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原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尝试给蜜蜂进行换脑实验。他让两只健康的蜜蜂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从蜂房飞出,然后让它们飞到另一个蜂房,在那儿放置了一碗蜜糖让其寻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两只蜜蜂形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飞出去一次的习惯。
然后,马田将它们脑神经中的物质抽出,并将这些物质分别注入到两只未经过任何训练的蜜蜂的神经组织中,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两只小家伙,每天也在相同的时间飞到另一个蜂房中寻找蜜糖!
由此可以证明,前两只蜜蜂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后者的脑中,移植记忆的实验成功了。
昆虫的记忆移槐研究,只是记忆移植领域的第一课,后来的记忆移植研究,逐渐向哺乳动物的情绪记忆移植方向发展。
·改变了情绪的小老鼠·
我们都知道,胆小的老鼠喜欢在黑暗中行动,可是在1994年5月,英国科学家沃克却改变了老鼠的这个习惯。
沃克先是通过多次强烈刺激,改变本来“黑暗怕亮”的老鼠的情绪记忆,而建立相反的“喜亮怕暗”情绪。然后,他把这种记载特殊情绪的脑内记忆物质,移植到普通的老鼠脑内。具体移植方法是,把具有特殊情绪记忆的脑汁抽取之后,再注入到普通的老鼠脑中。这种把“源大脑”的某种记忆部分,直接抽输到“目标大脑”的方法,称作“脑汁抽注法”。“脑汁抽注”后,普通的老鼠竟也变得“喜亮怕暗”了。
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记忆移植方法,那就是“记忆切割移植”。
·“天才”与“白痴”换脑·
第一次“记忆切割移植”,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的。这次试验用“记忆切割移植”法将两只牧羊犬互换大脑,测定“换脑术”后的牧羊犬的记忆情况。
其中一条牧羊犬,绰号为“天才”。它从小经过严格训练,能够记住并执行主人的近百个口令,明晓主人各种手势的意义。另一条牧羊犬,绰号“白痴”。“白痴”是“天才”的“亲弟弟”,“白痴”从出生开始,就被研究人员关进了一个单独的狗圈。为尽量使“白痴”的大脑记忆成为一片空白,研究者不让它与任何人接触,更别提对它进行各种训练了。
手术完毕,“天才”与“白痴”苏醒后,科学家们期望的奇迹出现了。“白痴”一眼便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并即刻跳跃着迎上去。主人发出了一系列口令与手势,“白痴”均能会意而动。而“天才”竟然对主人视而不见,对他的任何口令与手语,没有一点反应。
可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两只狗就相继死去。病理解剖表明,它们死于一种至今原因不明的脑病。
上面所介绍的记忆移植,都属于“直接”移植,但目前的动物记忆移植术,是“间接”移植。
·像海豚一样游泳的大粽熊·
国外动物生理学家,就曾做过一次不同动物之间的这种记忆“倒腾”试验。输出记忆的是一头素有“游泳冠军”之称的海豚,输入记忆的是一头不会游泳的北美大棕熊。科学家在北美大棕熊脑中植入具有海豚记忆的芯片,希望也能让它游泳。整个移植完成后,将大棕熊投下河,它首先显示了浮身技巧,后又轻松地游起来。转弯、仰泳,并发出悦耳的声音,有点像海豚在水中歌唱,同平时熊的吼声完全不同。但它的游泳水平,还远不及海豚。在以后数次下水中,大棕熊游泳的动作越来越灵巧多样。科学家推测,芯片移植后的记忆,具有“随着实践的时间延续而明显提高”的特性。
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各样动物的记忆移植试验,最终目的,还是想为人类进行记忆移植。人类的记忆移植,又会出现怎样让人惊叹的奇迹呢?
·人的记忆移植·
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记忆移植手术,为损伤了大脑平衡器的中学生凯利植入“复制的运动员运动记忆芯片”。
美国业余体操运动员西尼尔,自愿为凯利输出记忆。西尼尔获得过全美大学生体操赛冠军,平衡能力强,并具有出色绝伦的动作记忆能力,大量的体操动作过目不忘。被输入记忆的凯利,也爱好运动,车祸后,他的大脑缺少了平衡能力,常常站立不稳,走路时身体摇摇晃晃。移植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在凯利的神智与体力恢复正常后,他的动作协调自然,步履规整,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
“你是不是会许多体操动作?”主持试验的科学家格罗夫纳“趁热打铁”。“让我想想……对,是这样的!”格罗夫纳激动地问:“想试一试吗?”“很想。”于是,科学家们将凯利带到一块大草坪。凯利伸展了几下腰身,做了些预备动作,接着,他紧跑几步,纵身翻跃——呵,好个优美的空中翻动作!格罗夫纳上前紧紧拥抱着凯利,激动得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