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感到头痛,无从着笔,作文水平偏低,作文教学徘徊不前,这是我们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以期和广大同仁商榷。
一、正本清源,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为学生作文水平低,源在生活、在思想水平、在语言积累。生活,指学生的生活,即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场景里发生的,出现的人、场景和事件,这是狭义的生活。广义的生活指社会生活,即发生、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里的人、场景和事件。当前我们的学生关心最多的是狭义的生活,关心自我是培养作文兴趣的良好途径,但大多数学生却陷于庸俗,仍需很好的指导。也有一些学生,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对狭义生活麻木了,熟视无睹,要他写作文自然无从着手了。
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学生对社会生活关注很少,或者说没有注意到。正因为我们的中学生丧失了活的生活基础,失去了信息源泉,作文水平自然低了。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以为我们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笼中小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我们经常说的“联系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马信僵。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演绎生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提醒学生观察,以触发他们的感情;启动他们的思维,归拢对事物的感悟点,提炼文章的主旨,生发深层含义,定点联想,升华到一定的高度,写就优美的篇章。
生活五彩缤纷,复杂多变,要清楚地表达它,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它,才能深刻的反映生活。这取决于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取决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给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德育教育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平时教学中去,而且要采用一切能采用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展开改造学生主观世界的工程,只有解决好了学做人这个根本问题,作文提高那是自然的了。
作文还要选择恰当的形式表达思想。词语的选用,形式的选择,我们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长期指导历炼,学以致用,把阅读指导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有新的收获。
总之,生活是作文的材料来源,思想是作文的根本所在,语言是作文的物质外壳,我们必须重视这三个问题。
二、少写命题作文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既然作文的来源在生活,而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那就不是一两个题目所能概括的了的,命题作文有很大的缺陷。圈定题目无异于束缚学生观察问题的视觉。“文以载道”,文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张扬个性为主要目的,加以限制那就近于八股。当然,命题作文也有它的功劳,我们没有否定这点,而是说时至今天,我们要有新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自主拟题”就是一个新的作文理念。命题作文始终使学生在脱离自己的生活,思想的状况下揣摩命题者的心思,可以说一开始就没有从生活开始,而是从审题开始作文,这是被动的,对创造潜力和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的错误还在于从技术开始进行作文教学,我们首先是在进行着一项理论性的工作,然后才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吗?因此上,我们应该从命题作文中解放学生,真正在“选材——命题——作文”这个流程中训练学生。
当然,这不是说,学生作文就不需要指导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扩大了作文的范围,我们仍然要引导学生作文向规范、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把学生解放出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学生愿意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对这点笔者体会深的有两点:
(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感受最深的是让学生易于动笔这点。我们教师职责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而不是考学生,因而应尽力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降低难度,让学生找到创新的成功的兴奋感,逐渐热爱写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我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就是从这点出发,而且受收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这样我们既达到了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目的。
(二)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可以说作为教师也理应从圈点涂写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上,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最近尝试了评价学生作文的新方法。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小组,小组内互相评作文,相互指出文字篇章方面的问题,提出修改方案,自己修改,小组产生优秀作文,可以说这时的作文已非一人之作了,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朗读,也可印发,也可用投影仪显示),各小组对佳作评改,形成书面意见建议,各小组成员再次修改自己小组的作文。这样就出现了“学生们的作文”,他们象热爱自己那样热爱它们。作文修改评价的天空开放了,真正起到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作用。
总而言之,作文选材,作文命题,作文书写,作文评价等这些环节都向学生开放了,没有不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是主人,他们的作文素质就自然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