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将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课,请各位同学自己先预习一下,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文章。”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语文老师留下这样一句话后,离开了教室。同学们大都解放了一般站起身来,相约一起与吃饭,很快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并不是我要很用功地学习语文,只是因为日我很爱读鲁迅线上的文章,想先睹为快罢了。再一次翻开课本,鲁迅先生那张熟悉的照片又出现在我眼前。短短几分钟,一篇文章已被我浏览完了,而我此刻的心情却并不像几分钟以前那样平静。
“三·一八”惨案那天,被誉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在这一天中刘和珍君和同去请愿的四十多名青年一起倒在了血泊中;鲜活的生命就此终止,美好的青春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那被血染红的大地和瑟色的天空。二十二岁啊!正是诗与歌一般的年龄,正是人生最好的一段时间。而你,可爱又可敬的刘和珍君,却还摇动着手中的小旗,来不及奔跑和躲避那使人猝不及防的子弹。最终,小旗飞在风中,你用双手捂住突然喷血的伤口,缓缓倒下。你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换回的呢?只是“无恶意的闲人口中的谈资”和“有恶意的闲人的流言的种子”啊!刘和珍,你不知道执政府的残暴无礼吗?你不知道卫兵的心狠手辣吗?你不怕死吗?你是为了什么啊呀?悲哀、愤怒、苦痛、疑惑……无数多的情感在我的心头荡漾,连成丝,结成网,最后犹如囚笼一般将我的心狠狠包住让我艰于呼吸视听。受不住内心情感的冲击,我走出了教室,十一月的冷风迎面而来;三月时,北京的风大概是和这寒风一样冷吧;看到那天边的最后一缕残阳,就像是那四十多位青年的血一样红,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吧,我想。
晚上做完功课,已经很晚了,窗外是无尽的黑暗,没有一家灯火,只有树上残存的几片枯黄的叶子在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呻吟。几个小时过去了,我的心也稍微平静了一些。又一次翻开书本,仔细地阅读了几遍那文章 ,仿佛有些顿悟了。刘和珍等人的死换来的并不是流言,他们的死唤醒了当时国民麻木的心,唤起了国民的救国热情;他们的故事将被人们所传诵,他们的精神将被人们所继承;留言掩盖不了这一切——他们不是暴徒,他们是希望啊!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更加宝贵的东西——革命的信念。
记得革命烈士夏明翰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有了这种“主义”和“信念”感染了那些心灵麻木的庸人,才会有后来无数个“刘和珍”,无数个“杨德群”,无数个“夏明翰”前仆后继‘英勇抗争。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使用了大量木材,换来的只是很小一块煤。”而正是这样的一块煤燃烧起熊熊大火,照亮了整个华夏大地,换来了生的希望。
他们的死是痛苦的,他们的死也是美丽的,痛苦也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