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风物007·银川》是一本由姚瑶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18-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道风物007·银川》读后感(一):沙漠里的一抹月牙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地四川人,我很向往外面地区不同的生活方式。我是一个地理极差的人。先来给大家和我自己科普一下银川吧!银川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看完简介,有没有觉得是一个很厉害的地方。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和我一样,对于银川有一定的误解,认为它在我国的西部,属于一个不是很发达的地方。但是呢,现在被刷新了认识吧!
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不仅带给我银川风物的介绍还有银川的人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古城对于当地人的重要性。
银川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说到“凤凰”,我就想到沈从文的《边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极具历史底蕴的古城。
作为一枚资深的吃货,怎么少得了对于美食的了解。在书里面,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银川的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的故事。银川的饮食以汉族和回族的饮食习惯为主。 汉族饮食以西北菜为主。
下面可是正正经经的科普美食文化了。银川的回族饮食,兼具中原传统和穆斯林的双重风味,是回族和中华文明融合的结果,这里有着正宗的清真食品和清真菜肴,同时还许多独特回族风味小吃。
清真菜肴有清蒸羊羔肉、牛羊肉酥、手抓羊肉等,也有非常地道的回族风味小吃,如羊杂碎、羊肉泡馍、清真奶油糕点、马三白水鸡等。
饮食物产丰富,除“宁夏五宝”之一的发菜以外,还有银川附近沙湖里出产的各种鱼类,有鲤、鲢、鳙、鲩、鲫鱼等,及北方非常罕见的武昌鱼、娃娃鱼、大鳖等,以此为基础的菜肴有糖醋黄河鲤鱼、中卫鸽子鱼、金钱发菜等。
一说到吃的,我就直吞口水,你应该也是吧!毕竟,“食色,性也。”看着这些美食,我有一种想要去实地尝一尝的冲动。
说到人文底蕴,怎么能够少了宗教呢?银川宗教历史悠久,有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在两晋时期传入银川,主要寺院有:海宝塔寺、承天寺、报恩寺、高台寺、戒坛寺、贺兰山佛祖院、五台山寺、慈恩寺等。伊斯兰教于元朝初年传入银川,主要清真寺有:纳家户清真寺、中大寺、西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道教传入时间不详,但明清《宁夏方志》记载,当时宁夏府城(银川)道教盛行,主要道观有关王庙、岳王庙、三皇庙、城隍庙、清宁观、三清观等50处庙观。天主教于17世纪末传入银川,主要教堂有银川天主教堂、北关天主教堂等。基督教于元初传入银川。
银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集地区,建有453座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清真寺。回族穆斯林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回族的传统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的宁夏伊斯兰教经学院,培养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这个极具文化底蕴的地方等待着我们的青睐,书里面的感人故事就由你去发现吧!
《地道风物007·银川》读后感(二):因为那段历史,所以向往银川
记不清是那一年的暑假了,当时每天上午有一个卫视台每天都会播放几集一部名为《贺兰雪》的电视剧。讲述着一个历史上名为西夏的王朝的建立。那时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可绝非现在的国产雷人电视剧可比拟的,越看越上瘾的我几乎是追了一个暑假。当时每一集结束之后都会将下一集的预告配着片尾曲播放出来,可是唯独最后一集时不同,伴随着欢快的童声合唱而出的是曾经的西夏王朝现在的一派好风光。多年后才知道,原来当年西夏的首府兴庆府便是现如今的宁夏银川。
我没有去过银川,刚开始被它所吸引的原因只是因为对于西夏历史的好奇,也正是这个原因才选择了《地道风物》系列中这本专门讲述银川风土人情的一本。
