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情趣高昂、繁忙离去的周末,我们全家人时而会一同娱乐。最经常做的事便是聚在电脑旁,上网与别的玩家下“飞行棋”。这虽然不是什么动脑筋的游戏,但总是强有力地带给我们欢乐,乐于以家庭的凝聚力来与对手斗智斗勇。我们总是非常留恋这段时光,即使到了没时间去思考其余的东西时还是如此。
一次,全家人又忙里偷闲来下“飞行棋”。走了几个回合,正玩到了极其兴奋的时候,按顺序在我们之前的那个玩家突然停下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分一秒地拖延时间,迟迟不拨筛子。大约过了两分钟,我们烦躁了起来,时不时地在抱怨,因为我们对这轮的胜券很有把握,不能白白地就被毁掉了呀。另外的两个玩家也是如此急切,纷纷地在留言板上写道:“他退出了吗?”“他为什么迟迟不下?”
我们有些进退两难了,如果退出,说不定好戏在后头,也丢失了获胜的机会;如果还继续等着他,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说不准到头来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我们于是在猜想,是不是服务器出故障了?还是有急事?或者是电脑还正在帮他办理退出手续?百般无奈之中只听见大家扫兴的叹息声。
这时,爸爸简单地说了一句话:“他说不定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却被逗乐了。并情不自禁地在设想那“孩子”的情景。妹妹说:“说不定那小孩在玩到一半时,他的妈妈叫他回去睡觉了。”妈妈说:“大概刚才那孩子是在家长的陪同下玩的,现在他的家长走开了,那么他就不会玩了,说不定还在号啕大哭呢。”我们将一句句“笑话”凝聚在了一起,化为了可爱的宽容,将那“孩子”引起的过失,完完全全平平整整地盖严实了,让它没法子扫了我们的兴,让我们越来越快乐。也就在此时,那位“孩子”竟在我们的笑声中奇迹般又重新启动了!
“他说不定只是一个孩子”,这话总在我的脑子里回响。想起当时就是这句话把我们从烦躁带到了快乐,心里不自觉地对它肃然起敬,仿佛它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不错,“孩子”这一词总是象征着纯真、友善、浪漫、无邪的,这也使得我们将犯错的对象由“大”变成“小”,对他产生包容,因而对象所受的谴责也随之由多变少。聪明的人是不爱从谴责别人当中获得烦恼的,因此将犯错的对象由“大”变成“小”,自己谴责别人也由多变少,自己也就失去了越来越多的烦恼。
当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时,我下意识地仿佛想利用它。例如,在别人那儿受了委屈,即使是他的年龄比你的大,只要默念一声:“他只是一个孩子”,那么所有的怨气都烟消云散;就像我犯了错误,父母教育我,听了那些批评的话,先把有意义、能对我有帮助的那些语句提炼、反省、记在心里,然后剩下的父母不小心吐露出的气话,就以“他们只是孩子”来抵消了。这“对象调换法”产生的极其伟大的效果,好像在提醒我,这一辈子都有用,要不不是都被“气死”“怨死”“烦死”了吗?
于是,当受了不该承受的待遇或是别人令你不愉快时,就当他是孩子,就是一桩鸡毛蒜皮的事儿,依旧可以“自由自在闯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