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首先,我们在思想上明确什么是教学设计?
一、如何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呢?
1.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般包括
基础性目标,即核心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比如,语文课每课的字词,要求背诵的段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核心目标,即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附属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或由本课知识所延伸出来的知识等属于附属性目标。
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它既包括教师对现成教材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的“重构”——加工、处理、改变以及增删、更换。合适的教学内容建立在良好的学科知识,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正确理解,对学生学习状态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蕴含着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和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设计一课教案,除了熟悉课标要求之外,还要围绕本课教学目标,以教材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并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铺路搭桥。
(一) 正确合宜的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之本。研读什么呢?研读文章主题思想,表达结构及重点字词句意思。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是教学中“教什么”的抓手,也是教师用好教材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进行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呢?
第一:恰当运用单元主题和阅读提示
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就一课教一课,就一节教一节,往往忽视了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特点———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以“导读”的形式点明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主题,并且在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也都有相关的阅读提示。
单元导语部分既点明了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又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单元训练重点,既便于老师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又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做到教学单篇课文与单元主题相联系,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联系,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与教师课上指导(交流展示单元主题内容)相联系。
所以,对文本的解读,教师要明确单元主题,同时要解读单元导语,明确导语的指向,需要将导语作为一项教学内容来引读。基于这一点,我们提倡,在教学单元新课前要利用单元导语进行“单元导读”教学设计。“单元导读”设计其实就是对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预习指导,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的主题内容。第二,可以满足学生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我们来看一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四上四单元的“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这样的导读设计,是在明确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教材,把教材放到单元和学生认知中去研读,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为背景,既体现了单元主题和单元训练重点,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体现了知识间的链接。导读课导出了单元主题和学法,指出了精读课要紧紧围绕主题,从品词析句入手,突出学法指导和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进而整体把握和理解全文,在语言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及感染。略读课则要从同一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引出课文内容,要体现出“放手”,运用在精读课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这是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研读观,也体现了教材研读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恰当地运用单元主题和课前阅读提示,能够促使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有效利用课后思考练习题
课后思考练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它直接体现了编者意图,反映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有助于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和把握。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后思考练习题,将每一道课后思考练习题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
1.依托课后习题,引导自主感悟
课后练习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课后思考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例如,《葡萄沟》的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读读想想”: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展开阅读感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切入口,边默读边思考。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广泛交流和教师点拨,充分体会到葡萄沟不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葡萄和葡萄干享誉盛名,而且当地老乡热情好客。这样围绕课后问题展开教学,既能使教学主线明晰、层层深入,又能在阅读交流中提纲挈领、凸显主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2.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言训练
许多课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文本的语言特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语言训练,并细化指导,落实到位,定能深化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例如,《画家与牧童》课后的“读读写写”中有: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一_______,就_____________。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出了戴嵩是个著名的大画家。当学生交流到“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时,趁机点拨文本中的“一……就……”写出了戴嵩的画很吸引人,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模仿说句子,尝试运用文本特有的“语言点”写句子。借助课后习题,切合文本进行实时语言练习,不仅能扎实指导好习题,更能使课文的阅读感悟和语言训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达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第三:深入适度的文本细读