银川有多么吸引人?只要看看这本书腰封上所印的一句话便可以有所了解。
“人类创造了一座花园,在花园中安放银川。”
这个地方究竟有多么大的吸引力,才能够引得这样一番赞誉?《地道风物》的内容紧扣其主题,分别从地、道、风、物四个方面来为读者展现银川的风采魅力。
若论“地”,曾经的西夏文明由贺兰山而发源,解读宁夏平原的方式有很多,而贺兰山则是读懂宁夏平原最后一块重要的拼图。它恰好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之上,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当时的局势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之上,若是没有荷兰上,或许华夏文明的历史真的将会被改写。
论“道”,我们将看到西夏文字的千年之旅。这种有西夏党项人自己创造的文字虽然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被渐渐的遗忘,但是却并非脉细全无。随着一些写有西夏文字考古的出现,西夏的文字在千年之后以雕版技艺展示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自然银川的历史不应该是只有西夏王朝,亿万年前就已经有恐龙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呼吸,历经石器远古直至今天。每一处都透露着无尽的历史沧桑之感。
……
银川,一个现在看起来或许有些荒凉与偏远的地方。或许他在历史上从头至尾都不曾有过所谓的盛世繁华,但是却以自己独特的魅力立于这个世界上。若有机会,定要前往一瞧,为了那梦中的贺兰神山,黄河之水,当然还有那心之所向的曾经的西夏王朝。
《地道风物007·银川》读后感(三):“塞上江南”不虚名
《地道风物》系列我一直很喜欢,编者们通过脚踏实地的风物之旅,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地道风物·银川》这站来到了银川,没有读这本之前,我对银川的印象单纯地停留 “塞上江南”的美誉中。既然叫“银川”,银仅次于金,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这样的称谓多少与宝藏是能划上等号的。西北多风沙,又干燥,偏偏银川沟渠湖泊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水是生命之源,当然也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因为多水,也让银川在荒芜的大西北显得独特。书中称它是宛如星球的花园城市,是塞上湖城,书中解读了银川美誉的来由。按“地”、“道”、“风”、“物”带我们深入银川心脏,领略银川打动人的别样风情。
水,是银川的密码。书中首当其冲就是讲银川的水域。多篇或细腻或平实的笔触引经据典,让我们了解银川过去和现在的“水”特征。要说在这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达1200~1800毫米的干燥的塞北之地,银川之所以多水,得归功于黄河。然,我们也知,现在的黄河面临水土流失、黄沙淤积的问题,势必也会对银川的湖泊水道造成不小的堵塞影响,所以修渠、水利养护,也是银川需要一直坚持去做的事,让水复归于水,让银川的水一直灵动着。
说到银川,还不得不提贺兰山。山水相伴,是天赐银川的地貌。那在神话传说故事里被神化了的贺兰山,其恢弘气势也是我向往已久的。“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那里物产丰富,也沉积着古代文明,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故事的起源多半与历史文明相挂钩。石器时代留下的印记、西夏王朝创立的古怪文字、几千年来风霜雨露的洗礼,打造了银川苍茫豪爽气势与绿色鱼米之乡风情共存的别样风采。
这里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葡萄佳酿,这里有“存墨过三天”的贺兰砚,这里的音乐可能土得掉渣、但一定有摇滚的气势,这里日照充足,有风沙有戈壁有尘封的西夏记忆,有盐池有滩羊有让人念念不忘的各种面点美食。
书中种种娓娓道来,看到了银川的过往、现在,还有将来,银川有史有物有故事,让人更加想去。
《地道风物007·银川》读后感(四):美丽的银川
美丽的银川《地道风物:银川》
这本书是国家地理杂志出版是地道风物系列中的一本,写的是银川,银川是一座美丽的城市,1997年我曾经去过敦煌,路上路过银川。现在算起来已经有二十年了。
当年的银川留下的印象是小城不大,但是很美,在银川看了清真大寺,可是这清真寺是**后修建的,那个时期的建筑就是既没有过去的古老,也没有改革开放以后的华丽,真没什么可看的。然后去了两座塔,一个叫承天寺塔,一座叫海宝塔,都很美,尤其是海宝塔,真是漂亮啊!感觉那是我见过最美的一座塔!承天寺塔也不错,虽然没海宝塔那么美,但是可以登临,而且免费登塔,塔好高,爬上去累得气喘吁吁的。
