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笃笃,买糖粥,三升核桃四升壳,吃你的肉,还你的壳……”听着这首小时候就会唱的(用苏州方言唱的)歌谣,不禁回想起曾经那些挑着骆驼担走街串巷卖粥的人。
爸爸是地地道道的老苏州,时常特别怀念地跟我说起他小时候吃糖粥地事儿,我也嘴馋地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呢!可是那会儿卖糖粥地已经为数不多了,想买都买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带我上街,刚巧碰上一个卖糖粥的人。我就缠着父亲买,父亲买了两碗,我们一人一碗。真的很好吃,因为太小,所以不知道粥里放了什么仁,只知道很好吃。我在一旁吃粥,而父亲与那个卖粥人聊了很多,没有听懂,只瞥见父亲与那个卖粥人的神情都很凝重,眉宇间有掩饰不住的忧愁和叹息。从那以后,每次我要求父亲再去吃糖粥,父亲总是忧伤而且略有所思地说:“没了,再也没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父亲这么说,再问,父亲已不回答了。
直到这一两年间,山塘街推出了“小吃一条街”。我去了,各地美食让我一饱口福。当我拐过一个弯,我惊讶地发现了一家糖粥店,店面装修地很光亮,玻璃上用电脑刻的字贴出了那首歌谣与糖粥由来的介绍。我迫不及待地推开了店门,叫了一碗糖粥。粥碗是塑料的,与曾经那个卖粥人地小瓷碗不一样,可是味道的确也很好吃。回家告诉了父亲,让父亲也去吃。父亲去了,本是欣喜若狂,可是吃了之后,却脸色凝重起来,说了两个字:“变了。”我很奇怪,不知是什么不一样了。我又叫了一碗粥,一边回忆以前的那种味道,一边品尝着桌上的粥。
我回味着,一口一口,似乎隐约觉得少了些什么,可是又说不出来。看着店里买粥的人很多,店员迅速把粥端给客人们,我一下子明白了到底少了什么:一种人情味儿,一种朴实真诚的心。
以前的糖粥是那些年过半百的老人亲手熬的,无论是米,还是粥里的仁,都是亲手洗过,挑过的。价格也非常便宜,一碗只要壹圆甚至几毛钱。而现在的糖粥都用电饭煲烧的,里面的仁也是用机器剥的,价格也卖到了五六元钱。
后来我知道那些卖粥的人为什么不见了。因为城市的高速推进,人们关注的目光业已转向肯德基麦当劳,粥自然不再得宠。从父亲口中得知,有些老的卖粥人并不是为了赚那几个钱,只不过他们怀念糖粥的味道也想传承这种味道,他们想让我们这辈也吃到家乡的小吃,所以才出来卖粥的。
无论如何,我吃到了那好吃的传统的糖粥,但再也吃不到那些朴实老人亲手熬制的糖粥了。虽然如此,但那个朴实、真挚、充满人情味的味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朴实的卖粥人更是永远会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