直面文本,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文本细读。教师直面文本,进行深入适度的文本细读,首先要把教材当成一个“文质兼美”的读本,静心沉入文本,入境体悟,与文中人物、与作者同悲同喜,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其次是在反复阅读和品味中,对文本的精彩语段、重点词句甚至是细小的标点细细咀嚼,并通过深入思考,读出每个空白处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旨,品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味理趣,获取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再次是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不局限于文本阅读,广泛搜集相关资料,获取更多信息,在广阔的背景资料中进行深层的思考与钻研,准确把握文本的深度和宽度。所以说研读教材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个性对话的过程。要以读者之心与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以教师之心与编者对话,思考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儿童之心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努力做到教者、作者、编者、学者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深入细致的文本细读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以读者之心与作者对话,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文,它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情谊”的思想。对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的认识可能不太一致。教学中有学生谈到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也有学生会提出要“爱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感受和见解,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来支撑,而不是相机拓展和展示有关破坏环境的资料,给学生渗透“保护环境”这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就会冲淡了童话的主题——“诺言和情谊”,脱离了文本的本意,也就泛化了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学也就会避重就轻,失之偏颇。
二是以教师之心与编者对话,发掘文本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它是教师的教本,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材中的文本,作为一般性的阅读文章,本身就具有阅读价值——文章写了什么,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信息,受到情感感染和人文熏陶。而一旦这些文章被选用到语文教材中,它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原有的阅读价值,同时又增加了一种教学价值——文章是怎样写的。也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获得表达的方法与艺术。
比如《慈母情深》中有一段话,跟我们习惯的表达方式很不相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在解读这段话时,就要想想,作者为什么将“我的母亲”放在句子的后面,为什么要重复写三次?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反复研读课文,你就不难发现,这种“倒装”和“反复”的写法,强调的是母亲的背、脸以及眼睛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的变化,这样的描写就像特写镜头,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突出的是母亲的动作,对母亲为全家操劳的艰辛就有了更深的体验。文中还有类似的写法,“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通过理解“立刻”的连用,加深了对慈母情深的体悟。教师只有在研读教材时发掘“倒装”和“反复”这一表达方法的教学价值,教学中学生才有可能习得这种特殊的表达方法,也才能让学生在感知文本思想美的同时,又能领悟到文本表达的形式美,进而才能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体现了由学到悟、由悟向行迁移的学习过程。
(二)使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教学目标给我们指明了要去目的地的方向,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我们要去目的地的具体路线,那么,教学方法就是我们在这条路线上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方向正确,路线清楚具体,要到达目的地,这就要涉及到我们选用哪个交通工具,也就是说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课文。
我们来看三个老师处理“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这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救助车夫”这件事中的一句话。抓“饱经风霜”这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教学,一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容易误解,二是这个成语能形象地反映出车夫的身份,进而帮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性的同情。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效果就不同。
评:这两个教学细节,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教学价值——“饱经风霜”这个语言训练点,既体现了文本由言到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又体现了由意到言的融合,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饱经风霜”这个词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意象。两个案例分别通过语言描述想象“饱经风霜”的画面和读写结合想象“饱经风霜”的画面,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是让学生通过品析言语表象,体悟“饱经风霜”这四个字背后的种种不能直白,但是必须去意会的东西——那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饱受煎熬的生活状况;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为谁俯首,为谁孺子牛呢?就是这些劳苦大众。鲁迅先生对处于社会最底层老百性的同情和关心,在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和感染着学生,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也发自内心地领悟着和感动着,心灵也因为感动而变得丰盈了。这就是作者、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同生共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第一个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第二个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
第三个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第一个环节要紧扣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总结读书及感知课文的情况,以表扬激励为主。
第二个环节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环节,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四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个环节:一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该阶段要和第三阶段中的第(4)环节相吻合,要体现出顺接关系,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巩固梳理,迁移应用——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本阶段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价值观念。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个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个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
3、归纳总结,拓展实践。
这是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
