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应得到祝贺的世界新首富卡洛斯·斯利姆却遭到这样的评论:你当上世界首富不过是因为别人捐的钱比你多得多,而你只是为了做出善意的样子而已。而斯利姆认为,他创造了财富和工作岗位,也是一种善。面对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行善的方式真的只有捐款一途吗?
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行善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君子莫大于与人为善”,《孟子》把行善作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重要标准,这一思想也一直影响到了现在。故而人们在评价斯利姆时不单看到他的成功,还会把行善纳入考虑范围。这是正确而应大力提倡的,可他们忽视了一点:捐款等于行善,但行善不一定要捐款。的确,捐款作为现代很流行的一种慈善,颇受人的关注,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结果许多人忘记了行善是没有固定方式的。无论是在道路上拾金不昧,还是在公车上礼貌让座,亦或是在公园帮助清扫,在社区看老人,这些都是行善的方式,而且是和我们的生活离的很近的善行。相比那些巨额捐款,它们的效用似乎很小,但更能温暖人心。
在新闻报道“XXX捐款XX亿元”时,我们常会赞叹一声然后却漠不关心,因为我们觉得它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但那些小的善行却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假如在工作劳累时递过来一杯咖啡,你可能会觉得心情愉快;填平路上的坑洼,更多人会畅行无阻;顺手拾起掉落的塑料瓶,会带来心灵的洁净与芬芳。
其实,行善蕴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凡是做了对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的事情,都可以称之为善。所以不仅慈善捐款是善,正己化人是善,明责慎守也是善。清洁工人把路面清理的干干净净,这对交通便利促进的善;老师教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对未来的善;警察进行社会治安,这是维护和谐的善。行善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你是否有做。“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一定要兼济天下,尽忠职守、矜孤恤寡也是行善之道。
行善若水,无常形,亦无常势,但只要人人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行善之道便会自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