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素材
一日,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在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但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再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不过由于事不关己,我们喝完咖啡,付了钱,就走了。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此人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
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敬让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咖啡既不是社会的基本需要,也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但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是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降低自己的尊严讨要一杯免费的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多付款的那杯咖啡叫待用咖啡,你付钱了,但并不知道谁会享用它。这就是有爱和美的世界。
二、构思点拨
故事类材料,最适宜用角色分析法。(1)从买咖啡的先生角度: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施舍与尊重等。(2)从侍者角度: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平等的眼光等。(3)从拾荒者角度:有尊严地接受。(4)从咖啡馆角度:提供奉献爱心的平台;爱心“银行”等。(5)从社会角度:举手之劳让世界更美;让社会传递正能量;关注弱势群体等。
两个人,素昧平生,我却愿意为处于困境中的你在墙上留下一杯咖啡,这悄无声息的一举手,温暖了渴望得到救助的人,这不正是一种幸福吗?如此纯粹,如此平静,如此温馨。
另一场景也时时闪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的媒体上也常常有捐赠新闻,相机的闪光灯在捐献者的身上闪个不停,麦克风对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采访,甚至也让受捐赠者谈此时此刻的心情等,弄得后者诚惶诚恐、进退失据。当然,一些成功的人士乐善好施确实胜过冷血的吝财者,但是把善举如此演绎,让人心里总有种异样的感觉。
“贴在墙上的咖啡”源于二战时意大利那不勒斯一家咖啡厅的“待用咖啡”,这一举动传到欧洲其他各国,后传至美国等美洲国家。欧洲经济萧条时,这一行为又兴盛起来。这小小的善举,既帮助那些需要的顾客,又不伤及他们的尊严。我国一些城市的快餐店借鉴这种形式发起了“待用午餐”活动,倡议有能力的热心人伸出援手,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弱者。
尽管我国的经济较以前有巨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然还存在弱势群体,怎样既帮助他们,又尊重他们,“待用咖啡”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因为做了好事没有出名邀功的想法,没有功利之心的帮助是温暖的;而受助者也不知道施助者,这也让受助者感到尊重和平等。这真是一股无言的暖流,愿这股暖流能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更纯粹,更平静,更温馨。
做慈善是许多企业回馈社会的方式。然而,很少有人或企业去思考,如何让被助者有尊严地获得“帮助”。“暴力慈善”不仅会摧毁被助者的信心,甚至让人不愿意再去感恩,因为用尊严换取的帮助,只会变成让人不愿意回忆的耻辱。
“墙上的咖啡”让没有钱享受一杯咖啡的穷人拥有了自己的尊严,也颠覆了我们对于施舍的常规理解,使我们意识到对每一个生命都应有足够的尊重。就是一种对教育的尊严的回归,一种对教育的人性的回归。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各种枷锁之中。”我们虽希望生活在一个人生而平等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因为孩子生在农民家里、工人家庭和官员家庭,出生的家庭不一样这就是不平等。但平等不是没有,因为我们讲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只有尊重人格的平等,才能够尊重人的尊严,才能使每一个人“有尊严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