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和书就是有缘分的。
农村里有抓周的习俗,就是婴儿满周岁的时候。要在床上摆满东西,让婴儿自己去拿,借此来预见婴儿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
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做法。
听母亲说,我当时抓到的就是一本书。书是二伯的教材,二伯是村小学的老师。母亲给我说的意思,并非要给我某种暗示,只是闲时无聊,拉拉家常罢了。而实际上,我却是听进去了的。
从识得字开始,我就习惯于拿书了。二伯是语文老师,有一大堆童话书让我读,所以很小的时候我就认识了灰姑娘和美人鱼。也可以熟稔地把“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美满结局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二伯的儿子是一个武侠迷,稍大的时候,我又从他那里知道了金庸,认识了郭靖和黄蓉,认识了杨过和小龙女。并且对那只大雕一直念念不忘,妄想有一天可以站在它宽厚的背上,仗剑天涯。于是,除了童话,梦里又多了一种光景叫刀光剑影,心里又多了一个地方叫江湖。
和书,从此开始“纠缠不清”。
记不得是高一还是高二,开始看青春文学。初中也有看书,只是初中更愿意忙于学业,加上囊中羞涩,并没有多少书可以看。
当时看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是从朋友的口中听到安妮宝贝的大名,说她的书怎样怎样了得,看了以后久久无法释怀。于是我就买来看了。果然如传闻所说,安妮的文字是有魔力的。看完《告别薇安》,情绪上竟然逃脱不掉,这样的情况持续有半月之久。
由此再次感受到书的魅力,重新以热烈的姿态投入书的怀抱。
要描述一下热烈的情形,无非是下课看小说,上课还是看小说。也不顾老师们刀锋一样凌洌的眼神,完全是视死如归的看法。晚上窝在被窝里打着手电挥汗如雨更不用说。尤其是在夏季,要捂这被子看书简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可是那些青葱岁月,竟然真得就是那样走过来的。最疯狂的一次现在还记忆犹新:熄灯了,我窝在被窝里看一本推理小说,看的痴迷。再掀开被子的时候,天边已经破晓,室友们正准备下床跑早操,看着我蓬头乱发的从被窝里钻出来,全都大笑不止。
那些有书为伴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是幸福而甜蜜的。
现在在一所大专学校的中文系读新闻,还是离不开书的。
课少的时候,常常是在图书馆游走。
现在读的,当然不只是青春文学了。读书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是要回归的。所以,今年列的书单里,更多的是余华、苏童、莫言,也有阿来,池莉……毕竟,有味道的还是那些厚重的有深度的书写。青春文学固然很容易入眼,不过我们要真正成熟起来,不能再依靠那些小苦难,小忧伤。(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只是陈一家之言)
近日,看了艾米的《山楂树之恋》,不怕大家笑话,我落泪了。这本号称“看到结局,中国人掩面而泣”的他传体性质小说,带给我的是源自生命深处的感动。这么些天过去了,我仍然无法释怀,想起来,鼻子还酸酸的。
似乎扯远了。
从孩提时代说到现在,也只是浮光掠影,无法把许多与书有关的动人细节一一展开。但是不可否认的,书,尤其是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读书不仅是知识的增广,更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塑造我们的性格。关于书,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丈量。
有一句老话大家都很熟悉了:书山有路勤为径。让我们,一起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