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审题的矛盾切入法
高中新课改实施以来,高考语文的命题模式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尤其是作文题的命制,也正稳步向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方面努力。新材料作文作为一种新的作文题型,近几年来倍受关注,尤为全国卷和部分省市的命题专家所偏爱。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更需要开启学生的发现能力、认知能力,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的机会和权利。“新”就新在了立意的放宽上面,这样也就使得作文有更多的写作角度,有更多的写作个性,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改的新精神。
新材料作文的备考难度相对较大,原因在于:首先:作文提供的材料多为叙事性材料,并且大部分并没有很明显的提示立意的词句;其次,考生长期以来缺少思维训练,对材料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容易审题走偏;第三,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还没有形成既定的认识,各地各校各一线教师对作文的审题存在不统一的看法。因此,就出现了考生不知怎么写、教师不知怎么改的备考局面。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审题思维能力的训练。针对新材料作文大多为叙事性材料的特点,这里提出一种新的审题立意的切入点——矛盾切入。
所谓矛盾切入法,就是找到材料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组或多组存在着反差或者矛盾的关系,然后分析造成矛盾的原因,进而确定写作的角度和立意。
一、材料的矛盾
矛盾切入法,主要是针对叙事性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而言。综观近几年的高考和模拟考的作文题,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反差或者矛盾。这种反差或者矛盾实际上就是材料中存在着鲜明对比的若干组关系。这并非命题者有意为之,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本来就是与矛盾密切相关的。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没有提示性的引语,自主性似乎更大,但实际情况是,考生审题时却找不到明确的方向。
试着把材料中存在着反差或者矛盾的关系逐一找找出来:母女俩喜欢小鸟与二人未善待小鸟的矛盾;母女俩养鸟与剥夺小鸟自由的矛盾;母女俩参加放生活动与市场老板借捕鸟发财的矛盾;放生活动的盛行与鸟儿捕捉量大增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统一在材料之中的,审题之时只要从中选择一个矛盾作为切入点,就基本可以把握好材料的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旅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小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存在着反差性更加强烈的矛盾:游客的好心之行与海龟的最终结局的矛盾;游客的好心之行与老鹰的捕杀海龟的矛盾;海龟的小心翼翼与最后遭遇伤害的矛盾;老鹰被赶走和最后飞回来的反差……这基本上就是材料所展现的立意的方向,从这样的角度去切入思考,审题的思维不至于在一个点上展开,而是在一组关系上展开,基本可以避免偏题甚至离题的错误。
对以上两个材料的矛盾的列举,可以大致归纳一下新材料作文的矛盾类型:
1、做法(想法)与结果的矛盾
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做了某一件事,或者有某一种想法,但是结果却与他们的初衷存在极大的反差。比如例1中的母女俩参加放生活动,本意是慈善的,却导致了鸟儿的捕捉量大增的事实;例2中,游客好心赶走老鹰,却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导致海龟遭遇不幸的命运。
2、不同人物(事物)之间的矛盾
材料中所提供的人物或事物也许不止一个,不同的人物或事物之间的想法、行为以及最终的结果可能存在极大的反差。比如例1中,母女俩和市场老板之间,想法、行为截然不同;例2中,海龟与老鹰在对时机的把握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3、时间的先后的矛盾
材料中的人物或事物的想法、行为在时间的横轴上的前后不一,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比如例1中,母女俩一开始未善待小鸟,到后来善待小鸟、参加放生活动;例2中,老鹰被人赶走,后来又再度出击。
事实上,材料中所出现的诸如此类的矛盾,总有一类矛盾是主要的。主要矛盾往往是反差最大的最激烈的矛盾。抓住此类矛盾进行审题立意,实际上就是抓住了材料的主要倾向和主要立意。当然,新材料作文要求的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因此,有些次要的矛盾自然也就可以成为立意的思考方向。
二、矛盾的分析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是单纯找到矛盾就可以的,最主要的是找到矛盾之后深入分析。如何分析呢?既然是存在矛盾,那就应该从产生矛盾的原因入手,或者从解决矛盾的方法入手。
1、分析矛盾的主要原因
造成矛盾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不管怎么分析,前提条件都是要从材料中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来的。不可架空材料,把考生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材料之中,无中生有地添加原因。结合材料去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客观原因或者主观原因是什么。客观原因,指的是矛盾产生的时代社会原因、一般规律或者生活哲理;主观原因,指的是矛盾的主体的单方面原因,比如人物的性格、品质或者事物的特点。矛盾的造成,总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至于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那要结合材料而定。
例1中,母女俩参加放生活动与市场老板借捕鸟发财两者存在着矛盾,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从主观上来说应该主要是母女俩与市场老板的个人品质问题,母女俩有慈善之心,市场老板有贪利之念。从放生活动的盛行与鸟儿捕捉量大增的矛盾来看,主观原因应该就是商人借善举来牟利,客观原因则可以归结为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分析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必须透过现象去看本质,不能一味地纠缠在养鸟或者放鸟上。经过对矛盾原因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找到立意的角度和方向,这个时候就要精心选择最佳的立意进行提炼。从例1中,我们可以提升到人与自然、自由与生命、爱心与利益、行为与结果等辩证的高度进行思考。这样的角度,立意自然也更加深刻了,这也得益于对构成矛盾的一组关系的原因分析。
