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学着适应,在若干年后一回忆起来就会会心微笑的岁月,这段草木生香的时光。
越长大越孤单。没错的,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化,或快或慢,或明或暗,或喜或悲。越来越有孤胆英雄的错觉出现。当你一个人的声音空空荡荡鲜有人附和的时候,难免有莫名的失落和怅然。那就老规矩,颓唐几分钟,然后恢复正常,对着镜子里与本人截然不同的自己,扬起嘴角来露出八颗牙齿。
只身坐进一群陌生人里面,连空气中浮动的尘埃都互不相识。家长们陆续离开进入,送伞,又离开,回眸,转身,最后终于离开。哪个学生身上没有几份沉甸甸的不舍和希望呢?
住校的学生人数相较于初中明显增加,宿舍的布局设计略有不同。更多同学离开了父母,在此求学,开始了别样的高中生活。我们宿舍的同学初中都有住校的经历,三年的岁月流转下,自立性已然增强。所以,三个晚上都很平静安然的度过。听闻,友M宿舍共5人,除了M外其余均为初次离家,翌日清晨那4人噙泪相互诉苦……啊呀,几年前,我也是这样啊。那时候年龄更小,小学刚刚毕业的孩子,真是感觉离不开父母。一个宿舍的姐妹中有人提起了亲人,然后七八个人止不住眼泪的决堤……多么相似!还好我早已度过那个时期。现在想想,也是挺理解那个宿舍的同学们的。
班里有不少初中同校的同学,也让陌生的环境有了些许亲切的痕迹。一时间反应不过来,忘记了三年前是怎样和另一群陌生人变得熟络起来成为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的了。但是看到身边这些同龄人充满蓬勃的朝气和浑然天成的学霸气场,有一种想尽快融入集体的欲望。不久之后,我想我也会和这些人也会同样熟悉彼此,看到某个字迹脱口而出“这是xxx卷子!”,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拿着作业大声念着某个同学的名字手忙脚乱踮脚张望作业的主人,并且尽力记住眼前的面孔以便和姓名互相匹配。
席慕容的《非别离》中写道:
“不再相见,并不一定等于分离
不再通音讯也
并不一定等于忘记
只为你的悲哀已揉进我的
如月色揉进山中而每逢
夜凉如水就会触及我旧日疼痛。”
初读时并没有什么感触,但在开学后的这个夜晚,看着偌大的校园和宿舍楼一盏盏渐次亮起的灯,忽的就想起了这句诗。我并不把这理解为单纯的情诗,亲情友情亦如是。之于我,更多的是对朋友的思念,暖暖的思念。
“思念”这种感情吧,太浓了会伤身,轻轻薄薄才最好。刚好给生活添几丝韵味。往事琳琅,裁剪出一身华裳,但锦服未必合身,倒不如将它封存在记忆里,在下一个夜凉如水时倚靠在温润的曾经,吸收更多迈向明天的正能量。
如果六月是离愁别绪,那么九月就是焕然一新。
不久前的毕业季让我们看到了高中毕业生的真挚情感和深厚友谊,而我们即将在他们上过课的教室里相遇。感谢时光给我们的馈赠,今日相遇,明朝相惜。
现在的青葱岁月总是电影小说里人们大肆宣扬的最美好最值得纪念和祭奠的温存。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不是也算一种模糊的美好呢?幸运的是,我们刚好初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