以上阐述的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般流程。这些教学步骤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灵活性。各教学步骤常依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情的差异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四个步骤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机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学思路。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量体裁衣,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最佳的流程,达到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四)板书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这样形容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授人以鱼,即教给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授之以渔,即教给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第三境界:悟其渔识,即能够引领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形成新的思想。因此,教学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更要悟其渔识,才能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创新人才。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案怎么写
望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应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激发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学生背诗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解决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结合学生读情况,提醒易读错的生字读音: “甥”是翘舌音,后鼻音;“仁”是前鼻音,声母是“r”不是“l”;“偷”和“崐幽”的韵母是“ou”和“iu”;“欠”的韵母是“ian”;“眨”念“zha”,不念崐“zha”,不念“zha”;“挑战”的“挑”是多音字,在这里读“tiao”。
4、学生质疑词义,理解词义。
通过联系上下理解“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云絮、剪影、不假思索”。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西。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晶莹、隐隐约约”。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5、存疑。
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 课文除了描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我们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段意怎么概括?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甥、瞳仁、偷、锁”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安排好比例。
2、用钢笔字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 惊奇( ) 封锁( ) 4、读一读,再抄写。
清辉 流动 封锁 不假思索 隐约 挑战 剪影 绘声绘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学生在小黑板上练习。
2、齐读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没关系,老师是“画家”,我来帮你画。
不过你得告诉我,画什么,怎么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4、出示事先绘制好的国画或水彩笔。
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6、指图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学生回答。
从这句花中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那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 分角色朗读第5~11自然段。
4、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一、三两句。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继续解二、四、五、六句。
“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端着酒杯。
此句为倒装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比---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乌啼,乌鸦叫。
眠。
入睡。
解释时补上谁“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解释时放在句首。
平羌,平羌江。
5、指导读诗,背诗。
我们在读古诗时,可以不必过多地考察它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画面帮助理解和背诵。
学生读背,背诗。
6、教师口述,引人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词义、意,会当时的意境。
7、谈话,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
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幻...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案怎么写
望月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应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课文,体会感情,激发兴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学生背诗句。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和同桌小声讨论解决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结合学生读情况,提醒易读错的生字读音: “甥”是翘舌音,后鼻音;“仁”是前鼻音,声母是“r”不是“l”;“偷”和“崐幽”的韵母是“ou”和“iu”;“欠”的韵母是“ian”;“眨”念“zha”,不念崐“zha”,不念“zha”;“挑战”的“挑”是多音字,在这里读“tiao”。
4、学生质疑词义,理解词义。
通过联系上下理解“清辉、凝望、瞳仁、绘声绘色”。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瞳仁:黑眼珠。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通过工具书理解“云絮、剪影、不假思索”。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西。
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
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
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通过讨论理解“晶莹、隐隐约约”。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5、存疑。
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 课文除了描写月光下的景色,还写了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的事,以及小外甥对月亮奇特的想象。
3、我们应该怎样给课文分段?段意怎么概括? 四、课堂练习 1、进行写字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甥、瞳仁、偷、锁”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安排好比例。
2、用钢笔字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 惊奇( ) 封锁( ) 4、读一读,再抄写。
清辉 流动 封锁 不假思索 隐约 挑战 剪影 绘声绘色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学生在小黑板上练习。
2、齐读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下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没关系,老师是“画家”,我来帮你画。
不过你得告诉我,画什么,怎么画。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图画”中的景物有月光、江面、芦荡、树林、山峰。
景物的特点: 月光---淡雅清纯 江面---浮光跃金 芦荡、树林、山峰---镀上花边 4、出示事先绘制好的国画或水彩笔。
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6、指图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学生回答。
从这句花中你看出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那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又体现在哪里? 分角色朗读第5~11自然段。
