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作这首《月夜忆舍弟》的时候适逢洛阳沦陷,山东、河南都处于硝烟战乱之中,而杜甫的几个弟弟又正各自分散在这些地方,就连杜甫自己也是颠沛流离远离家乡,因此花陨木凋之时就自然免不了孤身凭栏望月思乡。
故乡的月亮之所以格外明亮,是因为从前的故乡远离喧嚣战乱,祥和宁静。故乡有老母亲亲手做的菜,故乡有和邻里们一起钓过鱼小池塘,故乡还有兄弟几个一起喝过酒的小竹林。身处动荡不安中回想以前的安逸舒适,便越发能激起对战争混乱带来的国危家亡生死离别的痛恨。故乡这个承载了所有眷恋的摇篮便越发令人神往陶醉。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月亮虽时刻在变幻着,可最后留下来不停变换的,似乎也只有她了。运动是相对的,存在却是永恒的。用月亮来抒发郁郁之怀,感慨世事变迁最适合不过了。孤单了,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闲居上饶,便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亡国遗恨,便“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此刻幸福的人看着月亮,过去的美好细细密密地铺满心间,仿佛那月亮也是灌满了蜜的。而此刻身心备受煎熬的人来讲,圆月倒不如无月。月亮尚且圆满,人何以堪?倒是让乌云遮去了也好,见了只能徒增伤感。又是月圆夜,你们,都已远离。
月是故乡明,明的不是月亮,是故乡。
这也仅仅是过去。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从温饱走向小康,交通变得方便快捷,送封信都要半个月的日子已经成为历史,家书抵不了万金,烽火只能在战争大片中看到。没有亲身经历就不能切身体会,在战乱中无比故乡的美好渐渐在脑海中模糊成一个光点。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原本励志的话成了新生活带来新烦恼的根源。每每得到什么,我们总想和周遭的人一比高下,比来比去仿佛总是别人的要胜上三分。是谁说过人比人气死人,我们就在每件事不自觉的比较中渐渐丧失对自己手中幸福的感知能力,转而对着别人流一地欣羡的涎水。
比如我们平时上小餐馆吃炒饭。想点扬州炒饭又老觉着邻桌回锅肉炒饭的味道更好;想点鱼香肉丝的,又想着没尝过前面那人手里铁板烧味道的。就这样,直到饭已经吃完了却用充满渴望的眼神瞧着隔壁桌。嘴里的饭是什么滋味?——不得而知。没得到的总是最好的,飘逸如月神也难逃这样的命运。
时代不同了,自家屋顶上空的月亮似乎不如想象中的澄亮了。在整天劳累后回家的路上,或许大多数人都想着早点赶回家吃晚饭,想着明天的股票会不会涨,想着下个月的房价会不会降,至于今天的月亮圆不圆、亮不亮,又有何关系?照明的有路灯,月亮的有无便越发微不足道。
我想,如果我去远行,异乡上空的月亮就算是缺损也一定算得上是格外明亮吧。
月是故乡明,明的不是月亮,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