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点是不可言喻的静,起点是无端莫名的痛苦。于是在上苍的安排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滴眼泪、一步一点坎坷地奔走在生命的跑道上。从童年的小学到朦懂的初中,一份一份地艰辛汇聚在一起,伴着那份成长的渴切,我步入了青春的高中。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让我有所陌生的畏惧。不想静默逝去,只因为我热爱辉煌、向往辉煌。于是,面对陌生的大集体,好胜而又自信的我暗下决心:我要用我的智慧谱写辉煌一高中。那份真切的执着伴我分分秒秒。 时间依旧在慢慢长流。不明白每天三角路线的意义,有点朦胧,有些乏鼓掌。渐渐地,心中总升起一股莫名的冲动,于是,慢慢地,那条路线在脚下弯曲了。才体会到潇洒的味道:空旷的教室里约束不了我纷飞的思绪,寂静的长夜安抚不了我叛逆的灵魂。幻想未来、幻想美好、幻想悸动,告诉自己那份幻想很美。可是,当一份份不如意的试卷映入眼帘时,当的一盆冷水浇灭了一切。我蒙了:我怎么了,这几个礼拜我是怎么过的。曾经的辉煌与我擦肩而过,我没能抓住它。我害怕、我渴切。在不该挥霍的时光里,我挥霍着错误与悔恨。于是,我寻找答案,我经营思绪,与高中结下的第一盘棋我输了,而且很惨。最终我找到了源头――一切源于叛逆。 叛逆何来?朋友说:“你步入了青春。”青春?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有人说:“青春似流星一样短暂、保护青春,就是保护未来。”失败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对于茫茫宇宙来说,天空偶而的一道流星是微不足道的;在岁月的长河中,青春同样是微不足道的。短暂的青春美丽与否,就在于你是否好好利用。当你感叹它的短暂时,青春便也带着她的美升为永恒的瞬间。那瞬间的美丽将成为美的主题。终于,我意识到不该用青春去赌明天,青春是短暂的,智慧是无限的,只有抓紧时间学习知识才是把握青春的最好方法。 青春是美丽的,更美丽的是我们正处一起青春的高中。我想告诉所有的高中生:把握青春、把握高中,未来在你手中。 让美丽的青春填写高中的光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青春、高中、我无悔!” --------
走进高中
1.走进高中
春去秋来初中四年已过,原来,在不知不觉中青涩流年已逝。——题记
怀着对初中的留恋、未来的憧憬,走进这座新盖起的教学楼,开始新一阶段的求学生活——高中。
心情忐忑的走进教室,既期待新的开始,又害怕这陌生的一切,不熟悉的上课铃声,需要刻意才能记住的班级牌号,与以往不同的教学环境,无一不在告诉我:这不再是牛奶般香淳的过去,而是像橘子一样酸甜参半,有喜有忧的高中时代!
是啊!从迈进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应该意识到压力的存在,我应该撑起那份属于我自己的小小天地。生活的苦涩、社会的压力都要开始品尝。随着书包的慢慢变胖,让我感到学业的不轻松,这不同于初中时的课业量,让我恍然醒悟:我需要一个全新的自我去面对这陌生的一切。于是我收拾好对“曾经”的怀念,背起那份来自家人、朋友的希望,真正的走进了高中。
不同于传闻中的地狱式学习,原来高中的生活依旧多姿多彩。窗外正在工作的电钻仿佛也正向我发出热烈的欢迎。紧张而热烈的课堂,丰富多彩的课程,灰谐幽默、和蔼可亲的老师,都让我那颗焦躁不安的心平复下来。这时,我才发现:不曾听过的上课铃声一样动听,不习惯的班级牌号渐渐的也一样顺口,误以为已走过的花季摆脱了春的羞涩,进入了热情如火的夏,更加富有有激-情。我的校园虽然因正在建设而略显杂乱,但它就像我们的未来一样,明天一定会更好!
人生如棋局,落子无悔。既然我选择了这里,便要抛弃一起的负面情绪。坚定的迈出步子,印下自己的脚樱望着漂亮的教学楼,心中不禁暗暗感叹:这将是我求学之路中的最重要的一段,不论如何困难,自己都要咬牙挺下去,新的开始已经到来,忘却曾经的遗憾背起对未来的渴望,走进我的高中。
花更美,树更绿,明天在地平线招手,用知识丰满年轻的羽翼,在辽阔的天空自由翱翔!
初中已是过去,高中正在到来,满载青春的心,走进高中。
2.走进高中
真是日月如梭啊,请保留此标记四年的苦读,终于在徘徊与忧郁之中我迈进了高中的校园。或许人生的下一个转折点就此开始了……
欣喜若狂的崭新环境
经过3个月的假期, 9月20日,我来到了将要生活3年的包钢五中,从外表来讲经过翻建之后,基本上是焕然一新了。新的环境,新的师生,连空气中都充满了期待与幻想。我背着书包走进高一三班,这是属于我的一个集体,70人在这宽敞的教室中仍有些拥挤。大家在兴奋地四处张望着,似乎想要一下子就熟悉这环境、融入这集体。我同样在张望着,这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都焕发着生机,微微的笑脸仿佛含苞待放的花蕾,一切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就这样我开始了令人兴奋的第一天的学习。
发奋努力的学习氛围
开学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总体来讲还是适应的,想要在这3年里取得什么成绩的话,发奋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我想大家都知道。所以早上有人很早到校背诵,课上都在积极的做着笔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不看书、不学习,几乎成了脱离群体的象征。这的确是个好兆头,我们需要坚持,这样才会真正的绽放自己人生的花朵,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记得有句话说:用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是征服!征服自我,征服真理,之后,我们便可以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来俯瞰着世界!所以发奋努力将成为我们高中生活的主旋律!
