概述,时间线,哲学观点反而更加清晰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来捆绑哲学观点和现实的应用,虽然个别捆绑略显牵强,观点阐述太过标题化,不够深入,但对于像我一样的理科受众群来说,无疑是最容易理解并接受的入门方式。
所谓的“过更美好的人生”,的确是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不断的应付人生中遇到的各种新状况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本质的思想,难道不是更能让人感到开创自己人生的价值吗?” 就算不是亲自去遇到状况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不同人的人生故事,也能够在借鉴或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并会慢慢发现自己的想法更接近于哪位哲学大家的派系。
在如今这个信仰偏移,道德缺失的时代。改善社会,改造世界必须从“我”做起。过美好的人生并不是一切向钱看齐。“应该说金钱本身就是利用人类来让自己显现的神才对。” 马克思希望无产阶级可以战胜对金钱的欲望,打破这个金钱之神对人类的支配。目前来看是失败的。
希望名为金钱的神会有失去信徒的时候。自我管理,自我思考而总结出的哲学真理也许有日可以重新改造这个世界。
至此哲学教会我的是要继续不断的思考,三观端正的思考。
《哲学关我什么事》读后感(三):《哲学关我什么事》
2018/4/16
这本书我觉得对我的知识面拓宽还是很有帮助的。这本书的写法比较有意思。每小篇介绍一位哲学家,以哲学家生活的先后顺序写的。先是抛出一个现实中的问题吸引读者兴趣,然后在用哲学家的思想来解释,虽然经过作者解释后,有的地方还是没有很好地理解哲学家的思想和我们的问题有什么关系,但是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哲学不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就可以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解释。
这本书还是很全面的。这并不是一本沉甸甸的大书,只是一本方便携带,厚度适中的小书,但是却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哲学家的思想,主要的哲学家都涵盖在其中,并且哲学家思想中的异同都有涉及,比如洛克和霍布斯同样是社会契约论的支持者,但是他们一个是认为人们为了解决暴力冲突建立契约,一个认为人们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契约。再比如,以奥勒留为代表的斯多葛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是对立的,矛盾的。还有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伊壁鸠鲁却认为不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本书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知识,我觉得很有趣,我很喜欢这样的书籍,确实值得多看几遍,不然还是难以掌握的。比如,培根曾经是一个大法官,但是因为贪污被撤职了,真是毁了我对哲人的认识。这本书又一次提醒了我萨特和西蒙波娃的奇怪的情侣关系,之前我是看过的,但是后来忘记了。并且,这本书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都进行了分析,其实这个世界真的很奇妙,但是因为我们懒于思考而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但是哲学家们却一直怀疑,一直独立思考。比如,我们觉得看电影看小说会有满足感,但是亚里士多德却分析为什么人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却会被虚构的事情所吸引?我们觉得“本来就是这样的”事情却引发了哲学的思考,对我来说是有启示作用的。
这是一本值得常读的书(当然我很少重复读一本书),里面的知识是我所不知道的,我很喜欢。虽然有的内容还没有理解,不过正因为这样,所以要常常读嘛,说不定哪一天的解得其中真意了。
:这本书应该是一个星期前看完的,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书评,因为考试的缘故,我也比较焦虑。唉。
链接
《哲学关我什么事》读后感(四):简单易懂而引人思考,这本书还是蛮赞的
哈哈 这本是是京东送的电子版,之前看过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今天又翻出来,发现竟然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反而觉得很有意思了,可能这也是个人的一种对于读书方面的一点进步吧。
因为文中所讲述的都是身边自己在意并且好奇的事情,会很有共鸣,在看的同时不断进行思考,
挑几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具体论述一下吧
