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2000字:
1、很多时候,人们并不十分清楚也不想弄清楚东西的真实价值应该被标成多少价格,人们看重的是“我的某个决策是不是赚到了”。
2、人们对任何东西的价格判断,都需要锚;举例:人们愿意和明星合照;一家公司生产了两种型号的净水器,一种是低配卖1499元,另一种是高配的卖1999元,两种配置相差很大,但1499元的低配版就是卖得更好因为人们很难衡量出这些配置的差距究竟值多少钱。有人说你想主推1999元那款就在后面再加一款2999元的,配置只比1999元那款高一点点就可以了,取名为旗舰版,随便生产几台应急就行了,反正不会有人买。结果1999那款果然卖脱销了。
3、定锚定得好,负面的事情都能给扭转到正面来;举例:1973年,法国商人布鲁耶对“珍珠王”萨尔瓦多说,波利尼西亚的小岛上盛产一种黑边牡蛎——珠母贝,这些牡蛎壳里有一种罕见的宝贝:黑珍珠。那时黑珍珠没什么市场,萨尔瓦多一颗也没卖掉,因为色泽不佳,大小也不行,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挑了一些上好的去拜访一位很牛的宝石商人:哈利?温斯顿。哈利?温斯顿同意将这些黑珍珠放到他在第五大道的店铺橱窗进行展示,并标上天价,同时,萨尔瓦多在多家影响力很大的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多版广告,还挂在了当红女明星的脖子上,接着销量什么的都顺理成章了。
4、我们对自己真正的偏好和喜好的理解在很多时候是盲目的;不管东西好不好需不需要,“至少不损失”的想法让人们对免费拥有额外的追求动力,如打折产品,免费高速路更拥堵,排长队吃免费冰淇淋,互联网商业模式:用免费换流量换注意力。
5、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是两个平行的世界,讲心就讲心,讲金就讲金。当你生活在某个确定世界的时候,最好不要去行使另一个世界的规则,除非双方认可;在社会规范中,人们更希望得到认同感、成就感等虚拟的东西,这些东西通常很难量化,差一点也看不大出来,而一旦执行市场规范,人们希望得到的是钱,那就不能有所偏差,回报稍有不如人们就容易丧失执行的动力。
举例:有个很出名的大律师,收费非常高昂,但当他有时为某些他自己愿意的人提供法律援助时却不收钱。有一次一位穷人找他,希望降低一些费用,被他拒绝了。穷人很不解,说你既然打官司不收钱都可以,为什么就不能当作援助我,顺便还能收点钱呢?答案很简单,当他去帮助别人时,他执行的是社会规范,此时,打赢官司的成就感、内心的道德优越感是他所追求的,但当他此时并不想自愿获取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执行的就是市场规范,市场规范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同理:环保、公益事业。
要让一个人从社会规范转移到市场规范,需要多少钱,是因人而异的;比如约会时,男生选了一个很贵的餐厅,其实餐厅的档次从菜品的价格里就看得出来,女生在点餐时不可能看不到,但男生一直提及这家餐厅有多么高档,这顿饭就很可能会脱离社会规范的范畴,当你要带这个女生回家时,女生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我就值这几个钱?”,于是宣告失败。还有一些人,是不自觉地提钱,因为花在“礼”上面的钱对他来说非常非常重视,这可能是他所有的财产,但对送礼对象来说,这很可能是九牛一毛,本来在社会规范下,你很可能就成功地用低价值换取到高价值的东西了,但因为你太在意,又怕对方看不出东西的价值,于是不停暗示这份礼花了多少钱,导致对方也只好用同样的市场回报来回应你,如此,弱势一方反而捞不到任何便宜。
6、专注有代价,代价就是放弃其他选择,不管是自己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没有其他选择。(谣传:‘’丑的人容易成功‘)
7、信息会改变人们的预期,人们在很多时候会刻意地希望自己的体验与信息保持一致。人们哪怕在不知不觉中被“算计”,但只要那个选择是他们的自主选择,他们也会将其当作自己的第一观点,并为它“辩护”;人们的预期能够影响他们的主观感受;引导做法:首先要采用的是先入为主法,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段,比如宣称你的水是哪座山上的,不是阿尔卑斯山就是喜马拉雅山,或者是冰岛的北极的也行,巧克力也必须是人们不常接触的地方,这样你的东西就会尝起来更棒,哪怕是器具也是一样,春秋战国时期的夜光杯就能把葡萄酒的味道显得更赞,尽管盲测显示,这根本是无稽之谈,但是不要紧,大部分人会被忽悠。然后如果你加的料是一些别人觉得不太好接受的,但又必须告诉或者会被反复试出来的,最好双管齐下,先用先入为主法让人们对其产生好感,等人们的第一观点形成后,再用后入法告知,让人们自动为自己的第一观点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