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未来》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一):《十亿年后的来客》|“生命是有禁区的”
文/明至
生命的升级,可以逾越吗?
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石是DNA或RNA。其实,DNA不过是一段代码,由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四种碱基编码而成。每三种碱基对的排列组合,决定一种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并最终决定蛋白质的性质。
这四种碱基,相当于数字0,1,2,3,在双螺旋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决定了蛋白质的构成,进而决定地球上千万种生物的丰富多彩的表现。因此,某种意义而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不过是一段各不相同的四进制程序代码。
在四进制生命中,氨基酸的最大可能数目是64种。那么,如果生命的程序代码进行升级,变成八进制,氨基酸的最大可能数目则为512种,由此产生的全新蛋白质将呈现爆炸式的扩张,这是否是生命的一次飞跃?
何夕的科幻小说《十亿年后的来客》,对此进行探讨。小说中,以侦破一个富家子弟常正信的“撞鬼”事件开始,抽丝剥茧,逐渐引发出一个古生物研究教授的惊天阴谋——一种名为“星病毒”的全球扩散计划。
“撞鬼”的常正信能够在数分钟内,将声音容貌变成另外一个人,对他的人体脱落皮肤的DNA序列检测,也根本检不出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或蛋白质。但是,他的生理机能都很正常,是一种超乎认知的生命。
同时,何夕在探案中,发现更多与常正信类似的“生命”。他们可以忽然变出长臂猿的手,在树林中奔走,也可以伪装成一棵逼真的梧桐树。这些“特异功能”的人,都是感染“星病毒”,升级为八进制编码的生命。
原来,古生物研究教授雷恩,一直企图升级生命。他用十亿多个行星瓶,每个瓶子都模拟一种可能的原始行星环境,瓶中液体模拟原始海洋成分,按一定算法随机配制,并每秒钟放电约十次,最终从无机物中产生氨基酸等构建生命的有机物质。
在编号637069的行星瓶,雷恩发现一种呈三螺旋结构的超级类核酸物质,呈现出“*”型,随后以此为蓝本,培养出一种稳定的超级核酸,并植入在病毒上,形成“星病毒”。这种病毒,具有高传染性,将入侵并替代四进制的生物体。
最终,雷恩正将“星病毒”注射器刺入何夕肌肤,生死关头,对女儿的思念让已感染病毒的苏珊动摇,用最后的信念推开何夕,并与雷恩同归于尽:“(我的女儿)她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我不能容许什么东西来替代她。”
在销毁“星病毒”的仪式中,何夕说:“虽然我遵照自己的选择阻止了雷恩,但我想除了上帝之外其实也没有谁能够判定我做对了没有。”没错,任何生命体的心智,都只从属于自己的物种,但是,他最后说:“生命是有禁区的。”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意义。每个生命体,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有自己的尊严,本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所谓的“生命的升级”,是对原有个体的毁灭,这种人为的超越本能法则的思想,或许从一开始便是危险的。
诚然,这种更高级的八进制生命,最终会在十亿年后到来。但是,不该是现在,也不应人为。几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生物都遵循着本能法则,只有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才会妄图逾越本能。这种狂妄,是对生命的造次。
或许,当我们自以为看透生命的进步,将其简单定义为碳和氢,或是碱基对的数学排列组合之时,便已经是错了。没有人是造物主,保持自知,才是更大的智慧。敬畏生命的禁区,也是守护我们生而为人的温柔。
保持敬畏,让上帝的归上帝。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二):《人生》|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文/明至
人的无知,真的毫无价值吗?
