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价文字的限制性
例:“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作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出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的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两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的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了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会,更需要执著的追求。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2007年宁夏海南卷)
解析:显然“对此”之后是对材料的评述。这个评述告诉学生不管怎样的多角度立意都要在“创造”这个话题之下,否则就是偏题或跑题,诸如“生活需要积累”,“事业的成功来源于执著的追求”等等。正确的立意是“创造源于积累”,“创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其实评述的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立意角度。
2、评价文字的倾向性
例:“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句话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你心中有水仙花吗?当你心底泛起一片‘水仙花’的葱绿与鹅黄时,你会有一种特别愉快、特别舒畅的感觉吗?”
解析:材料自然分成两段,第二段明显的表达出命题的倾向性在于“水仙花”即“精神道德层面”,而绝不是把“面包”“水仙花”等量齐观。正确的立意是,在注重物质文明的同时更要关注人们的精神道德的提升。“精神道德”可涉及到 “理想目标”“公德意识”以及“审美情趣”等等不一而足。
3、评价文字的暗示性
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美好的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所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符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2007年北京卷)
解析:看到这则材料,有一部分同学只从两句诗或者干脆说是从前一句提炼,于是得出了“生活需要积累”,“细节决定成败”,“人生应当奉献”等观点,这当然是跑题了。其实,从“有人说”之后是对两句诗的正确理解,更重要的是,“有人说”的列举恰是暗示了学生可以顺着这样的评述去立意,甚至提供了逆向思维的角度,学生正是因为没有这种对评述文字仔细把握的意识,才出现了审题的错误,当然也辜负了命题人的一番美意。
4、评价文字的归纳性
例4:“一位记者采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探寻成功的秘诀。这位企业家笑了一笑,告诉记者:‘…….16岁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人要想被人接受,并且被他人尊重,首先得自己尊重自己;24岁我知道,要想求职成功,首先要自信;而27岁在美国上班的第一天,我知道了美国人为什么实行AA制——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会为自己买单,要想获得成功,你就得自己努力,根本不能指望别人,这就叫自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由这样一些片段构成的?”解析:
这则材料的审题比较简单,“成功源于自尊,自信,自强”,也可以就每一个进行单独立意。评述只有一句,是对上述材料的归纳小结,据此还可以立意,即“成功来源于生活片段的积累、感悟和智慧”,值得注意的是必须在“成功”的话题下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