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红叶的季节,追赶着秋声儿,我回到阔别多年的雷州老家。秋色里,故乡的凉亭、花桥、三元塔,愈显得婀娜多姿,我沿着青石板铺的长长的巷道,尽情分享这一派古朴, 幽深的静谧。 .
我听完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介绍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后,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带着对小说《边城》所展示的社会风情的一片倾慕之心,挣脱大城市纷扰喧闹的羁绊,千里迢迢地回到这个边远的半岛。应当说,站在这片培育了诸多文化名人,也曾培育过我童年的沃土上,我捧出的是全部的敬仰与自豪,而领略到的除了这淳朴浑厚的家乡话外,还掺着几分神秘。.
我甚至想叩问每一寸土,每一颗心,究竟何处才是那些俊才文人得以卓然于文化之林的基因所在。
没有人回答我,也不可能有人回答我。静静的半岛上只有声旁清得泛绿的南渡河,.而我的脚下,总是那些绵延无尽的石板路,它们平滑光洁,上面总是湿漉漉的,大概没有干燥的时候。踩着脚下的石板路,向小巷的深处走去,显得悠悠然,恰恰然……
我想,南渡河是慷慨的,给了一代又一代儿女们一个得天独厚的天地。河边,那洗衣服的姑娘们,身着五颜六色的服饰,沿江一字排开,在阳光下漂洗生活的色彩。那嘻笑声,伴着江水的波涛声,总是有着令人采撷不尽的古朴韵致与清新明丽的情趣。
再看那高大的三元塔,昔日近于残破的塔与今日青瓦、白墙、玻璃窗户的新楼房斑驳相间,注释着历史不断的变迁。沿江边窄小的石板路走着走着,我贪婪地观赏这里的每一座楼房,每一处风景,每一个变化,深深得追忆着童年故乡的痕迹……
在我的老家,几乎每隔几家的门口,就会有一位老妇人坐在一张小方桌旁,桌上摆着两个小盘,一盘是粉红色的萝卜皮,一盘是泡好的海带丝,每天放学的时候,三五成群的小娃们,从衣袋里掏出一两毛钱递过来,立刻就有一小碟洒上辣椒泡菜递过来。当那些小孩子们拿起筷子坐在小凳上甜甜地吃起来时,我也似乎品尝到了一种半酸半甜的香味儿……
故乡的石板路,青青的、幽幽的,我走着走着,突然想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邃哲理来。
渐渐地,我也步入了一种清新的境界之中,这境界依然幽深幽深,幽长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