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燕归来_高考作文写作技巧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沿续了如往年一样的命题方式:给出几个提示材料然后自主写作。今年的提示材料把握起来似乎相当容易,因为在高中语文第五册第2课《人是什么》(赵鑫珊)中已经学习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观点: 1、孔子——生无所息——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2、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3、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很明显,今年的高考作文的“生无所息”就是采取了教材中的例子及立意,虽然高考中多次出现引导考生探讨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的命题,但这一次却是如此清楚地靠近我们的语文教材,引导学生消化课文内容,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大胆尝试。并且有教材中对“人是什么”的哲学阐释,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验积累及对哲学的文学探询,写出这类作文应该不是难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生无所息”,这一命题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要有主见、信心、善于把握自己,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价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回报社会,要有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等等。要写好这类作文,平时多留心生活,与名人名作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积极思考人生,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首先在我们的知识积累库存中调出《人是什么》一文的例子,爱因斯坦、雨果、西西弗斯、歌德、孔子------无不昭示着奋力拼搏、辛勤耕耘、勇于创造的传统精神;我们会联想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嘹亮口号,会想起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会想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坚毅,会想起“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苦苦探求;更会想起屈原“虽九死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吟咏,更会想起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渴望,想起史铁生在地坛里、病隙中对生与死的顿悟,想起丁·路德·金为“我有一个梦想”而发出的强劲的呐喊,想起《名人传》中对英雄的真挚的呼唤。
当然我们不能忘了我们周围的鲜实的生活,一个人“生无所息”,就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学习、生活,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这就需要有勇气、决心和毅力。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为追求生活的意义而奋力拼搏“无所息”,才能感到生活的充实,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样他的人生才会充实。相反地,不热爱生活,必然对生活失去信心,看不到生命的价值,缺乏追求和进取精神,过着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的日子。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会有积极的生活目的,也就能写出充实的“人生”之文。要注意,在作文中就应该明确地表现出自己对于生命的正确的认识,也就是积极向上的态度、坚韧不屈的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明朗愉快的情绪、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健康乐观的心理等等。而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的一个角度切人,写出自己对生命的正确理解,那么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比较明确了。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因事述理的写作方法,从小事入手,挖掘成长经历中生命的真谛;也可以反弹琵琶,解读生命中的“进”与“息”的辨证关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