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我从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报名参加了由教育部等4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成为一名光荣的农村特岗教师。和我一起通过特岗招考,走进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还有几百名特岗教师,我们都是从不同的地区来到这个发展相对落后、生活习俗不同的少数民族国家重点扶持的回族贫困县,在不同的教学岗位上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
我们这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为偏远的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校领导也这样激励我们:三年站稳讲台,五年争当骨干。
但是,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还是给了满怀激情的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下马威”:很多特岗老师由于水土不服,经常拉肚子,直到一个多月后才逐渐好转。考虑到我们的困难,学校领导也是千方百计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在校舍紧缺的情况下,安排了周转宿舍;2006年,在中央专项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学校筹措资金,每月借给一定的费用,解决了我们生活上的燃眉之急;特岗教师回家的时候,学校报销来回车费。
生活问题解决了,初次走上三尺讲台的我们,却遭遇了教育教学上的困难。因为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学生们纷纷反映听不懂。原来,当地的大部分教师用方言讲课,学生们课上课下交流也都是使用方言。但我们并没有畏惧,积极和学校的领导和其他教师交流、讨论,吸取经验。慢慢地,一学期下来,学校的老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都开始说普通话了。
学校还通过一学、二促、三带、四奖的新教师培训办法使我们很快成长起来,我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每节课前,都会准备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趣闻﹑故事,来启迪和引导学生,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们有了自己的授课特色,学生们也逐渐开始喜欢上我们的课,接受了我们这些新来的老师。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国家农村寄宿制学校,特岗教师有语、数、外、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满足了学校的基本需要。三年来,我一直担任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我们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组建了学科兴趣小组:校园广播队、乐器队、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英语角、美术兴趣小组……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年里,我们和那些渴求知识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每一个日出日落。下班后,我们回到宿舍,三人或者五人同室生活,一起吃饭、备课、批阅作业……在我们的身上,几乎看不到身在异乡的气息。闲暇时间,当地的老师们也总是喜欢来我们的宿舍,一起探讨教学的心得,交流生活的体会。
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炼,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加深了对基础教育的了解,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收获了丰富而宝贵的人生经历。我也深深地感到,自己不仅仅从理论上学会了如何教学,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如何在工作中成为有价值的人,如何在教育中体验有意义而快乐的生活!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加积极地融入教育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与许许多多的特岗教师们一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战线上奉献青春,教书育人,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增添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