很多时候,“无知”是一个贬义词,与“愚蠢”、“落后”等词语一并,容易引起内心的恐惧与反感,人人避之不及。越是年龄增长,越是讳莫如深。一个成年人若被称为“无知”,无异于被否定几十年成长的价值。
同时,“贩卖焦虑”、“制造恐慌”之风不息,许多人都忧心忡忡。“短平快”的干货文与培训班热销,人们急急火火,生害怕被同龄人“抛弃”,却忘了慢一点,沉下来,静下心,倾听内心的热爱,真正以匠人之心处事。
当“有知”和“速成”成为一种“言论正义”,“无知”与“天然”是否真的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害怕失败,但这种新语境下的“揠苗助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刘慈欣的《人生》,对此做出回答。
短短万字,篇幅虽短,却老辣深刻,见解独到。在这一篇小说中,未来的科技发展,使原本只被使用很少一部分的大脑容量,已可以被人工激活——这些区域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存储有上一代的记忆,即记忆遗传。
于 是,莹博士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一个志愿者母亲怀孕,并激活胎儿的遗传记忆。它虽在母体之中,却保有母亲的所有记忆。它已拥有一个年轻人的全部知识和经 验,比其他孩子超前二十多年,出生后,也会以惊人的速度学会其他能力。莹博士相信,这样的记忆遗传,会使人类文明发生飞跃,创造想象不到的奇迹。
但是,胎儿的反应,却超出预期。莹博士认为,复制记忆就能从精神层面上复制一个人,却没想到,大脑中还有许多东西无法复制与遗传。一个人的记忆像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解读。而这一本书,对一个胎儿而言,太过沉重。
这个胎儿,竟然并不想出生。它在复制母亲的记忆之后,便对世界充满恐惧。母亲向往的城市生活,在它眼中却太过拥挤恐怖。它对恐惧的记忆,远远大于期待的记忆。在腹中,它对母亲大喊:“我不生出去!我不生出去!”
最后,在与母亲谈话的当天,寂静的午夜,这个胎儿用自己的手,生生扯断自己的脐带——这为它提供养料和氧气的生命线。值班医生发现时,它那尚未开始的人生已经结束。它成为有史以来最小的自杀者。
原来,“无知”并不是毫无价值的。当我们初来世界的时候,“无知”是一间保护人类的温暖小屋,免受精神旷野之惧。初生牛犊不怕虎,年幼的无知,没尝过苦与痛,因此拥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对未知的前路,充满期待,是以不断前进。
揠苗助长,违背天然,非但没有“抢跑”成功,还使得一朵初生的花朵,过早的萎谢。过早的知晓,沉重的经验,有时候非但无益,还会使人丧失探索的勇气,以及面对的热情。经验与阅历,有时是助力清风,有时也是枷锁桎梏。
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无知”的另一面,是“好奇”、“勇敢”与“期待”。人生是不容易的,但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这些天真与幼稚,我们才有勇气走过万丈深渊,趟过浩瀚江河,在黑暗中期待明天,在好奇中探索未知。
正如一首诗所言:“去爱吧,就像未曾受过伤一样。”经历许多之后,我们所需的,或许正是那一点“无知”。正如婴儿黑亮的小眼睛,世界在眼中是一朵在开放的花,是一个奇妙的大玩具。漫长而莫测的人生之路,他毫无准备。
因而,也准备好了一切。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三):《间谍斗智》|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文/明至
王晋康,是一个淘气的作者。
科幻小说《间谍斗智》,讲述的是发生在29世纪,星际之间的一场“反间谍”的工作,以及三种最新颖的信息盗窃方式。地球的海关检查官杰弗里,识破来自天狼星的三位间谍,保护地球的“智力提高术”的秘籍。
在29世纪,为应付日益复杂的世界,所有星球都投入巨资研究智力提高术,但只有地球获得成功,富人们纷至沓来,争相做智力提高术,也引来成千上万的商业间谍,想要窃取这高达30亿比特信息容量的机密。
四位来自天狼星的游客,已被地球情报局确定是间谍。经过两轮的出关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夹带”,这种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间谍伎俩。但是,检查官杰弗里,还是机智的发现其中的信息盗窃方式——
因为,宇宙万物无非是信息的集合,而所有的信息都能数字化。因此,有关智力提高术的技术秘密,尽管有30亿比特的信息量,但是经过某种技术处理,变成一种数字编码,则完全可以被塞入游客的行李箱中。
