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喷泉吗?在波光粼粼的公园池塘里,一座怪石嶙峋的假山拔地而起。
山顶上,一股泉水神秘地喷出,在池塘上空分散成无数细碎的水珠洒落下来,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清水中,那些自由觅食的红鲤鱼更显得生机勃勃,讨人喜爱了。来这儿游玩的人们看到这诱人的情景无不赞叹地说:“多美的喷泉呀!”你喜爱喷泉吗?如亲眼看到那动人的情景你会想些什么?我想,生活里人们总觉得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是幸福的。那么,就让我们亲自动手设计一股更奇妙、更动人的泉流吧!开始,我们得准备好所需的物品:酒精灯、锥形瓶、圆底烧瓶各一只,玻璃管(其中一支尖嘴的)、橡皮管各两支,还需两个打好孔的橡皮塞,一副铁架台,需用的药品有氯化铵、氢氧化钠和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做这个试验时,首先在锥形瓶内把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均匀混合,并且酒精灯在烧瓶下加热。把产生的气体用连着橡皮塞的导管导出,通入口朝下的圆底烧瓶中。注意,要先把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位置要高些。
当气体溢出,我们闻到刺鼻子的气味时就撤去酒精灯,把连有尖嘴玻璃管、橡皮管的橡皮塞,固定在圆底烧瓶上,再滴两滴酚酞试液到盛有净水的锥形瓶里便可。“喷泉”就要成功了,我们要更细心。把圆底烧瓶上的橡皮管轻轻扬起,滴进一些水,抬高让水流到瓶里,然后迅速把皮管下端伸到锥形瓶水面以下。你看,奇妙的现象发生了。锥形瓶里的水沿皮管慢慢上升,在玻璃尖嘴处迸发出去,水立刻变成粉红色,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水丝,犹如节日缤纷的礼花。这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喷泉”。水流止住后你会看到:圆底烧瓶内的水变成粉红色,而锥形瓶里的水没变颜色。这是为什么呢?看看下面的说明你就会明白。开始,我们制取了氨气,它比空气还轻,在口朝下的瓶子里能跑掉。最后,我们让一些水流进瓶子时,氨气就凭它奇特的性质以700∶1 的体积溶解在水中。瓶子里气体减少,内部压强也减少。
平时我们不注意的大气压发挥本领,它压迫锥形瓶里的水沿导管上升,从玻璃尖嘴喷出瓶内剩余的氨气继续溶解到水里,水随瓶内压强减小而上升。当瓶内剩余空气和水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相等时,“喷泉”也就止住了。有人不禁要问:“那诱人的玫瑰红是怎么变的呢?”这是因为:我们滴到水里的酚酞试液一遇碱性溶液就呈粉红色,而溶解了氨气的水正是一种弱碱溶液。
“喷泉”美不美?如果有条件,在课余,你可亲手做一做,因为它会使你在学习化学上增添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