4、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一、三两句。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继续解二、四、五、六句。
“明日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端着酒杯。
此句为倒装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低,比---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乌啼,乌鸦叫。
眠。
入睡。
解释时补上谁“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秋,解释时放在句首。
平羌,平羌江。
5、指导读诗,背诗。
我们在读古诗时,可以不必过多地考察它的意思,重要的是根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以画面帮助理解和背诵。
学生读背,背诗。
6、教师口述,引人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无比舒畅,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会词义、意,会当时的意境。
7、谈话,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
小外甥变得更加...
小学语文老师教案怎么写,l具体到范文
《窗前的气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懂得珍惜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字卡、魔方字卡、学生字卡、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1、(出示黑板上挂着的笑脸气球)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的黑板上多了什么?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2、 气球不仅可以你们这些健康的小朋友带来快乐,它同样也给一位生病的小朋友送去了惊喜,想知道他是谁吗?(贴有窗户图片的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
二、初读课文1、谁来读读课题?(多好听的声音,像银铃一样。
)一起读读吧!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是的,老师也想知道,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105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要听准字音。
4、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有病的小朋友是谁?出示“科”(气球卡片贴黑板上)一起读,这个字你想怎样记?关于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想听吗?先告诉老师,“禾”字代表什么?禾苗长大了是什么?在很早很早以前,人们没有称量谷子重量的工具,就了明了一种斗,后来人们发现用斗来称量谷子的重量比较的准确,也比较的科学。
记住了吗?“科”字还可以怎样用?出示“亚”,一起读,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亚”字是一个象形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演变过程:“亚”最开始表示一块不完整的方形的田地,四边都缺少一块,后来变成了这样,线条比较的清晰,然后就越来越象现在的汉字了,所以“亚”的意思是:不是最好的,是第二好的,你会组词吗?三、随文识字1、课文中还有许多的生字宝宝,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小伙伴,还可以请教书上的大枫叶。
(我发现你们会学习了,边读边画,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方法。
)2、课文读的很认真,生字你们认识了吗?就和你的小伙伴用识字魔方来读读这些字吧。
3、(课件出示生字)老师看你们读的这么热火朝天的,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可以吗?我们来开火车,我先开。
前两组小朋友读的声音洪亮,也都读对了,老师想加大难度,两个人一起来当火车司机,试一试。
4、生字读的是真不错,那下面就让我们在课文中理解理解这些字。
(1)谁愿意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节?其他同学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读的真通顺)什么是传染病?(2)所以科利亚只能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科利亚的心情怎样?你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呆”,谁能结合字形来说一说呆是什么意思?从这个字足可以看出科利亚没意思极了,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强调“静静”“呆呆”和最后一个问句。
(3)就在科利亚一个人躺在病床上发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读读第三自然节。
气球是怎样飘上来的?谁来表演一下,老师来给你配音。
他表演的怎么样?你们知道“摇摇摆摆”是什么意思了吗?(4)气球飘了上来,这是怎么回事?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气球是什么样子的?谁还能用“可爱的”说一句话?看到了这个可爱的红气球,科利亚想到了谁?找出书中句子。
既然是猜测的,为什么会这么肯定是米沙呢?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想像一下,科利亚此时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一自然节。
(5)“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自由读第五自然节,和小伙伴说一说。
出示“逗”组词,用“高兴地”说一句话。
5、齐读黑板上的生字。
四、写字1、“始”观察,这个字怎样写才能既美观又规范?范写,练写,评价。
2、自己写“亚”字。
五、扩展1、看你们写的这样认真,老师再和你们玩一个小游戏,打气球。
只要你能把藏在气球后面的新词读对,气球就会飘走。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这些字?3、这节课你们不仅学会了这么多的生字和新词,你们也收获了科利亚和他的伙伴之间的友谊,老师也祝愿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好朋友。
小学语文生字教案怎么写啊!求一范文!谢谢!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秋天是金色的,因为它是丰收的季节。
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程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二) 学习韵文第一、二行。
那,请小朋友手拉手跟老师一起去欣赏秋天的美景。
(录象:)刚才我们到什么地方去游玩了?(生答:公园)公园里的景色美不美,生答(美。
)你从看到公园里有些什么?(生答逐个出示生字词)请小朋友把拼音拼一拼,读读词语。
公园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再好好地领略一返它的美。
(出示第一、二行)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把公园的美读出来?(你真棒),下面我要去掉拼音来读一读,行吗?指名读。
谁能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公园里有( ),有( ),还有( ).。
学生1:公园里有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
学生2:公园里真美呀,有一棵棵绿树,一朵朵红花,清清的流水,高高的宝塔。
三、学习第三四行。
过度: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许多小朋友喜爱的游乐项目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相机出示词卡。
小朋友们快快来,快来认认新朋友。
学生自由拼读。
快把你认识的新朋友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同桌互读,请全部会读的小朋友当小老师。
3、师述:老师最喜欢玩荡船了,坐在荡船里晃呀晃,好象是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心里别提多美了。
你喜欢玩什么?你能学着老师,说一说吗?学生1:我喜欢玩火车,火车呜呜地开着,可以过山洞,日行千里。
学生2:我喜欢玩转椅,转呀转,头有点晕晕的,特别好玩。
学生3:我喜欢玩滑梯,一节一节的楼梯上去,从上面滑下来,就好象是飞了起来。
学生4:我喜欢玩木马,我坐在木马上,就好象真的骑在了马背上,在草原上奔驰。
五学习生字。
小朋友,今天的秋游让我们玩锝很快乐,不过在玩的同时可不要忘了学习。
今天老师请来了小老虎教大家写字,大家欢迎。
1、映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水、火、”二个字(1)大家还认识这二个字吗?大家读(2)看笔顺示意图,自己出笔顺。
(3)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二个字写好看呢?注意每个字有什么变化?2、指导写“水”(1)范写“水”,同步指导。
我们先来学写“水”请小朋友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竖钩,竖钩写长,写直,显得很有精神。
横撇起第一不要太高,两部分都短且直,右撇起笔高,在撇尖与竖钩相交处起笔写捺,捺要修长,舒张。
