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崎岖的水泥路通向了外婆住的那个山村。连山拥着一条狭长的谷地,人们在这里的河床边筑屋居住。所幸外婆的家就在这儿,如果在山上,那对两个花甲之年的老人来说,这可就太艰辛了。
外婆的家是三层小楼。一二层是住人的,三楼则是个大阳台,没有拱形的层顶。这里用来晒农作物的。正巧现在是金秋,我身旁正有四大筐收获的黄豆。一颗颗圆鼓鼓的,两季的沉淀让它们显得分外的金黄饱满。那靠在围墙角上的一筐白雪,正是棉花,一簇簇的白绒像天上云,洁白柔软。
三楼阳台,不仅仅是用来晒庄稼的,更是我用来学习的地方。
一张桌子,一把竹椅,一个人,一本书,多么惬意。点点阳光洒在身上,在地上映出一个陶醉于书香的身影。抬头望,青山翠柏近眼前,袅袅炊烟上云天。想来五柳先生所期望的生活,可我正巧享受于此。这种亲近自然的生活任谁都要羡慕我几分啊。
一二楼住人,摆设都很平常,到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要说那就要说说门口的这条小巷了。
农家的房子都是挨着建的,两边门对门,中间隔开一条三米左右小巷子。出行都要走过这巷子间。通过大门看巷内的行人,行人也通过大门看你。外婆家习惯早吃晚饭,一家人围在桌前,时不时耳边传来几声“叮叮当当”的铜铃声。接着一位老伯牵着一头黄牛从门前经过。老伯对着外公喊道:“三叔,今天又搞什么好吃的啦?”接着笑着走远了,也不管外公是否回答什么。黄牛脖子上的铜铃叮当地响遍巷子,消失在巷子的尽头。
戴望舒的雨巷带着淡淡的愁怅,和它比起来下雨时的小巷子却是快乐的活泼的。
大雨太过迅急,少了分生气,暂且放开不谈。就说小雨吧!小雨朦胧,巷子里漫着水气。湿漉漉的感觉并没有浇灭小孩子的那朵快乐的火苗。因为是巷子,所以小雨没能将路面全部打湿,有一边却是干的。这儿本是孩子的天堂,三五一堆,刨个小坑蹲地上打起弹珠玩。 也有扇卡片玩的,把袖子撸得长长的样子,使劲一挥,借助袖子带来的气流冲翻卡片。他们各个笑声不断,全不顾自己已是灰头土脸。孩子的笑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能洗净一切污浊,如同雨沥轻尘。
我外婆的家在一个连山围绕的地方,一条小路连通着内外,这是桃花源,这儿是福地洞天。我爱这儿,因为这儿有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