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人向来爱吃,家乡各处,都有一两条“食街”。在成龙步行街,二中后便有一条小巷,饭馆、面馆、小炒店、卤味店……纷纷在这里聚集,亦成了一条“食街”。一到饭店,油香、菜香、卤料浓香……在小巷上空飘荡、碰撞,那香气,临近四五条街都闻得到。人们说,这条街上养的宠物不会丢,走远了,就会循着饭菜香味找回来。
杨伯的海鲜面馆,就在这小巷当中。小楼有两层,二楼是杨伯自家睡觉休息的地方,一楼便是面馆。杨伯每日清早起来,洗碗筷、净灶台、买肉买菜,手上下翻动在案上和着一大团白面。杨伯做面条自有绝招,别人和的面硬邦邦,杨伯的面柔和,杨伯切面条更有妙处,那刀路又快又稳,不一会便是一大筐面条,拿起来看,每一条面条都不粘连,同粗细。客人一到,把隔夜熬的浓汤端出,炉火一点,面条抛洒,汤沸不久,一碗筋道爽滑的海鲜面便出现在桌上。就这样,杨伯的日子过得也算美满。
杨伯除了一手做海鲜面条的绝活,更有一身精绝的武功,还酷爱养狗。
杨伯养狗,从不养多,但杨伯的狗,在人们口中,都是赞不绝口。
一年的一天,杨伯到附近的山上悠转。没想到遇到了一只狼狗,浑身上下没一丝杂毛,还瘸了一条腿。杨伯看见心里欢喜,问山民,山民们说,这只狗邻近有名,附近几个村子都不时能看到它。村里的年青人带了打鸟的猎枪几次去抓,奇怪的正是这里,狼狗平时不避人,见了人也不绕走的,可只要带枪的青年远远走过,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
杨伯一听,转回家带了笼子和几样狗喜爱的狗食,在山边转了几天,狼狗竟被杨伯带回了面馆。杨伯怎么抓的狗,谁也不知道,只听有人说,狗知道的事,他都知道,狗不知道的事,他也知道。
过了几年,狼狗死了,打那天起,杨伯坐立不安,想要再找到一只好狗。正逢有个年轻人想要向杨伯拜师学面,听闻杨伯好狗,隔天带来了个大笼子,远远听到笼里狗叫唤。这狗个大,竟如一只小狗一般,通身金黄,两对爪子出奇的大,有婴儿的拳头大小,行动竟如老虎一般雄壮,嗥叫身隔着三间屋子都听得见。杨伯一见大喜,收下了狗,也收下了徒弟。
徒弟说:“这狼狗雄壮,可不服人管,一放出笼就要咬人,它长这么大,能碰到他的人不超过五个。”
杨伯只是笑,他自有他的办法。
第一次把狼狗抓出笼子,是为了清洗笼子。杨伯用破布把手包了一层又一层,好让狼狗下不去嘴。笼子一打开,杨伯手伸进去,狼狗猛地咬在了裹了破布的受伤,死死地咬着。杨伯也不急,只是用那少了一截指头的手轻轻一掐,狼狗竟松动了嘴巴,杨伯手一转,捏着狗脖子便把狼狗提了出来。久了,杨伯抓狼狗,手就是不缠破布,狼狗也不来咬了。
然而这狼狗好比烈马,一时极难驯服。杨伯放狼狗出笼,它便直往门往窗户而去,想要逃脱,一见门窗落锁,便满屋乱窜,打翻了碗盆还撞倒了面粉袋。杨伯把它锁进厕所,它却大声嗥叫起来,整条街,都听的亲切。杨伯不给它吃喝多半天,它才安静了些。
自此,这狼狗却也安静了许多。
一天早晨,杨伯早起和面,狼狗突然爬上案台叫唤,杨伯不解,把它关进笼子关了一日。到晚上放出来,猛一想,奇怪!今日的客人出奇的多,早上做的面条卖完了,又多做了两筐,吃面条的客人,把桌子都摆到了小巷的石板路上。第二日,狼狗又爬上了案叫唤,杨伯比往常多做了一倍的面条,可还是有客人扫兴而归。往后几天,狼狗天天上案叫唤,杨伯日日生意红火。
一次,狼狗竟不叫了,杨伯也没多想,又做了许多面条,等到晚上收摊,一看傻了,还剩小半筐面条!杨伯惊觉——莫不是和这狼狗有关!
以后,杨伯做面条,都按狼狗的来。狼狗叫唤,便多做,狼狗不叫了,就少做些。一天天过去,没有一天面条会卖不完,也没有客人会光顾了却吃不到面条了。杨伯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
从此,杨伯分外仔细照料它。杨伯得意他的狼狗,也得意他自己。日子一长,也不闭门窗任其行走,那狼狗也不自己跑掉。
有一天,杨伯母起床,开了窗户伸了个懒腰便下楼洗漱,杨伯起床和面,看不到狼狗伏在案边,急急寻找。寻到楼上,只见窗户开着,窗帘还在晃,探头一看,门前日久的水泥台阶碎了一角,阶下的积水还在荡,石板上,多出了一串婴儿拳头大小的脚印。
杨伯失落了好几天,后来和人聊天,突然说了一句话:“它从自然中来,也要回到自然中去吧。”
从此,杨伯从不养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