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书笔记及感悟赏析2000字:
以前,我是比较排斥连名字都让人感觉不自然的《刻意练习》这本书的。在我浅薄刻板的认识里,大多数有意而为之的事情,多多少少都有华而不实的嫌疑。
可是在朋友的反复推荐下,加上自己目前显得迷茫的现状,我终于还是忍不住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全名为《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作者是美国的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罗伯特·普尔。
在本书正文前面的“赞誉”部分,有许多名人对书的评价和自己的体会,很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话,他说“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这句话似乎说中了我存在的问题:看似这些年每天都在读书,但是真正用心的时候却并不多。我也在坚持,却是在许多个糊里糊涂的周期里徘徊,最终大脑空空或者说一团浆糊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本书的推荐序里,阳志平提到了《异类》这本书书中提到的一万小时定律,认为不论你天赋如何,也不论你出身怎样,只要你可以坚持一万小时,那么你就能在某个领域成功。
而《刻意练习》这本书显然超越了一万小时定律,作者认为,一万小时定律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万小时的最低阈值。其二,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其三,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最后,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提出的沙堆悖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万小时定律。
(沙堆悖论: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在长久地坚持一件事,除去有些人不求成功与否纯粹为了喜欢,其余的人应该希望自己的坚持有回报,那么你还在傻傻地相信只要坚持就会达成心愿吗?
那种不讲方法,不能及时调整,用心程度不够,只管一条道走到黑的坚持,只能是对生命的浪费。为了活得轻松一点,还是停止无效努力吧!
也许你还不想就这么算了,也许梦想在你心头始终萦绕不去,让你怎么也无法放弃,那么你是时候学习一下刻意练习了。
事实上,刻意练习的本质正如作者艾利克森在书中的核心观点描述的那样,即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而一般人要怎样才能拥有这种长时记忆呢?刻意练习告诉我们,要让计划中的任务难度适中,要能及时有所反馈,并且要保证足够的重复练习次数,要在练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
对照一下,你在平时的努力中做到了吗?有没有衡量过自己能够适应的任务难度?有没有经常复盘总结,练习的时间有没有保证?有没有觉得不断反复太枯燥?有没有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即使想办法纠正它?
细思以往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惭愧。总感觉自己在努力,岂不知许多时候都是在做无用功。
生活中有许多人似乎天生就具有会学习的能力,而我们大多数人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如果想要在某方面提升自己,就很有必要培养自己的长时记忆,具体做法概括为三点:赋予意义,精细编码;提取结构或模式;加快速度、增加连接。
也就是说,我们的练习,应该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不断去认知、练习、调节这一学习过程。要在获取知识不断积累中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并拥有一种有完整流程的适合重复运用推广的知识摄取方法。要能够精心织就一张知识网,以便以后任何时候需要时,只要抓住网上一点,就能将整张网提起来。
以上能力,或许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才能获得,具体能不能拥有,还要看你做没做。不做的话,一切都免谈。或许你也就只能安慰自己说,我又不想做出什么成绩,仅仅爱好而已!可是,真的只是说的那样吗?
当然,目前也许有人还会认为,只有在某些“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比如象棋、篮球等活动中,刻意练习才有用,而在一些相对“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比如销售、管理等方面刻意练习的作用则有限。
为此,本书提出:认知复杂性高低的学习活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而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找到学习共同体,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模仿榜样,并且尽可能地在多种情境中去不断实践。
因此,我们不妨找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块学习,并且在榜样的引领下,不断在多种多样的情境中实践,增加隐性知识的比重,让刻意练习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其实,前面我也结识了许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大家一块努力,互相借鉴,确实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但是今天看来,自己投入的还是太少,方法上还是欠缺。希望在这本书的帮助下,能够有所改变。
朋友,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做了许多无用功呢?是时候做些改变了!作者:芸窗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