小泉二郎,带着一颗地球的石头。它有60多克重,含有1023个硅原子,2046个氧原子,如果用原子来做信息的最小载体,则能容纳10万亿亿的信息。因此,其中包括的原子(硅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便是情报的数字编码。
陆逸飞,带着一只玉笛。这根玉笛,由上下两截笛管组成。如果将这两段笛管去掉黄铜接合套后做精密的称量,精确到原子级别,并计算出两者之间的比值,用二进制数字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30亿位,便是情报的所在。
布莱什,身体似乎不适。他的秘密,便在感染的变异病毒中。病毒DNA中有30亿个碱基,序列由四字母组成,换算成二进制数字,有60亿比特的信息容量,足以涵盖30亿比特的情报信息。病毒的碱基序列,便是技术的内容。
三位商业间谍,都被杰弗里识破。看到这里,读者一定惊叹于检查官与间谍之间的斗智,也佩服作者的机智构思。但是,在写作的后记中,作者王晋康却狡黠一笑:“这位叫王晋康的作者是个江湖骗子,惯会信口雌黄,虚张声势——”
王晋康说,写科幻小说就像是解数理方程,总得要设出一定的边界条件,以下的答案在这些边界条件之内才有效。实际上,“石头法”和“两段笛管法”用“原子总数”的序列来暗藏情报,即便用二进位数字表示,也不过几十位数,根本不可行。
同时,“碱基法”虽可容纳信息,但按这个“既定数列”定做的DNA很可能就不是生物,而它恰好是感冒病毒的可能性是30亿个碱基的组合数的倒数。以此看来,以上的三种高智商窃密法,很可能是作者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最后,在小说的后记中,调皮的作者王晋康说:“务必请你原谅,我没有得到你的允许已经把你拉到这场智力测验中——如果你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没有觉察到其中的逻辑错误,那么你就是第六个笨蛋。”
原来,这一场“间谍斗智”,不仅在检查官与间谍中,也在作者与读者中。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狡黠的王晋康,将阅读小说的过程,变成一场与读者斗智的游戏,提醒我们在阅读中,也要保持自己的理性与判断。
这也是阅读的乐趣之一。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四):《高塔下的小镇》|进化,潘多拉的魔盒
文/ 明至
进化,是天使,还是魔鬼?
成为更好的自己,似乎是一句绝对正确的话。但是,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进化的意义究竟何在。而且,其所承诺的美好世界,真的完美无缺,还是也有诸多烦恼?刘维佳的科幻小说《高塔下的小镇》,对此做出深刻讨论。
小说中的“我”,生活在一个田园牧歌式的小镇。在这里,一切都像农耕社会般原始。男人们负责种田耕作,女人们负责家务育儿,收割麦子就是头等大事,自给自足,乐在其中,这样轻松而幸福的生活,已经持续三百多年。
高塔,就是这个小镇的保护神。三百年前,祖先们为避战乱,选中这片藏身之所,并设计建造这座高塔。高塔中有一台能摧毁一切的发射“死光”的机器,时刻监视四周,以塔基为圆心,方圆半径五千米以内为禁区,外来者进入即杀。
因此,高塔保卫着小镇的生活,镇外是战火硝烟,镇内是世外桃源。小镇的生活,原始而安稳,轻松而幸福。但是,却有年轻人不安于此。男孩望月,常在演讲会中宣扬,要跨过那道“生死线”,到外面的世界去。
野心勃勃,喜欢哗众取宠的望月,总是在谋求领袖地位。他认为,小镇居民应该去外面,然后发展,壮大,建立军队,向外扩张,占领,征服,攫取。说的天花乱坠,也终难掩饰,他真正想要的是权力和欲望。
“我”深爱的女孩水晶,也渴望出去。喜欢阅读的她,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因为,她发现小镇竟然没有进化,一切已经凝固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进化就没有未来,生活将一成不变,最终的结局便是高塔不再保护我们。她说,小镇里没有希望。
我和水晶的争论,被入侵者打断。黑鹰部落,强大剽悍,率领三万族人南下,发誓要侵占高塔下的小镇。他们用尽各种办法,却始终无法逾越“生死线”。最终,竟然全族舍命疯狂进攻,却全部被击毙在边界,死尸高垒,全族覆灭。
黑 鹰部落的自杀式袭击,让“我”看见真实的世界,是如此可怕——外面世界残酷的、以邻为壑的生存原则,以及互相争斗伤害的激烈程度,竟然迫使一个极强悍的群 体,不惜以全族灭亡为赌注,想要夺取这座独一无二的小镇,想要夺取高塔,从而卸下肩头沉重的进化重负,拥有一种轻松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终于明白,进化并不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所有的进化,都是艰辛的。进化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会使世界不停运动与改变,使和谐与平衡无法长存。众生求有常,而世界本无常。这一矛盾,决定人生的苦涩与艰辛。
