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一词源于诗,也是诗人的一种个人精神境界的体现。李白对月酌饮,杜甫驾驴雨中行,这可以说是诗意了吧。可如水的月色下孑然一人,形影相吊;雨中的吟诗作赋无人应和,任凉雨浇湿一身,这份诗意可能有所不全,甚至有点凄凉的意味。
诗意却并非诗人的专属词。
我认为,有大众共同的欣赏与认可,风景才成好景;一个人的诗意不是完整的诗意。正如我们说和谐,说的是整个社会的和谐,而不是某个家庭的和谐;是生活方方面面的和谐,而不是片面不全的和谐;说的是全中国以及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和谐,而不是中国某一个地区的和谐。
在我看来最能体现一种诗意的段子是《论语·侍坐》中曾点的理想:暮春时节,春天已经着装。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暮春时节,万物勃发,这是大自然的诗意,和大人、少年一起洗浴,这是人们共处的诗意,迎风咏唱而回,这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诗意。这不就是一个幸福、自由和富硕国家的理想状态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们友善、互助,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心态,一同享受有节余的自在生活。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追求目光由餐饱逐渐转向了精神层面,人们渴望内心的充实和富足。
人们希望有了足够的薪水以后还能有时间和自由处理这些金钱,改善生活,人们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享受亲情,而不是无止境的高压力的工作,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希望能与同事、邻里建立起和睦的关系,希望身边的人都健康而富有活力……希望有更多傍晚悠然的散步,博物馆、艺术馆的游览,希望有稳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希望在享受社会给予的关怀之后能回报社会。
这也是我以为最诗意的生活。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理想。但我们离这样的生活还很有距离。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激烈的竞争为公民带来压力。人们也逐渐发觉,竞争一词背后也有个“和”字,在这个字的支持下,这样的竞争才是良性竞争,才会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这个“和”是我们取得一切成功的大前提。当然,中国有它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步伐下,有能力建立一个优秀的大环境,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不仅经济高速发展,也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内心带来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