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年的生涯中许多老师给我们上过许多课,最让我喜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要属魏老师给我们上的《北京的春节》的那节课。那节课使我永远忘不了。
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老师并没有在黑板上直接写要学的课题,而是先跟我们聊聊和课题有关的问题,先勾起我们的兴趣。当老师说:“我国有哪些节日。”全班的每一只小手几乎举了起来,说完老师便给我们介绍全部节日中最盛大的节日_春节。老师把课题写在了黑板上,请我们翻开书,让我们读了一遍课文。当老师提问时许多人踊跃举手发言,而我却不敢举手。老师提的问题我都知道,但是我却没有这个勇气举起我的手,我只好在一旁默默的说着我的答案。当别人说的意思和我想的一样时我便觉的可惜,后悔自己为什么不举手。当老师又一次提问的时候,我想好了答案又举起了手,我紧张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想了一会儿,说了出去,全班哄堂大笑,显然我说的是错误的。我这时尴尬及了,老师并没有责怪我的意思,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我想了一会儿,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通过那节课我得感谢老师,要不是老师鼓励我,我早失去了信心。我还明白了几个道理:要勇于举手将自己的答案分享给大家才能表现自己。说错了没关系,只要你勇于改正。
我最喜爱的节日
中国的节日丰富多彩,有元旦、端午、中秋……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现在说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赶走。”老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不仅有神话的起源,而且民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为主。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年三十,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正是因为春节有有趣的由来和习俗,所以我很喜欢春节。最后让我用一首诗来赞美春节吧: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