这本书好像是一期中国国家地理银川特刊,里面包括的银川的方方面面,分成四个部分,就是“地”“道”“风”“物”。
“地”讲的是银川的地理历史,贺兰山下这里见证了西夏王朝的兴衰。“道”讲的是这里的恐龙,石器时代,贺兰岩画,烽火台,还有镇北铺。“风”讲的是风俗,音乐。“物”讲的是物产,米粮,酒,枸杞,瓷器,砚台,羊绒。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这本书的开篇,就好像中国国家地理每一期的首推文字一样,是一期杂志的定海神针。这第一篇文章写的是:“水,读懂银川的密码”。原来银川是水乡啊,这里河水湖泊密布,号称有七十二连湖,所以在塞北才出现了一座大城市。俗话说黄河百害、为富一套,河套平原是黄河留下的福地,过来河套就进入了黄土高原,除了高原就变成了地上河,所以最感谢黄河的就是河套就是银川。
银川原来分成老城和新城,中间是一篇湖泊和澡泽,两座城隔着很远的距离。当年都是在新城下火车,然后坐车到老城玩。我还记得在新城火车站买好了到兰州的火车票,可是到老城看到汽车站,有直达武威的汽车,于是又跑回新城,去火车站退票,再回来坐汽车。
可是这十几年的城市化进程,把新城和老城中间迅速填平,成为银川房地产开发最好的位置了。银川不大,但是很有特色,属于小而没的一座城市,值得一去。
《地道风物007·银川》读后感(五):塞外江南
塞外江南
评《地道风物 银川》
我没去过宁夏,对银川更是不了解。8年前,爱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时间在宁夏工作,经常在电话中告诉我“我到银川了”、“我在石嘴山呢”、“外面的风挺大的”……我就着这些电话的内容,从网上了解到了银川、石嘴山等地方的信息;那时候我们的孩子才1岁多,爱人给孩子一共写了5封信,每封信都有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对孩子的思念,而当年我最大的冲动,就是抱着孩子去银川看他的妈妈。打开这本书,对着爱人当年曾经去过的地方,竟然多了几分亲切。
由着这份亲切,阅读就变得更加惬意和自然;像是打开了一座熟悉但未知的宝库,这种文字和图片上的“旅行”变得更加有趣。从文字上,我了解了大自然赋予了这个地方的地理优势,懂得了人类在贺兰山下对自然的改造和文明的发展,更知道历史上这里曾经辉煌的西夏王朝以及建国以后人类对于生态认知的提升。从图片上,我看到了贺兰山的美景和黄河带给银川的财富,见识了人类在银川建造的七十二连湖,更是领略了如今大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之下的银川美景。塞外不仅仅是黄土塬和荒漠,还有黄河带来的水;塞外不仅仅是干巴巴的城市村庄,银川的美丽堪比江南!
把“地道风物”四个字拆开,就可以得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地”是银川的地理,“道”说的是历史和文明,“风”指的是风土人情,“物”则是物产。这本《地道风物》其实是很多关于银川故事的合集,里面有作家写的关于银川的历史,游客写的旅游传记,还有地道银川人笔下关于银川的风土人情。带上这本书,或者你可以很轻松地找到书中文字、图片中所标注的地方,因为银川不大,你很容易就能到达;也因为这些景点都很突出,“按图索骥”的方式在这里非常适用。
有历史沉淀的城市,则更具有旅游和观赏的价值。银川是一座古城,在这里曾经有恐龙活动,修建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恐龙化石的家,供游客们观看;历史上的西夏王朝留下的诸多遗迹,同样可以勾起游人们对于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关于七十二连湖的变迁,不仅是自然条件的不断更迭,更是人类对于生态认知和改造的历史,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喜欢看电影的人也能从《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中看到银川的美景:这个塞外江南兼顾了北方的大气和南方的秀气两种风格。
阅读“中国国家地理”的书籍,其实就是懒人们不出门了解风土人情的一种方法。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性格散落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等待发掘。每个旅行的人都会带着自己的认知和阅历出发,挖掘到这些地方的风景和人情,然后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变成了游记。如果对银川要有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我觉得应该带着这本《地道风物 银川》亲自到银川,体验当地的地道风物。
201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