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听后感
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均是你的风骨。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不见山水,山水却怡人。因为最近心过于浮躁,以前欣赏的曲子都压不住,便想于躁急中觅恬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我不禁羡慕古时人们悠哉悠哉的平静而偶尔小波澜的生活。现代人繁琐俗气的话翻来覆去地说,而古人的几根弦便足抵千言万语了。于是泡上清茶一盏,取下好书几卷,放着古琴音乐,前头放的一直都如背景音乐一般,当来到这曲,背景音乐成了主旋律,似一股开阔心境之清流。好像琴音本就是山水,意境吻合到浑然一体,山水即琴音,琴音即山水,心意更加贴合,心更纯粹了。
刚开始听没有太大波动,只是手上翻书喝茶的动作都停了下来,继而随着旋律而晃,再而突然觉得似乎些许喜爱,然后就放之不下了。听着听着,想起了那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看了看歌名,果真叫《欸乃》,就更相信古琴才是毫无目的的音乐表达,太纯粹。后来听出了波澜和酣畅,气势渐增。音节之间仿佛总有很多空隙,留待人遐想。待到高潮部分,只觉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泛音响起,山水呈现在我眼中,仿佛我就是那渔翁,乃一声游天下。
都说琴音古淡,大多不够悦耳动听。可我却认为,古淡即为动听。心境不清,指下便会长荆棘。心无杂事,旷然天真,时鼓一曲,不燥不懒,缓急轻重,便都合宜自然了。以前很想学习古琴,总担心被人说附庸风雅,现在却慢慢地看淡了:只要有想静下来弹琴的心思就够了,何必真要弹出古音?陶渊明不会弹琴,而家里常挂着无弦琴,每到兴致到了,便在无弦琴上拨弄一番。只要知道琴中的趣味即可,欣赏也罢,品读也罢,尽兴就好。
这首乐曲音调悠扬,清新隽永,以山水为意象抒发感情,散发出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这曲子,听的是一种韵味。它不热闹。,每个人听出来的,或许就是百转千回的差别了。一个人在不同心境下去听,也会有迥异的风景。总而言之,这个曲子都让人沉静下来,回归到自我,这一点倒是相通。
由此处生发出来的感受,纵使千花百样,也始终是淳朴的。如今的我们,是不是也该如此?纵使已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寒暑昏昼,纵使山川易景,草木零落,我们心中应该坚守的传统,应该有的初心,永远不会改变。春节将至,只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能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