(2)映示作业纸。
仔细看范字“水”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水”,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
3、指导写“火”(1)停笔抬头,继续观察老师写字。
(2)“火”有四笔,先在格子的中间偏上写点画和短撇,这两笔左右分开,左低右高,顿按有力。
再在两个笔画中间的上方起笔,写长撇,这个撇画先要竖一些,再向左撇出去,最后在短撇尖和长撇的相交出起笔写捺画,注意和左边的撇画对称。
仔细看范字“火”出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火”,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尤其是长撇。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征文教案怎么写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诗五首 教案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二)能力训练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三)德育渗透点有的气势磅礴,景象宏伟;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人诗,发人深思。
学习时注意体会。
(四)美育渗透点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二、学法引导诗歌是情感的产物,教学古诗尤应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
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法为主,辅以朗读、比较、自学辅导、画图、想像等方法。
要注意以形象人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熟读、背诵。
2.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解决方法:教师讲解3.疑点: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解决方法:教师出示资料(可以多媒体大屏幕或幻灯片的形式)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以自制的多媒体课件为主(古诗反映的背景),或彩图、录音等。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反复朗读、背诵2.欣赏、品味名句,体会诗中情感。
3.想象作画。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自选古曲,配乐朗诵。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习《使至塞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春望》导语 王维诗之宏大,李白诗之飘逸,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们的几首诗。
(一)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诗句。
2.背诵这三首诗。
(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杜甫《春望》背景《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
二月,“李光弼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乂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
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
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3.理解诗的意境、内容(1)《使至塞上》王维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居河西节度使幕中。
这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单车欲间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抓住了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小结: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写景上。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在听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时,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关怀。
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杨花”乃随风飘落之物,“子规”系泣血悲啼之鸟。
景随情迁,这种哀愁气氛,是对表达“愁心”的烘托与暗示。
怎么向远去的友人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呢?诗人想像丰富,构思奇巧,“我寄愁心与明月”,竟遣明月做...
比如上一堂六年级的语文科怎么写一个规范的一节课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写一处景,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题目自拟。
2、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二、教学重、难点: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
三、教具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 四、教学程序 (一)作前准备: 1、课前组织学生参观飞达制衣有限公司。
2、填好观察记录卡。
(二)作中指导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早就听说我们联合镇的飞达制衣有限公司环境优雅,布局合理,是个美好的去处。
上个星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游览了这处富有现代化气息的乡镇企业,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老师注意到同学们在看的时候特别兴奋,一边看,一边说,一边认真的记录。
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
把这优美的景色,优雅的环境介绍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说好不好? 那么,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呢?一齐读。
(老师挂出小黑板) 注意抓住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作文。
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2、情境再现,明确中心 现在,老师再次让你们欣赏这一处美景,看完了录像,请你告诉老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站在左边放录像),边看边指点。
同学们看,这就是公司优美的厂区,你们再看,车间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大家仔细瞧,产品陈列室里是多么的豪华、气派啊! 师问:谁来说说?有没有不同的感受?谁还有补充? 我们在作文中就要表达出这种真情实感,这样,这篇作文就有中心了。
(师在有中心下画点) 3、选材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⑴号表格,教师拉出投影片,观察记录,请你读一读你观察记录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的选材是否符合这次作文的要求? 师问:谁来发表你的看法? 还有哪位同学记录的内容跟他人不一样? 谁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听了他们的发言,你认为你的观察记录还有哪些地方要修改、补充的?请赶快修改、补充一下。
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记录得也很认真。
4、习作指导: 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描述一处景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写这样的景物你准备如何安排?(地点转化)你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安排,老师很赞同,这样就显得很有条理。
师问: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写的时候,是不是都要按这样的顺序呢?比如说:产品陈列室是不是一定要放在最后呢? 对,像这样也就是做到了——有条理。
小结过渡:不过,无论按怎样的顺序都要注意各段这间的衔接。
那么,如何具体地写出景物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呢?请同学们拿出填完成的那一张表格,也就是⑵号表格。
(老师拉出投影片) 谁来说说《鸟的天堂》这一课。
还有谁来补充?(你课文学得不错)下面哪位同学来说说《草原》这一课? 刚才几位同学课前作业完成的很好,如果你有填错的,请赶快改过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就可以知道,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看到的、听到的、联想到的景物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和动态(声音、活动变化等),就能把景物静态、动态的特点写具体,这样就做到了内容具体。