绚丽多彩的高中生活
绚丽的高中,多彩的生活,我们在阳光下学习,在阴霾中成长,在狂风中坚持,在暴雨里前进。是啊,高中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这之中有平淡,有刺激,有挫折,有失败。但是我们依然走进高中,走进这多彩的世界。在其中自然会付出汗水,体验艰辛。但更多的是3年之后的收获,我期待它的来临,期待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我想努力之后必有结果吧!
走进高中,走进这个奇幻的世界;我们在这儿成长,我们在这儿奋斗,我们将在这攀上知识高峰。当时间飞逝,悄悄地我们长大了。我们抽枝,发芽,开放。3年之后我们一定会为自己绽放了,绽放了属于自己的胜利之葩!
记叙文:
1、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2、概括文章内容与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内容:人物+事件
中心(思想):此文通过……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3、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结合文章具体谈)
4、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总分总(掐头去尾)
5、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人物(2)事物 (3)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6、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7、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8、文章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洁明了、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富有感染力。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9、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人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必须联系文章内容)
12、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3、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9)场面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8、结尾段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情感,深化中心。
②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议论文:1.找论点(论点鲜明、概括、有力、句子不是很长),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灵魂,起统率作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如:阅读一篇议论文章,首先应看标题是论题,还是论点,象标题“留点空白”显然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拟的一个论题。因此运用修辞手法的标题不能作为中心论点。
一般的论点采用的句式为“某某是什么”的肯定判断句式,本次二次模拟考试的题目为“阅读不仅仅是文科的事”就不是论点,因为它用的是否定的判断句式。
找论点时往往会出现两种错误,就是混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混淆中心论点与最后总结的话。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要把握住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补充,不全面。区分中心论点与最后总结的话注意总结的句子往往谈的是论点的意义和作用。
2.给议论文加上恰当的标题,一定要理解全文的内容,定题要联系论点,论题。
因此拟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一是看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就可用论述的话题作标题;二是看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是什么,就可用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作标题,
3.划分部分,按要求概括层意,这要求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论证思路理解才能答得好。
中考中对论证结构的考查主要是对全文结构的划分和对重点语段的层次划分。对结构层次的划分应从文章内容入手,看它是如何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证的。
主要看文章的主题部分,如果中心部分的内容是先提出论点,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是“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是“总论——分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是“分论——总论”式。
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是“层层深入”式。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4.找出某种论证方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这需要对论证方法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分析作用时一定要与论点及内容相结合。
做题时可以采用下面的句式:
如: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论证与论点及内容结合在一起。
举例论证+证据确凿、充分、有代表性+论证与论点及内容结合在一起。
5.对论据材料的概括。第一注意把握段的中心句,特别是首括句或总结句;第二把握人物、事件等记叙的要素,然后按照“人(事物)+发生发展的结果”的公式用简明的语言加以压缩。
6.对散文式的议论文,语言的隐含性强,考查对某些句子的理解或含义。一定要理出本文的论点,作者的思路,及写作目的,这样才能化难为易。可采用下列公式:修辞手法+本句话与论点的关系
7.当要你添加论据时,一定要注意概括性强,字里行间都要有论点的影子为论点服务。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阅读议论文,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事实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的。
做这类题可以积累一些名人典型事例以及读书、勤奋、幸福、理想、时间等常见的名言。
8.某些段落能调换位置。考查的是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要么是与前面的段落前后照应;要么是逻辑顺序(递进、转折、因果、由现象到本质)。按照这个方法去套用一般不会有问题。
9.用词准确、严谨,逻辑性强。
议论文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议论文的语言还很严密周到,往往无懈可击。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性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
我们常见题型是某个词语能否删去,可以采用以下模式: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词语在文中含义(扣住论点和分论点)+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10.遇到其他的主观题要根据要求作答,揣摩作者出题的意图。
总之阅读议论文一般步骤可总结如下:从问题中知其文体——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文体知识去加以深入理解——理出文章思路、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
如果按照以上方法作题就会少丢分,但也不是灵丹妙药,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思考、感悟。 那三课的题:http://www.5156edu.com/html2/5411.html这上面的不错。 说明文: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如:
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但二者又有区别。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有中国的、古典的、外国的、科技的、文学的、现代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这里用了不只一个标准,所以表达不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这样,每次分类只用一个标准,就眉目清楚了。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5)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①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②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③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④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比如,有人说:“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这个定义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才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揭示了人的本质。
(7)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8)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也是初二的,快期中考试了,给你发我也顺便复习一下。一起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