2、探讨矛盾的解决方法
有些矛盾的造成,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也可能不复杂但是难以概括和提炼。分析原因这条路堵死了,那就必须积极地寻找另一条路。一开始,我们在材料中搜寻矛盾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够解决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为了解决矛盾。因此,探讨矛盾的解决方法,也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思维和角度。解决矛盾的方法应该很多,但在探讨的时候也要注意密切联系材料。有些方法的思维和理念与材料相距太远的,应该大胆摒弃;有些方法的措施和操作与材料背道而驰的,也应该坚决抛弃。一般来说,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入手,可以深入探讨怎样从人性、精神、品质等主观角度来解决矛盾,也可以从自然、社会等客观角度来解决矛盾。
例2中,游客的好心之行与海龟的最终结局的矛盾,矛盾产生的原因不难分析得出,我们试着从矛盾的解决方法方面去分析一下。在这组矛盾中,只要游客或者海龟其中之一的行为发生变化,这种矛盾便不会产生了。假如游客不那么好心,或者说他遵循一下自然规律;假如海龟能够不为人类的错误信息而误导,那么悲剧便不会发生了。假设分析之后矛盾的解决方法也浮出水面,立意自然也就开始清晰了。从游客的角度来看,他对海龟的救助是违背了自然规律的,虽然好心,却是办了坏事,还不如坐视不理来得效果好;从海龟的角度来看,正确的信息传递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意想不到”的现象还是发生了。通过对矛盾解决方法的分析,导向性应该很明显了,如: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应该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和位置;千万别好心办坏事;要实事求是进行调查研究,别让错误信息误导了……
3、从分析到提炼
以上我们探讨了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对材料矛盾的分析,从矛盾的确立到观点的提炼,大致要经过下面五个步骤:
①确定材料写了哪几组对立的矛盾;
②确定哪组矛盾是主要的,一般情况下,反差最大的矛盾是立意的方向;
③从材料来看,造成这种主要的矛盾的客观原因或者主观原因是什么;
④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客观原因提炼为一般哲理,把主观原因提炼为精神品质,或者深入分析解决矛盾的根本做法是什么;
⑤用简洁醒目的语言概括这种哲理、精神品质或者做法,并以此作为文章的最佳立意。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着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是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3中,材料提供了两个事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个是丛飞无私捐助而受助者不知回报,后一个是学生小李助人而人助之。从全面理解材料的角度来看,这是材料的最主要的矛盾,自然也就是立意的主要倾向。从主观原因来看,这种矛盾是受助者本身的素质决定的,前一个材料的受助者不懂得得感恩,后一个材料的受助者却记住了别人对自己的资助。这可以提炼为“学会感恩与回报”“爱心传递”“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等观点。从客观原因来看,这种矛盾实际是当前社会上忘恩负义与感恩戴德两种人性观念的对比,材料没有刻意回避现实生活中人性丑陋的一面,把正面和反面的材料放在一起,发人深思。这是构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从解决矛盾的方法来看,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提升道德修养,学会感恩与回报。
题目要求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也就是说可供考生选择的侧面、角度很多。如果分别从单个材料来看,也是各有其矛盾的。在前一个材料中,丛飞的无私捐助和受助者的不知回报就是一组鲜明的矛盾,受助者的不知回报与丛飞的“不要责怪他们”又形成了一组矛盾。丛飞的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可贵精神和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开阔胸襟,与受助者的忘恩负义和狭隘心理,对比鲜明,立意呼之欲出。
当前的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考生多数不能融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新材料作文不是话题作文的变式,不能用话题作文的思维方式来审题,更不能简单“套作”现成的文章,投机取巧。以上所谈的矛盾切入法,针对的是大部分的叙事性材料作文,也算是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思维方法上所进行的一种探索吧。通过这样的切入分析,考生必然可以形成正确的审题思维,断章取义、随意扩大、不知所云的立意成以得到清除。一招鲜,不等于一招灵,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我们还是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多关注生活,多关注社会,力求找到既符合题意又不乏个性的立意角度。
这是禅宗里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一次,他率军对敌,但双方兵力悬殊,他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这位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当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就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轻轻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向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终于获得全胜。凯旋归来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的保佑。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众位将士这才恍然大悟,保佑他们获胜的不是神灵,而是自己。
提示:
1、可以论证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气可鼓,不可泄。
2、可以论证关键时刻巧妙机智地进行鼓舞激励的重要作用。
3、可以论证充满信心,振奋精神,就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