板书:看、听、想、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等 动态:声音、活动变化等 师指“内容具体”说:当然了,写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只要能突出一两个重点地方就够了。
5、编列提纲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⑶号纸,根据观察记录和我们刚才讨论的内容列出提纲。
(教师拉出投影片) 师提示:根据你准备写的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板书:题目 材料安排做到有详有略,哪些段落要进行景物静态、动态描写,在提纲中做上记号。
谁来把提纲读给大定听听,指读,大家听一听,他的提纲编的怎样? 同座互评提纲,在提纲评估表中进行第一次互评分,提出修改意见。
各位根据修改意见修改提纲。
再次互评提纲。
刚才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确定的题目、中心与众不同,材料安排也很有新意,值得大家借鉴,请你读给大家听听。
好,老师想问你:详写的部分你打算如何安排? 我们编写提纲时也要力求像他这样把详写部分编具体,请大家快速修改自己的提纲。
师述:同学们编出内容不同的提纲,就能写出内容各异、富有个性的作文来,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纲中的详写部分练说一个片段。
刚才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都在说厂区和车间这两部分,只有少部分同学在说产品陈列室,确实这部分比较难说,这少部分同学很了不起,刚才老师听到你说的就是产品陈列室,说得不错,就请你来说说。
我们听一听,他说的好不好,有没有把景物静态的特点说出来?注意了,你首先要交待你的立足点,也就是观察点。
还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能不能帮他把豪华、高雅、气派这一点说具体些?你刚才说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能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加进去说一说? 就这样的内容,有没有不同的说法?指说。
小结:同样的内容有不同的说法,顺序安排上可以不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也有所不同。
6、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你编的提纲动手写作文,写的时候注意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书写认真。
好,这样这次作文目标就出来了,拉出投影片,请同学们看看,最后三条...
快捷语文快乐阅读与写作三年级教案
小时候我最讨厌读书了,所以一看到书就头疼。
而今,我已成了四年级的学生,往日的想法已荡然无存。
我懂得了:读书,不仅是一条求知的道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写一篇作文,可我竟想不出一个好词佳句,百般无奈,我只能临时报佛脚,在书上翻呀找呀,好不容易找了几个词拼凑在作文里面。
从此,我感到要写好作文,就要多看书、多积累。
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每天大声朗读两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这样不仅使我了解到文章的内容和知识,又让我认识了很多以前不认识的字,真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我的写作水平大大提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长大了,不再是个幼稚无知的小孩。
因此,对书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我酷爱童话小说和中外名著,那一本本书都那样生动活泼,语句优美,使我从书中获得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大道理。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爱好,它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快乐,但最主要的是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知识!朋友们,爱书吧!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知识的宝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文教案:怎样写读后感
后感"作文教案教学目的:学习并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并写一篇有关《生命 生命》的读后感教学重难点:掌握读后感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
(板书:写读后感)2、什么是读后感呢?师述: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二、 学习写读后感。
下面我们按三个步骤来学习。
1、审清题意,明确内容。
学生默读,思考: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交流。
2、确定感点,选择材料。
①、明白"感点":就是最让你受感动的那一点或方面,也可以说是观点(主题)。
②、给文章列感点。
学生浏览课文《生命 生命》,师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点。
③、师述:同样一篇文章,若让全班同学来写读后感,每位同学的感点不一定相同;同样一篇文章,若要你来列感点,你也许会列出许多个来,你则只需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感点来写。
3、按序写作,详写重点。
①、拟题。
直接拟题:读《......》读《......》有感读《......》后想到的读《......》的感想读《......》后的感想读《......》后《......》读后感《......》读后我读《......》有感于《......》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等为副题:如:珍惜生命--读《生命 生命》有感②、读后感的写法。
开头:关键字:篇名 感点(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名,说明感点。
)中间:关键字:介 议 联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侧重与感点有关的主要内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内容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感受。
)结尾:关键字:照应 总结(照应开头的内容,再次强调感点,总结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启发)三、例文赏析。
四、列提纲、动笔写作。
师提示:写读后感三忌:一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变成了"读后抄"。
二忌大段写检查、作保证,读后感变成了检讨书。
三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感想与所读脱节、无关。
五、写读后感好,刚才我讲了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你们回忆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们试着写一篇读后感好吗?《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了,我们就写一写这课的读后感吧。
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读后感作文指导教学导入: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
(板书:写读后感)2、什么是读后感呢?读后感就是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
.教学过程:一、谈谈自己的母亲。
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佳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劝孝歌》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劝孝歌》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劝孝歌》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劝孝歌》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唐〗韩愈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格言集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邓肯)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惠特曼)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印度)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英国)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法国)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英国)二、 阅读《慈母情深》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们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