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说这位韶山道士,扎根本地有不少年头了,到底也还混出了些名气。长年收徒,据说可以引荐到北方的地窦阁学道,那可是远近闻名的道教圣地。因此领孩子来的不少。
“您看,犬子可以拜师了吧。”
“唔......我还得考虑考虑”。
就这样不下三五次,师门是甭想进的。并且进的代价极为苛刻——要孩子父母二十年寿命——却每次都能听到分明的四个字“好说好说”。
不久,道士手下收到了十来个弟子。一日,道士聚众弟子曰:“本道系天神相授,有天资者当能参得要领。”便出示一符,令说出其要义——有六人说了出来,道士便将这六人多加培养,并点第一个说出来的是为“关门弟子”。
这样教了几年方术,道士本领有限,便打算带“关门弟子”去北方地窦阁深造。
不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消息终于给其余五位大弟子知道了。他们一同找到道士要说法。而那剩下的普通弟子们,早已溜溜耍耍寻乐子去了。
“师傅,他去便去罢,带上我们也不碍事的。”
“唔......”
“我们的父母都是折了二十年寿命的。”
“唔......他是有天资的,是第一个说出来的......”
“我们都说了。”
“唔......可他是第一个,我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唔......我再想想罢,时候不早了。”
众人怏怏而出。当晚,六人中一位“有个性的”,实在不忍在这道士手下,连夜逃了出去。
(二)
逃出来的这位进了城。他知道城中有位老道——是宋朝皇族的遗民。论放上绝不在韶山道士之下的——他便去拜访这宋老道,看看能不能收自己。
“我收了,但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那韶山道士要了你父母二十年寿命是罢?你到地窦阁后,需尽数招回来,用我教的方法。所以你要好好学。”
“弟子遵命。”
原来这宋老道也跟地窦阁熟识,何况他还一直和韶山道士过不去,这回来了个上门弟子,理应好好栽培。
而那韶道得知一大弟子出逃,竟是逃往对头门下,气不打一处来。其余四位受到牵连,北上地窦阁是全无希望了。不多日,韶道修书一封与宋老道,言某月某日同时出发,看两家谁先到地窦阁——却自己携“关门弟子”提前一天启程。
宋老道收到信,岂肯罢休?!便也带着才来不久的弟子上了路。
(三)
他们走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每当天黑月明是,宋老道和弟子便会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韶道和“关门弟子”却只是赶路,他们是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
两批人马不久同时赶到了地窦阁下,在他们面前的是两条上阁的方法。一种由左边过桥,简短快速;另一种由右边绕山而上,山势险峻,路径崎岖。
宋老道指着左边的桥说:“此桥名曰‘月寒桥’,乃是用过者的父母之骨修成,今若由此上阁,则需祭上你父母人头两颗。”略微停顿,他们便一言不发地上了右边的山。
韶道见此,心中甚喜,对“关门弟子”说:“过此桥只消你父母人头两粒,若何?”“好说好说。”分明的四个字。于是韶道念咒索来这两粒人头献祭,他们很轻松地踩着骨头搭起的桥上了阁。
及至宋老道师徒到阁,韶道等已饮酒作乐多时,笑道:“看来还是我技高一筹啊。”
宋老道应曰:“你用两颗人头换得胜利,得不偿失。”此时他地址已然盘腿念咒,开始招被韶道要去的寿命了。
“我只看结果,不重过程的,哈哈哈!。”“关门弟子”也跟着笑。
伴着这笑声的,是不远处那两颗人头相互摩擦的“吱嘎”声,好像欣慰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