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蒋老师推荐的《经典中医启蒙》,作者李辛,是位有名的中医。
他用通俗的例子解释中医博大精深的原理。与其说是中医启蒙,不如说是对忙碌现代人的提醒:
1,“平常”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2,真正能调动你的,是你的生活和心理习惯。你怎么看待自己,调整自己,是时刻的选择。
个人感觉非常受益,赶紧又看了李大夫的另一本书《儿童健康讲记》,这本书不仅仅给大家普及了一些中医常识,还对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看法。
而且个人觉得说得非常在理,特意总结几条分享给大家:
1,作为家长,不要经常对孩子做“不这样就会那样”的设定。因为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会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如果我们觉得“孩子不好好喝水,就一定会生病”,那孩子生病的可能性就很大。其实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每天需要的水分不一样。而喝水并不是吸收水分的唯一方式,日常吃的米饭,蔬菜,水果,甚至空气里也含有水分。
同理,如果我们觉得“不监督孩子的话,孩子学习成绩就不好”,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情况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2,允许孩子失败。
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每一次的“跌倒”,都是学习处理问题的机会。
如果父母担忧太多,会把紧张的情绪强化或传递给孩子,孩子容易遇到挫折就退缩或者不敢尝试;相反,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地陪伴他们,鼓励他们“跌倒”后继续爬起来,不断尝试,那么孩子就更有适应力,也会更独立!
3,没有不喜欢学习的孩子,只有孩子不喜欢的学习方式。
孩子天生都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自然也是愿意学习新东西的。但是如果方式不对,就会适得其反!
4,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主按照自己的天性和特长来探索和发展。
如果是只老鹰,就在天空翱翔;如果是匹马,就在草原上奔驰;如果是只鼹鼠,就安安心心打洞晒太阳。不要顶着不属于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或孩子!
虽然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是真的做起来,是很难的!因为很多人都不愿意做“鼹鼠”,觉得当老鹰或老虎才气派!所以能否真正接纳自己和孩子,得看自己的定力哦!
总之,作为父母,重要的是创造条件,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注力,给予孩子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包括稳定的情绪哦),让孩子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样他就能够解决他遇到的所有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完整的自己呢?我们是否接纳真正的自己?接纳自己的父母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