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官员派遣美国留学幼童这一事,我以前知道的不多。前几天观看了电视记录片《留美幼童》,对此事有了详细的了解,感触颇深。百余幼童远涉重洋,求学海外。他们之中,无论是奉命召回,还是抗令流异,无不把自己在美国学的知识本领贡献给了祖国。虽然许多媒体对他们指责刁难,但他们历经磨砺艰辛,志愿始终如初,不可改变。他们的经历值得赞叹,他们的志向值得褒扬,他们的事迹载入史册,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无可指责。
假如我是留美幼童之一,绝不会学习谭耀勋、容揆类人。
容闳先生倾注了数十年的心血,终于得到了曾国潘、李鸿章等清朝重臣的极力赞助,便促成了幼童留学于美国的计划,想此举来之不易。清政府虽然腐败,但全额赞助了留美幼童,所以他们没有完全的理由与清政府对抗。他们想要融入美国的社会生活,只有学会当地的习俗。幼童们上书请求改变以往的习俗,容闳先生也鼎力相助为其辩说。于是留学事务局便默许他们可以着洋装,允许他们参加美国的户外运动。唯独剪辫和入基督教二事不允。清政府思量,成全他们太多也不利。不许剪辫,忌入洋教,是为了不让他们全部西化成疾,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看来,不剪辫,不入教,为朝廷给幼童的最后底线。若不破此线,就不会有吴子登登报训诫,就不会有陈兰彬赞成撤局,就不会有李鸿章无奈召回。有人说,美国当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排华浪潮,是幼童被召回的重要原因。是如此。谭耀勋及容揆剪辫入教冲破了朝廷底线。身为权主外交的大臣,为何不出外交涉,就草草命令其撤局?由此可见,李鸿章退局,非强为者,其实是无可奈何之举。
谭耀勋及容揆,在坐火车归国途中,选择了逃跑,且宣布与留学事务局脱离关系。假如我是李鸿章,我亦会寒心。国家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白银,才能促成一个幼童赴美留学。这两人未能完成学业,不是因为国家不给予资助,而是因为他们冲破了朝廷的底线——剪辫入教。假如他们能够遵命回国,并向国家表示自悔之意,撤销事务管理局的计划也许就不一定会实施。以后,赴美留学的幼童也许就会源源不断。如果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幼童能够留学,并完成学业而归,虽然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但中国也就储备了许多人才。像谭耀勋和容揆这样,为了逞一己之欲,致使事务局最终撤销,从而断了以后幼童的留学之路。这种行为实在不值得。假如我是他们两人,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他们虽然后来也以自己所学得知识为国家服务,为争取在美华人的权利而努力奋斗,但是祖国并不强大,他们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异邦之众,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所以说,他们后来的举动虽然值得褒奖,但他们此前的行为却实在不值得学习。
假如我是留美幼童之一,应当学习和效法的,是詹天佑等其他幼童。他们为争取自由与朝廷抗争,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而没有一意孤行。既争取到了自由,又没有冲破朝廷所规定的底线,因此巩固了完成学业的基础。这才是识时务的俊杰。他们的作法,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都有利,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假如我是幼童之一,他们才是我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