1 真正的自己是什么?这个在我有了自我认知意识后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越长大越发现 每个年龄段给自己的答案都不一样,从一开始的完全迷茫,不明白人生的意义,到现在慢慢经历过各种事情后成长起来的自己,自我认知也逐步增加。书上说 人都是分自我和他我,自我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真正的自己,这也是哲学出现的原因,他我就是别人眼中自己的已经有了形的具体样子,包含外在所有和内在品质。但事实上,谁又能真正的寻找到自我呢?我认为“自我”就是过往所有经历和自身对未来的追求向往融合成的一个人的特质,所以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永远不可能让现在的自己真正的梳理明白。
2 哪种爱的形式最为幸福? 两者即便是都是残缺的个体,共同追求目标的过程,这才是最正确的态度 也是我现在特别坚持的。而不是渴望对方的完美。
3 为什么我们沉迷于电视和漫画?电视漫画所描述的情节是人们中的理想社会,在对于现实中即使“应该”的事务,也很有可能没有一个应该有的结局,所以我们大多数人更愿意从电视漫画中追求这一种美好,追求真我。看完后的那种被纯真美好世界净化过的心情是无法诉说的,但是然而,我们始终也要面对现实的社会。SO,借助看电视或漫画来让自己内心回归纯真不受世俗纷扰而变得
4 出人头地是件好事吗?人生有目的可言么?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解读, 实际属于同一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也类似于自己曾经对于自身一直有点迷茫的两种观念。一个观念是 出人头第代表着你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更大的能量需求,在意和承载的是外部人群的对你的看法和期待,你的价值观都是附加在别人身上。这个观念对于一直以来向往于觉得真正的自我不应该在意他人的眼光,自己的快乐潇洒自在为主的人们来说,是有点丧心病狂的赶脚了,为何不做自己真正快乐的事呢?
但是作为一个目前位于已有责任感和特想追求真正自我的来看,这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但也是有办法互相调剂的。 首先,出人头地这回事,在我个人并不觉得就是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其他人之上的,也许如果我想出人头地我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也有他人期待的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需求,“我这个个体本身希望自身有所价值,而不是随波逐流 麻木的跟随现在时代的主流中的 出人头地”,这就是我想要的自在潇洒,快乐所在。自身所向往之处,就是我要到达之处。这个就是对于我来说最幸运的点了吧? 不需要在向左“成就感”or向右“真正自身快乐”前进的岔道口上犹豫不决。因为他们都在同一个终点等着我呀~~
归总起来就是这句话:如果活着的目的和世界的意义一致,就不再需要烦恼和迷惘了。--多么的理性思维。
5 我们该如何相信未知的人事物? 哈哈哈 这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整个看下来并且在脑子中验证过的时候觉得真的是太好玩了! 说的不就是这回事么? 人之所以相信,是因为不知道。如果已知道的,又谈何相信一词呢?
比如简单说,对于一个有着关系的朋友的某些事,我相信他,是因为我并不知道他所做的事,当我们对他的某些事已知道后,又谈何相信呢?这个我相信你的词语,就无法说出口了呀?始终未找到用合适的词来形容,届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跟他的联结呢?总不能说,嗯我知道你or我懂你来表示你们之间的那种情绪吧?
我相信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我知道我的明天会更好。这也是一个从乐观到自信的过程吧?又验证了之前某本书上的观点。
咳,以上纯属思索着好玩,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个“相信”学会主动转变成“知道” 然后培养成自己的思维来作为已用?毕竟“知道” 才会给人带来最大的好处。思考思考(ˇ?ˇ) 想~
6 世间的规范是如何制定的? 自然法和人为法的区别,所以有些东西是大家共有认同的,而有些法则规范则是不同立场的人不能够理解的,可惜社会上不能所有事物都用自然法来规范, 假设可以的话,会少多少矛盾呀? 说明了自然法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唉。。。有关人为法,众口难调,你总也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7 是公司比较重要?还是员工比较重要?
这个问题 自身不假思索的就说出来了,员工重要。无需置疑,也没有任何需要验证的反面想法,对于我来说。
为什么?公司就是由一个个的员工组成起来的呀!没有员工,这个公司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没有任何灵魂和实际的意义所在。也许公司有着能够给人提供统一目标和实现想法的管道。but any way,人是由一个个的小分子组成的,就如同公司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一样天经地义。 当然我们这里没有考虑到灵魂这一面。灵魂应该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吧?。。。
8 何谓领导力?
9 人为什么会有罪恶感?
10 为什么人要学习那么多只是呢?
11 为什么我们必须缴税?
