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的提出 暑假,我们诸暨天马实验学校成立了"寻访身边文化社团“,我也积极报名参加,并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小马驹导游员。一天,学校决定组团对"千柱屋"进行一次采风活动。
二、活动的准备 我们每人准备一块干饭团和一壶冷开水,因为天气炎热,所以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防暑的药水。一切准备OK后,我们便驱车前行,一探"千柱屋"的神奇面目。
三、活动的开展 1、接近千柱屋 千柱屋坐落在浙江省绍兴诸暨市的斯宅乡,距离绍兴50公里左右,距离杭州也只有1小时左右车程。特别是在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这座隐藏于绍兴市会稽山脉西麓斯宅乡的江南巨宅,只见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和纵横交错的屋脊,蔚为壮观,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村落。但它的确只是一间屋子,令人惊叹于它的庞大无比。在密密麻麻的廊柱中,在雕花木窗斑驳的光影里,这幢巨大的老屋丝毫不显颓态。只有瓦上的青苔和乌黑的烽火墙记录着时间的痕迹。
2、与千柱屋亲密接触 我们特地邀请了千柱屋的老住户--斯大爷讲解。斯大爷颇有些自豪地介绍,这是一幢拥有74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有32条弄堂、10个天井、36个小天井、8个四合院、118间房间、1200多根廊柱的大屋子。以前千柱屋里有户人家,家里养的牛从来不出大门,天天就在这千柱屋里头转悠,轮流吃10个天井里长的青草,竟然也养得膘肥体壮。千柱屋里虽然各家相对独立,却廊檐相接相合,互不隔离,的确像一座微缩的城池,走遍千柱屋的每一个角落,可以"晴不见日,雨不湿鞋。" 3、调查研究千柱屋 斯大爷热情地翻出发黄的"千柱屋族谱",哇噻!真是货真价实的老古董。认真聆听了斯大爷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千柱屋又叫"斯盛居",始建于清嘉庆初年(1798年前后)。屋子的主人斯元儒(1753年-1832年,字翼圣,太学生,议叙登仕郎),是个类似于"太平绅士"的富商,他富甲一方却乐善好施。
现在的千柱屋仍多数为斯氏后裔所居住,共70多户,400余人。其中斯姓约有50多户,其余为土改时迁入的外姓。千柱屋正厅门楼的门楣上雕刻着"于斯为盛"4个九叠篆书字,取自孔子的《论语》,意为由此而兴盛。并且巧妙地将自己的姓氏融合进去,寓意深远。千柱屋坐南朝北,正厅照壁上有"百马图"砖雕,骏马坐卧行奔、或扬蹄或嘶鸣、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无一雷同,神形逼真,刀功细腻。千柱屋的木雕为典型的徽派作品,遍布于古宅的各处,尤以雀替和冬瓜梁上的雕刻为最,工艺细腻传神,笔法精湛。还有镶嵌于壁上的大型石雕花窗,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整个千柱屋被一种精心安排的和睦气氛包围着,使得处于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人们更看重宗族的团结和族人间的友善。 4、尚儒传统源远流长 据斯大爷说,如今住在千柱屋里的多半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虽然经济浪潮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一些东西,但尚儒的传统一直深深扎根在斯宅人的心中。从千柱屋后拾级而上约数百米,有"林泉之胜,甲于一邑"的笔峰书屋,亦为斯元儒所建。作为斯氏后裔的私立学校。虽然面积尚不及千柱屋的十分之一,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书屋,斯宅人"耕读传家"的传统理念才能有了现实的载体,才能使深藏在山坳里的千柱屋走出了一批科学家、企业家。
四、活动后的思考 探访活动结束后,我们乘上校车,千柱屋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了,但这风雨中飘摇了两个多世纪的千柱屋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在回来的路上,我不觉陷入了沉思: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历史,积极挖掘古越的优秀文化遗产,让"耕读之乡"的风气代代相传,让诸暨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诸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