但是,在一个深夜,水晶还是跨出“生死线”,与小镇永远告别。她说,小镇用自我封闭来逃避进化,消除不安和恐惧,表面上很理想,但也失去了未来和希望,还有存在的意义,甚至还有幸福。她决定,承担进化的责任,走向真实的人生。
多么像希腊神话里,潘多拉打开的魔盒——进化,带来灾难、瘟疫和祸害,却也带来挽救人类命运的美好的“希望”。“我”突然明白,自己深爱水晶的,正是她这种独一无二的浪漫气质,也是对未来、希望和完整人生的渴望与憧憬。
最终,小说并没有对“进化与否”,做出一个明确取向。水晶转身离去,而“我”只能跪在小镇,痛彻肺腑。进化,无疑是诱惑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担的起进化的重担。人物的不同选择,也使小说的立意更为深刻。
毕竟,人之砒霜,我之甘饴。无关对错,只在选择。所有的选择,无关优劣,只在合适。希望在你看清利弊,做出决定之后,能够坚持道路,初心不悔,并且无论风雨,都甘之如饴,即便平淡,也知足常乐。
仁者得仁,智者得智。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五):《达尔文陷阱》|“我在地狱里永夜歌唱”
文/明至
优胜劣汰,真的绝对正确吗?
地球生命的自然进化,已有三十八亿年的历史。前三十亿年,生命的进化一直很平静,甚至在六亿年前,生命现象依然低级而简单,处于单细胞状态。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实际上是从寒武纪生命大爆炸之后开始的。
当然,这种自然选择让世界变得多姿多彩,甚至人类能成为智能生物也是拜进化所赐。但是,这种力量的过度发展,加上人类的参与,是否会导致无法控制的结果?何夕的科幻小说《达尔文陷阱》,对此做出深刻思考。
小说的背景,发生在印尼和蒙古国。在印尼,华人们辛勤劳作,为这个国家带来巨大财富,却在该国遭逢危机的时候,首当其冲,成为社会的出气筒。一切的故事,就围绕着寻找一位失踪的华人科学家韦洁如开始。
何夕受兰天羽所托,寻找他失踪的表妹韦洁如。她是印尼华人,十多岁时遭受骚乱,父母被当地暴徒砍死,死里逃生,长大后成为科学家,研究热带生物。一个月前,说自己要去蒙古从事研究,随后彻底失去音信。
在寻找中,何夕发现她的笔记本。里面记录许多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蛇与蜥蜴的研究,以及几个朱红如血的字:“我在地狱里永夜歌唱。”何夕好奇而疑惑,想知道这个柔弱的女子,内心到底有着怎样的信念。
几经曲折,何夕在蒙古国找到韦洁如,发现她研制出一种生物改造的“蛇心”试剂,并让绵羊像蛇一样冬眠,使其在缺乏饲料的冬天免于饿死。原来,目睹掠夺与屠杀的韦洁如幻想,是否世界多一点食物,人们就不会野蛮地侵略?
在狭小的隔音实验室里,何夕和韦洁如针对“生物进化”,展开一场深刻的讨论。韦洁如认为,适者生存,其实是弱者毁灭。捕食者选择的对象,总是羊群中最弱的一只。因此,一只羚羊真正的敌人,并不是猎豹,而是它的同类。
在被捕食中,并不是冠军获奖,而是最后一名受罚。因此,羚羊从未打算战胜猎豹,它只需战胜任何一个同类,即便是它的同胞兄妹。羚羊头上锋利的角是可怕的武器,但它们只用角来与同类殊死格斗,却未曾用角对抗猎豹。
韦洁如说,人类也是如此,对付狮虎等异类用的不过是猎枪,而对付同类却用原子弹这种来自地狱的武器。达尔文发现的自然选择,是水面上准备吞噬一切的巨大漩涡。因此,她发明“蛇心”试剂,希望解决食物和能源问题,减少掠夺和屠杀。
可惜,她的研究被资助者山迪昂万利用——印尼的“新纳粹”政客,将其用于华人孤儿的人体实验,希望培养出一批头脑简单听从指挥,而且天冷冬眠节约饭钱的“劳工机器”,从而降低成本,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最终,何夕制伏山迪昂万,并为他注射“蛇心”试剂,使其因过量注射,心脏冻结而死。韦洁如的科学生涯,也被迫终结,带着那一群冬眠的绵羊,从此在遥远的北方流浪放牧。何夕呼唤,祖国能更强大,使华人能更有尊严。
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小说的结局,终究是无奈的。人类的不断进步,究竟是抵抗异类,还是同室操戈?达尔文陷阱,明明知晓,却始终无解,只能选择拼命奔跑。对此,小说的作者无法给出更优解,却引发读者无限反思。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
《消失的未来》读后感(六):《田园》|如何真正改变世界?
