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昆虫的词语
翩翩起舞,幼小,强大,坚硬,柔软……
昆虫有关的词语
螳臂当车
金蚕脱壳
张良蚁计
飞蛾投火
断肢自救
无头苍蝇
描写昆虫的四字词语
1、飞蛾扑火
【读音】:fēi é pū huǒ
【解释】: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例】: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2、金蝉脱壳
【读音】:jīn chán tuō qiào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出自】: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示例】: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的法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3、蜻蜓点水
【读音】:qīng tíng diǎn shuǐ
【解释】: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出自】:唐·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示例】:下乡只是~式的,还要带白馒头。 ◎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4、螳臂挡车
【读音】:táng bì dǎng chē
【解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出自】: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示例】:飞蛾扑火,~,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白桦《梅园青松·**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
5、蚍蜉撼树
【读音】:pí fú hàn shù
【解释】: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自不量力。
【出自】: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示例】:蚂蚁缘槐夸大国,~谈何易。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读音】: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
【解释】: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出自】: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示例】: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质问国民党》)
形容虫子的词语
形容虫子的词语
: 1,、作茧自缚 比喻春蚕的.2、 蝇头小利 比喻苍蝇的.3、 蚍蜉撼树 是说一种蚂蚁 .4、 飞蛾扑火 一种飞蛾.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有关昆虫的词语
益虫 害虫 蜂喧 蝶舞 飘舞 飞舞 翩翩
蠕动 潜人 轻巧 灵敏 低鸣 吟唱 瞅鸣
啾啾 唧唧 嗡嗡 嘤嘤 彩蝶纷飞 蝶舞蜂喧 蜂来蝶往
蜻蜓点水 萤火如灯 秋虫哀鸣 秋虫聒嗓 横行霸道 横冲直撞 成群结队
款款而飞 轻盈柔美 婀娜轻盈 翩跹飞舞 翩翩起舞 穿梭飞行 临风飘动
迎风飞舞 忽高忽低 结网捕食 密密匝匝 五颜六色
写十个描写虫子(昆虫)的词语和成语
1,、作茧自缚 比喻春蚕的。
2、 蝇头小利 比喻苍蝇的。
3、 蚍蜉撼树 是说一种蚂蚁 。
4、 飞蛾扑火 一种飞蛾。
5、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 螳臂挡车 螳螂。
7、 金蝉脱壳 说蝉换壳的时候。
8、 雕虫小技 。
9、 破茧成蝶 ....。
10、夏虫语冰 比喻的生命比较短吧。
..............我也是勉勉强强 想了10个 尽力了 希望能帮到你
用生动的词语描绘你喜欢的昆虫
你好,描述如下,
我最喜欢的动物是蝴蝶,它有着五彩缤纷的翅膀扇动起来就像是,仙女一样美丽多姿。
关于昆虫的成语或词语
关昆虫的成语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借此表示微不足道的人和事,有的还自不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 称“细腰”,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头型 蝉方头广额,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复眼 胡蜂的复眼较突出,且腹末有毒刺,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下唇特化为喙管,内藏上、下颚特化而成的口针,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不副实。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翅 蝉的翅轻、薄而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看上去很厉害,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且都比喻自不量力。