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者,有三味。
禾下土?厚重之味
自神农氏尝百草教民后,天下百褐便进入了农耕时代,过上了从地里找粮食的稳定生活。农耕一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根本,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变革,大多与土地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有关。多少孩子在土里洗澡,他们成为了爸爸后,又在土里流汗,而他们生命的终点便是在土里埋葬。
土地,蕴含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一代代先民在它上面生老病死。土使人类存活,使人类由采集走向定居。土使社会一步步发展,永远是人类一切活动最坚实的基础。土的味道,是他自己也不知晓的厚重之味。
路上土?沧桑之味
在人类还不拥有沥青水泥之前,路一直由土构成。而自有了人类后,人类便从未停止过对路的探索。两千多年前,大一统的帝王为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拜别长安,一路西行,穿过玉门,阳关落雪,一路上驼铃声声,这一次艰难的出行却打通了日后的丝绸之路,中原文明也在这一路生根发芽。时间推移,社会的动荡与战乱驱使着万万众的北人南下,一路上,文明的光辉驱除南荒的愚昧。再向前,三庆班奉帝王的诏令进京祝寿,开启了徽班进京的进程,一路上曲声悠扬,四大班汇与四九城内,把那南方的曲调演奏,将那细腻的曲艺艺术传播,逐渐形成了今日的国粹。
几千年,多少个一路上,孔夫子的衣袍沾过那泥土,李靖的三千轻骑的马蹄曾踏过那泥土,杜甫的热泪曾溅湿过那泥土。那纵横蔓延于华夏大地上的条条道路记载着这一个民族在一次次人类文明进程的转折点中做出的抉择。路上的泥土在千年岁月中见证历史,参与文明演变,在滚滚的历史洪流中不断创新,不断构造新的道路。土的味道,是一个几经动荡的老者神情间的味道,是饱含沧桑的味道。
文人土?伤愁之味
中国的诗人历来拥有丰富的情感,特殊的社会环境塑造了中国文人的灵魂。无论成功与否,总有一抹挥不去的愁思,从儿郎到游子,若是一朝金榜题名,入朝堂为官,便少不了贬谛,少不了去边关;若不幸沉沦下僚,那作为一个羁旅者,他的愁思便更大了。那口郁郁之气要么憋在胸中,一生颠沛,要么畅然啸出,自去那乡野,去那泥土之间隐着。
文人的一生或长或短,或多情或有才,家国之愁,山河日月之愁,七情之愁,悲己之愁??????无论什么,在他们一生中步步跟随的不是那一轮明月,不是孤雁,而是那终日踏于足下的的泥土,它就那么静静地听着,看着,文人们短暂的欢喜与挥之不去的愁绪,在他们的一生走完时,便默默地怀抱住他们疲惫一生的身躯,给予他们永远的安稳,文人们去了,而他们的伤愁被土永远记得。土的味道,便是那萦绕一生的伤愁之味。
我们生于土,长于土,死于土。千年岁月,土默默地为我们奉献,像一个忠诚的老者。它用其厚重之味提醒我们莫忘本源,脚踏实地,切忌浮夸;它用沧桑指点我们要勇于走出新的道路,但也不要忘记昔日的辉煌与沧桑历史;它用伤愁劝诫我们,心中要常怀一份淡淡的愁绪,思家,思国,思自己,思那千年悠悠传统文化。
土者,有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