文/明至
如何真正改变世界?
社会的发展,总会伴随各种问题,一代代能人志士的努力,也在不断推动完善,使之趋向人类更理想的美好生活。其中,科技的发展,往往带来更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进步的极大推动力,因此,也承载着许多人的期望。
诚然,科技的发展,给许多社会问题,开出一张张有效的药方。但是,真正想要做好科学研究(包括其他领域的研究),首先要学会的,并不是“找对策”,而是“问问题”。甚至,“问问题”的能力,将决定科研的成功与价值。
因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考验的不仅是研究者的敏锐和学识,更是其格局、担当和情怀。只有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找到“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何夕的科幻小说《田园》,便是一个考验研究者“提问能力”的故事。小说中,何夕与昔日的同窗陈橙选择的不同研究方向,便是对关注的不同问题的发问。他们的争执,也是一种探讨——科技如何真正改变世界?
多年之后的相逢,并不是愉悦的。在新四经济开始兴盛的时期,三十出头的陈橙作为学成归国的“脑域”领域专家,置身于人类智慧成果的最前沿。而聪明绝顶的何夕,却安心偏远的田园,成为一名土里土气的乡下人。
陈橙感到很失望,她觉得何夕变了,成为一个陶醉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隐者,忘记了他们曾经许下的誓言——“我们为改变世界而思考”。但是,何夕却突然说:“你错了。改变世界的不是你们。而是我。”
原来,何夕培育出了“木禾”。“木禾”的名称源于《山海经》,在这本中国古老的山川地理杂志中,它生长在昆仑山,长五寻,大五围。何夕的“木禾”,是一种转基因的,但是已由“草本”变成“木本”,超越了杂交水稻。
这种“木禾”,将避免为增加耕地而砍伐森林,因为每种下一株粮食,也便是种下一棵树,将充分利用太阳能,并防止水土流失。人们只需播种一次,便可轻松收获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类将与整个自然融为一体,堪称创造“奇迹”。
但是,陈橙不服气,她反驳说,全球的粮食贸易总量也不会比“脑域”经济多,“脑域”技术才是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木禾”生产的只是最普通也最原始的商品——粮食。而且,它的性能在推广后将粮食生产变为零成本,促使产业的消失。
何夕却说,“脑域”技术对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而言,会很有用,可以去赚很多钱。但是,它并不会改变世界。对我们这个饱经苦难的土地而言,只有那些最最“基本”的东西才真正有用。所谓的新潮技术,领先科技,不过是好看但没用的肥皂泡。
何夕与陈橙的争执,其实是他们不同的“问问题”能力。科技,如何真正改变世界?陈橙认为,只有从经济的角度追问,才会有答案。何夕却认为,只有立足根本,回归到最基本的“生存”,才能谋得未来的“发展”。
这样的讨论,是很有价值的。我们不禁追问,科学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是为小部分人谋取财富与资源,还是满足大多数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或许,有些没有经济增长点的“无用”科学,恰恰是对普通民众有“大用”的。
毕竟,学科与时尚类似。从新经济时代开始,各种眼花缭乱的新潮技术便轮番上阵,各领风骚若干年。每种技术,几乎经历一样的发展过程。香奈儿曾说:“流行易逝,而风格永存。”科技亦然,永存的是“为人类谋福祉”的初心。
最终,何夕留下“木禾”幼苗,隐身而去。他去追问下一个“无用”的问题——可控核聚变技术。这种技术的产品是能源,但如果它成功的话,将永久性解决能源问题,到那时,能源将会变得一钱不值。粮食与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bymingzhi,转载请先去我的公众号索要授权。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作事宜请备注来意加QQ:20202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