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在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有一种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的感受:是一种不解,还有一种无奈。
圆明园是在清朝建立的一座极其壮丽的园林,是“万园之园”,之中收藏着最珍贵的文物。但它,却最终被英法联军肆意抢光、搬光、烧光……
圆明园的毁灭的确像课文中说的那样,是“不可估量”的,但毁灭的原因呢?
首先,我要给所有人看一段资料,“圆明园的建造花费了三千万至四千万两银子,而这些仅仅是建筑的花费,若再算上园中文物的价值,圆明园可以说是真正无价的。”
让我们在来作一个假设。假如清政府在已感受到西洋虎视眈眈的年间,不是继续大肆修建,而是把国库的银两花在军事上,面对英法联军的入侵,清军还会不会败,或者会不会一败涂地?
三千余万两银两,必有大部分是取之于民。当洋人入侵应该正是用之于民、保护人民的时候了!但清政府干了什么!都干了什么?
这么一看,似乎圆明园的毁灭不免有因果报应的成分。为什么课文中没有提及我们国人的责任呢?这是我的不解。
许多人可能会质问我:为什么不是愤怒?以及许多其它义正严辞的词。
这里我想问一下!
元朝,忽必烈进军欧洲。他的骑兵攻下池城后就开始屠城,还传播了鼠疫-黑死病,欧洲一半人口就因此死亡,文化停滞甚至倒退。
这很像南京大屠杀,只不过对历史的重创不知严重多少倍。而我们用了什么词来评价英法联军的入侵和元朝的领土扩张?
前者是“残暴”;后者是“宏图霸业”!
这样一看,若要说“愤怒”,欧洲人应对每个中国人都怒目相视。
何况,要“仇恨”的人早已入土,成就的霸业和扩展的疆土也已无用,他要的也就是那二、三尺地下的“疆土”罢了。
这么一说,侵略是一件可笑的事,但仍有许多人在做,并冠冕堂皇地修饰它。
我难道不该无奈吗?
孔子曾对齐王说:“有两个国家,各在一个蜗牛的一角上。他们整天相互攻击,想要争夺对方那一寸疆土。”
齐王大笑:“太可笑了!”
孔子接着说道:“但从大千世界的视角看,齐国和其他国家争夺的土地一定比蜗牛的触角还小呢!”
留下齐王发愣了!
这也是我无奈的原因之一。
学了这篇课文,我也有痛惜,但更多的是不解和无奈。谁能解开我的心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