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会开花的。痛苦是会开出娇艳的鲜花的!尼采曾说过,“极度的痛苦才是精神的最后解放者,惟有此种痛苦,才强迫我们大彻大悟。”有的痛苦就像鲜花的刺,她反复地在你的伤口上碾压着,让你苦不堪言,但只有那些忍受得了折磨的人才能抬起头来,看见开在刺尖的那朵夺目的鲜花。“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泰戈尔的作品总是充斥着哲学与宗教的色彩,他的诗引领着当时的人们逐渐走入“人”的精神世界。
但是,又是什么让他书写出一首又一首凄美的情诗呢?如果,如果他在那些年没有遇见那个如花的少女,一见倾心;如果他没有离开故土,赴英求学;如果没有那一封饱含血泪与深情的诀别书;如果她没有有终日向隅而泣以至郁郁而终……可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当泰戈尔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紧握着那一封封不忍看完的信,走进她的家时,得到她已离去的消息时,这位名族主义者的内心世界已然分崩离析。自己离开了两年,她愿意等,但那捉弄她的命运却没有等待。
她被嫁给了大自己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得到那理想当中如花般娇艳馥郁的真爱,却被沦为了生育工具……她对他思念成狂,但却挽留不住流逝的过往,只能随它一同逝去,一切,都回不去了……当泰戈尔得知自己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发生的这一切时,他已经平复了自己本来被动欲绝的心情——他没有失去她,因为他不曾得到过她。得不到的美丽,那就歌颂吧,纵然美丽已逝,但他想让她永远活在自己的记忆中——"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也许这一首首隽永凄美的情诗是对自己夭折的初恋的纪念,也许是为了让它们掩盖自己永生隐痛的伤疤……泰戈尔的爱情故事正印证了歌德在《少年维特的烦恼》提到的:“爱情因痛苦而美丽。”那么梵高的极端的一生也可以用“人生因苦痛而美好”来形容。
梵高生前颠沛流离的生活简直可以用失败之极来形容:当过商店、饭店店员,做过助理牧师,当过传教士——但终究一事无成百不堪。直到他邂逅了那让他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事业——艺术,他的人生才开始有了方向。他用浓艳而厚重的油彩涂抹出他眼中的生活与自己内心的情感。在他的笔下向日葵,麦浪仿佛带上了激情与活力,刺激着人的双眼,带给人们震撼。但可惜的是,他的画并不为他人所认同,人们将他的艺术精神与他混乱糟糕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忽视了画中本真的闪光点,只认为他是在苦中作乐……有什么能比一位终生追求艺术的人,所欣赏的自己的作品,不被人肯定更为痛苦的呢?在痛苦与失落中,梵高患上了疯癫,但他仍未放弃自己的艺术,自己心目中的美。梵高37岁时,在生活的重压与自身疯癫的折磨下,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与哲学家!”纵使梵高死前的几年中部分作品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同,但他真正被世人所知、所赞时,他已去世多年。
但美丽是不容被磨灭的,纵使斯人已逝,纵使梵高没能看到自己的画站上艺术塔尖,但梵高在苦痛中造就的美丽始终让世人交口称赞。“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痛苦能毁人,亦能造就真才,启迪人心。也许正如艺术名家们一样,每一个美丽的成就背后总有一段辛酸,一把泪水,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离荆棘越近,就越靠近花丛。相信吧,痛苦是会开出娇艳的鲜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