12 怀疑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
啊 太长了··· 回头继续编辑
《哲学关我什么事》读后感(五):人有愚蠢的权利
日本哲学家大城信哉和小川仁志的作品《哲学关我什么事 生活中的哲学》(2016年7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是一本入门和结合日常生活的介绍西方哲学的普及读物。哲学被称为智慧之学,来源生活也指导生活,篇幅不大,文字简练,配有插图,读起来饶有兴趣。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过美好的生活或者幸福的生活,从哲学上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问题还是很多的。爱情,工作,自由,理性,快乐,公正,正义都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鸡汤流行语也是对人生的反思,初听是正能量,但深思或者践行起来就是满目苍夷了。鸡汤火大了就有毒了。
比如流行鸡汤语 做自己 !通常用于鼓励他人或者勉励自己。当自己意见与他人不合时,或者被人排挤,生活不如意时候,听到这样的鼓励也是表示对自己的支持,内心应该还是有点感动的,至少应该感谢这个朋友想到支持你。
但是真的可以做自己吗?很难。首先从苏格拉底开始就一直在努力澄清“自己”的概念。比如我自己以前爱吃肉,后来因为营养不均衡和缺少运动,加上一些宗教类的活动,开始尝试吃素。当身体状态因为饮食和运动的关系变好的时候,更加觉得多吃素的好的,蔬菜味道也不错。但偶尔还是会吃点肉,还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那么我到底喜欢吃肉还是喜欢吃素菜呢?什么样的自己是真的自己?
我举例比较自我一点。苏格拉底的例子是道德感,有时候道德感很强,当有利益诱惑的时候又会动摇了,那个是真实的自己呢?苏格拉底大胆推测,真正的自我很可能既不是自己认为的,也不是他人眼中的。没人知道自己的真正自我,一切都要发现中。这个自己就是“灵魂”。做自己的前提是认识真正的自己,或者说更加接近自己的灵魂。古希腊人相信做卑鄙的事情会伤害灵魂,但也可能只是假设。哲学就是摆脱无知和误以为自己知道的无知,接近灵魂,过美好的生活。那么个安慰鸡汤可以从“做自己”升级成“问自己的灵魂”,不知道苏格拉底会不会同意。
苏格拉底和康德都很少出门,我们传统认为的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他们前者肯定没有达到。但只要坚持反思,探索自我一样可以很美好。那些周游世界的人夸夸其谈各地见闻而不知反思的人,也许总会陷入羡慕比他走得更远的人吧。
这个问题到了福柯那里要进一步升级了。感谢Windows的普及当大家知道升级会更安全,感谢apple手机里的强制升级让我们知道有时候升级也未必更好。苏格拉底说接近灵魂就美好。康德说理智战胜欲望的时候才能自由,才会幸福。边沁说要追求任何人都能感受到幸福的社会。但理性,自由,幸福为何是我们的愿望呢?福柯就提出了新的观点,或者这是一个大阴谋。有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网,或者一说一些政治家和社会精英团体在暗地煽动和支配。所以“活的像自己”这个论点完全可能是被迫的,是被潮流被迫的。这个有点像我们所理解的风俗或者道德绑架。人一定要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买车买房攀比吃肉吗?未必。但人都会死,尼采说,活着是唯一的精神动力,否则就要找一个精神寄托,那么风俗或者宗教很多时候都是这个寄托场所了。
所以从福柯的角度,从“做自己”到“问自己的灵魂”,升级成“摆脱支配”或许更好。
最后引用英国近代哲学家密尔的观点,“人有愚蠢的权利”,只要不危害他人,每人的决定都是自由的。与其说这是做蠢事的自由,倒不如说这是人有决定什么才是蠢事的自由。比如有人捐出自己的财产,有人喜欢冬泳,只要没有危害都自己自由的。你眼中的蠢事也许正是聪明事呢?而喜欢道德绑架,站队谴责他人,只能是自己证明自己的愚蠢了。当然维根斯坦说人与人交流是最困难的,与其证明对方的愚蠢,不如先修炼自己的智慧吧!
这本书只是入门,只言片语是很难领略哲学大师们的风采的。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话题就可以深入研读下去。
(2018年第9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