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酷爱武侠,凡是较优秀的武侠小说一概不放过。因此我眼中的各类人物,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侠义的色彩。在我眼中,孙中山先生便是一个大侠般的人物。
孙中山生于寻常百姓的巷陌之中。这种极普通的身世为他成为改写中国历史的大侠披上了奇迹的外衣。
孙中山最先修行医术,在救死扶伤的过程中,他发现,纵使他救得了万民、医治千病,却也救不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于是,他毅然弃医,走上革命之路。这条路,便是他成为一名大侠的侠义之路。
当中国大地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时,孙中山赶赴东瀛,与黄兴、宋教仁等一干同样胸怀家国的侠义之士共建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更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奋斗目标。
此时的中国,列强盘踞,朝廷腐败,社会黑暗无比。整个中国,便是一个动荡不安的乱世江湖。
乱世出英雄!
此时的孙中山等人,便是这江湖上的新秀,武林中的佼佼者。这些人曾先后到五湖四海,甚至是跨海越洋学艺。如今艺成归来,这个乱世正是他们施展才艺、打抱不平的舞台。
这些人,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情怀上,以“仁者人也”行侠济世,却是为构建一个“天下人的天下”而奔走。
孙中山的侠义精神,便是“明知不可为而义所当为者为之”。辛亥革命之前,一系列的起义先后惨遭失败。孙中山却毫不气馁,作为一名武林新秀,失败之后从头来过又有何难。就是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改写了中华的历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华民国的成立,已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但他却坚决反对“英雄革命”,不愿做“天下人的英雄”。他宁愿自己是个“英雄的天下人”。与其他同为“英雄的天下人”一起创建一个“天下人的天下”。
“一剑难平烽火恨,三樽可酹英雄血。”孙中山为了自己的梦想、万民的福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各大高手的围攻下,纵使强如孙中山,也不得不选择激流勇退,保存实力。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当袁世凯倒行逆施,自立为帝时,一直韬光养晦的孙中山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广发檄文,邀天下英雄一齐讨伐袁世凯。一时间,各路英雄齐响应,天下豪杰共起而亡袁世凯。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踏入江湖,为万世谋太平、为万民谋福祉之时,孙中山便失去了自由,永远和他的伟大目标缚在一起。他为了拯救,失去了逍遥;亦是为了拯救,而去妥协。但乱世的暗流汹涌,使得他一次又一次地站到浪尖,率天下之先,就如张勋复辟‘护法运动。为此,他连妥协的权利也失去了。
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痛定思痛,开始着手内部改造。此时的他,已有了三十多年行走江湖的经验,但他的梦想与决心却仍未改变。在雷厉风行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孙中山已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侠者。他的深厚,有一个政党、一支军队,这是他一手建立的“帮派”,是他闯荡江湖的坚强后盾,是他平定天下的利器。而他,也从一介独行大侠,一跃成为一代宗师。
之后,他应一位乱世枭雄——冯玉祥之邀,扶病北上。在取道日本时他说:“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绝不可能!”一代武林奇侠,面对帝国主义地围追堵截全不在乎,并公然表达出铲除列强的坚定决心,是为为国为民的侠者风范。
当孙中山抵达北京时,十万民众冒着严寒走上街头,一睹这位江湖豪侠的风范。
然而,就在他一边仗剑与反动政府斗争,一边与病痛抗衡时,终因病入膏肓,无法医治而逝世。
一代宗师,就这样,为了天下的利益,在江湖奔走抗争四十年,写就一代大侠的传奇之路,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毕生精力,不愧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其实,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足以铸造一部媲美任何一篇武侠小说的武侠宏篇。他的侠义精神,是如此的真实,比之武侠小说中虚构的情节、虚构的主人公的侠义精神,那是天差地别。
不论如何,武侠的精神都是我们不应该遗忘和失去的。我们不求“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至少要“侠之小者,为友为邻”,把孙中山的信念贯彻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创建一个真正“天下人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