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已,“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那只能是指蚊复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食性 螳螂为著名的捕食性昆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不能大嚼树的枝叶,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象长时间不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如蚕会吐丝作茧,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发声 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噤若寒蝉”、“仗马寒蝉”、“蜩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众口嚣喧,积小成大。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自卫 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如胡蜂用产卵器变成的毒针蜇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为狠毒,不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虿有毒”、“撩蜂吃螫”等。
寿命 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如古人认为蜉蝣寿命很短,一般只有不到1天,最长不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产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产卵于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深入。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蝼)”、“ 噤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蝼)”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噤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于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人作事原来希望于自己有利,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是用来保护不能爬也不能飞的蛹。
飞蛾扑火 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赞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并非奉献, 也非寻死,而是因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也可捕杀害虫或采集蛾类标本。
朝生暮死 古人认为蜉蝣“朝生暮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最短的只有几小时,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因而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是因为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为生,而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吸食树的汁液,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
参考资料:[www.insect-fans.com]
关于昆虫的词语有哪些
雕虫小计。
有关昆虫活动的好词好句
摘要:汉语成语中涉及到白蚁、蜉蝣、蜻蜓、虱、蚤、螳螂、蝼蛄、螽斯、蟋蟀、蝉、天牛、萤、蝶、蛾、蠖、蜂、蚁、蝇、蚊、虻、蠓类等昆虫类群,以涉及蜂、蚁、蝇的成语最多。成语中有些昆虫名称现已不常用或与现在的昆虫名称意思不同,如蜩、螗、螓、蚍蜉、(蝤)蛴、蛩、醯鸡等,文中进行了解释。文章还分析了成语所反映的昆虫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某些成语不符合科学的地方。
关键词:汉语成语;昆虫;形态学;生物学;解释
昆虫在地球上所有动物中所占比例最大,与人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这一点从汉语成语中也可看出。目前收录汉语成语较多的词典中成语总数为2~4万个,据笔者统计,其中由昆虫的行为、习性或形态而转义生成的成语约占1%,其比例远远高于涉及其他动物的成语。本文介绍对涉及昆虫的汉语成语进行搜索、统计的结果,并对成语中的特殊的昆虫名称及昆虫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解释。
成语涉及的昆虫类群及相关成语的比例
经过对30000多条汉语成语的搜索和归纳发现,汉语成语中可考证的昆虫类群有:等翅目(白蚁);蜉蝣目;蜻蜓目;虱目;蚤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蝼蛄类、螽斯类、蟋蟀类;同翅目的蝉类;鞘翅目的萤类、天牛类;鳞翅目的蝶类、蛾类;膜翅目的蜂类、蚁类;双翅目的蝇类、蚊类、虻类、蠓类等。涉及这些类群的成语共约255个。另外,还有涉及“虫(虫)”和“蠹”的成语共约60个。
对上述255个成语,按所涉及类群统计其比例,结果如图1。(因“虫(虫)”不一定是昆虫,即使是昆虫也无法确定所指何类群;“蠹”泛指“蛀虫”,也无法确定所指何类群。所以含“虫(虫)”或“蠹”的成语未统计在内。)
2 成语中特殊的昆虫名称解释
由于汉语成语多来自古语,其中有些昆虫名称与现在常用的名称不同,甚至很少为现代大众所知。现将有这一类成语中有代表性的列出来,并综合多种资料对其中的昆虫名称进行解释。
