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心扉
心是一扇无形的窗,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了各不相同的故事。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虽然没有人规定这样一则材料只能写“要敞开心灵”,写“心灵也要半虚半掩、甚至时开时合”就是不健康。但是绝大多数同学会立足于“敞开心灵”。这是好事吗?不!命题者既没有给题目,也没有在材料中有所指向。材料只说,不同的方式使“世界有了不同的色彩”,使“人生的舞台演绎出各不相同的故事”。因此,你可以展现不同的色彩,可以演绎不同的故事。实际上,年龄相同的人,生活经历各异,认识水平不等,这是客观现实。倘若所有作文阳光普照,没有一丝其他色彩,还有真实可言吗?认为其中没有假话者,自己就逃不了说假话的干系。为人师者因此而欣然色喜,未免自欺欺人。纵容这种文风不仅会使中学生丧失写作的兴趣,更有可能造成其人格的缺陷。
这并不是说,写“敞开心灵”者便是在说假话,绝大多数的同学确实有感而发,情理兼备,透着真切健康崇高美丽的动人力量。读这样的作文而给予高分,你我都会心服口服。作为教师,也由衷期望尚未成年的中学生以乐观正确的态度看世界。问题是有些同类作文读不出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充斥其间,要使读者心有戚戚,难。所以,命题者才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行文。也就是说,抒写的应该是自己的心灵感受,表述的不仅仅是“该怎样”,还应有“我怎样认识”。换句话说,必须使你的“该怎样”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而此中的理、据、情能够具备说服力的基础,就是让读者相信这是你的切实感受。所以,要写好这样的作文,你自己必须先敞开心扉,才有抒写心灵的可能。而每个同学敞开心扉的结果,怎么可能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呢?因此,有些同学在文中结合自己的感受认为:敞开心灵之窗固然不错,但有时也必须“半虚半掩”,有时甚至不得不“紧紧关闭”。也真实可信。只要说得在情在理,未必比旗帜鲜明地提倡“敞开心灵”者来得消极,在笔者看来,反而更见辩证全面,更显成熟理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敞开心灵,一定更理性、更坚定,在挫折面前更富抵抗力,因而也更健康有力。
这是不是说,一味认定心灵必须“紧紧关闭,免受伤害”的观点也能受到好评呢?当然不是。因为,一个中学生仅仅凭着自己十几年的经历,便仿佛饱经沧桑,未免片面偏激。别说是考官,即便是社会众生,也少有颔首呼应者。这绝对不是阅卷者的教条拘泥,而是这样的作文本身就缺乏说服力,先天不足,无论高考还是新锐的作文竞赛,结果都会铩羽而归。
这就是真实的辩证法。真实是必须的。但真实未必都得善果。评价一篇作文的优劣,不仅看真实,还须看思维能力。倘若你不提升思维品质,再真实也不会有好的出路。这样偏激片面的作文,到哪里都无路可走,唯一的路:放下笔来,健全思维。否则,扼杀你的,是你自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