2.1 蜩螗沸羹 蜩为蝉类的别名;螗是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蜩螗沸羹” 指如蝉鸣和沸汤翻滚,表示纷扰不宁的意思。
2.2 猬锋螗斧 此成语中的“螗”与前一成语中不同,应为“螗螂”即“螳螂”的简称。“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举如人执斧之形,故名。“猬锋”指刺猬的刺。“猬锋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2.3 螓首蛾眉 螓为蝉的一种,体小、方头广额、有花纹。“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2.4 蚍蜉撼树 蚍蜉为大蚂蚁。
2.5 楚腰蛴领 这里的“蛴”指“蝤蛴”即天牛幼虫。在现代“蛴”一般指蛴螬,即金龟甲之幼虫。“楚腰蛴领”形容女子体态苗条,脖子美白。
2.6 蝶怨蛩凄 “蛩”指蟋蟀或蝗虫。“蝶怨蛩凄”喻哀怨凄清的思家之情。在现代昆虫学名称中,“蛩”见于“蛩蠊目”,是一类在我国很少见的昆虫。
2.7 井蛙醯鸡 醯鸡为在酒醋或变酸的酒上活动的蠓或蚋类昆虫。“井蛙醯鸡”比喻眼界不广,见识浅薄。
2.8 蛾附蜂屯 此处“蛾”通“蚁”。“蛾附蜂屯” 指像蚂蚁和蜜蜂一样聚集,形容纷纭杂乱。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采用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来转喻人或事,其中利用昆虫生物学特性的成语占多数。
3.1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形态学特点
部分汉语成语明确地应用了某些昆虫的体型、体形、体色、头型、复眼、喙、触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态学特征。少数涉虫成语中所用何种昆虫或何部位则不够明确。兹考证、归纳如下。
3.1.1 体型 汉语成语中的昆虫多数体型较小,3.1.2 借此表示微不3.1.3 足道的人和事,3.1.4 有的还自不3.1.5 量力。如“蚍蜉撼树”、“蝇头小利”、 “蝇名3.1.6 蜗利”、“蚊虻负山”、“鹪巢蚊睫”、“蚊虻过耳”等。
3.1.7 体形 膜翅目细腰亚目中的多数蜂类胸部和腹部连接处很狭窄,3.1.8 称“细腰”,3.1.9 成语中借喻人的体态修长或细弱。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鹤膝”等。
3.1.10 体色 天牛幼虫体色洁白,3.1.11 成语中用来比喻女子的脖颈美白。 如“楚腰蛴领” 。
3.1.12 头型 蝉方头广额,3.1.13 成语中用来形容女子的面容。如“螓首蛾眉”等。
3.1.14 复3.1.15 眼 胡蜂的复3.1.16 眼较突出,3.1.17 且腹末有毒刺,3.1.18 成语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凶恶、丑陋,3.1.19 性情凶狠。如“蜂目豺声”等。
3.1.20 喙 蝉的口器为刺吸式口器,3.1.21 下唇3.1.22 特化为喙管,3.1.23 内藏上、下颚特化而3.1.24 成的口针,3.1.25 平常喙紧贴在胸部腹面,3.1.26 象古代冠带在颔下打结后的下垂部分。成语“蝉緌蟹匡”中的“蝉緌”即为此意。“蝉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3.1.27 不3.1.28 副实。
3.1.29 触角 成语“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3.1.30 蛾类细长弧形的触角,3.1.31 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3.1.32 翅 蝉的翅轻、薄而3.1.33 透明。成语“蝉衫麟带”中的“蝉衫”指3.1.34 薄绢制成的衣衫。“蝉衫麟带”比喻飘逸华美的服3.1.35 装;“蝉翼为重,3.1.36 千钧为轻”形容是非混淆。
3.1.37 足 螳螂的前足为捕捉足,3.1.38 看上去很厉害,3.1.39 但与强大的力量相比,3.1.40 自然是相形见绌。成语“猬锋螗斧”、“蛮睫螳轮”、“螳臂挡车”中都提到螳螂的前足,3.1.41 且都比喻自不3.1.42 量力。
3.1.43 其他 成语“鹪巢蚊睫”、“虫巢蚊睫”、“蛮睫螳轮”中都有“(蚊)睫”。“蚊睫”或“睫”又称“蚊眉”。其实蚊子并没有真正的睫毛或眉毛。“鹪巢蚊睫”只是一个传说而3.1.44 已,3.1.45 “蚊睫”或 “蚊眉”只是古人杜撰出来的,3.1.46 用于比喻一种极其狭小的处所。如果一定要说有“蚊睫”或 “蚊眉”的话,3.1.47 那只能是指3.1.48 蚊复3.1.49 眼上方的刚毛丛了。
3.2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汉语成语中所用到的昆虫生物学特性有变态、食性、取食方式、群集性、趋性、筑巢、做茧、发声、发光、自卫、寿命、产卵场所和方式等。
3.2.1 变态 昆虫一生中要经过若干次蜕皮、变态。成语“金蝉脱壳”借蝉若虫蜕皮变为成虫比喻用计摆脱对手的追查;“蛛游蜩化” 借蜘蛛的游网和蝉的蜕变比喻技艺熟练。
3.2.2 食性 螳螂为著名3.2.3 的捕食性昆虫,3.2.4 “螳螂捕蝉,3.2.5 黄雀在后”等成语从侧面反映这一点;有些昆虫是腐食性的,3.2.6 因此有“物腐虫生”的成语,3.2.7 现比喻祸患的产生必有其内部原因。
3.2.8 取食方式 蚕幼虫口器为咀嚼式,3.2.9 能一点一点地咬食桑叶,3.2.10 所以成语“蚕食鲸吞”中的“蚕食”形容象蚕一样逐步侵吞别人的利益;有些昆虫如蠹类能钻蛀木头等,3.2.11 成语“鼠啮蠹蚀”等反映了这一点,3.2.12 “神奸巨蠹”则形容大奸人,3.2.13 “蠹国害民”中的“蠹”则转意为祸害国家的行为;蝉的口器属吸收式,3.2.14 只能吸进液态食物,而3.2.15 不3.2.16 能大嚼树的枝叶,3.2.17 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3.2.18 必定象长时间不3.2.19 吃东西的龟那样空腹细肠,3.2.20 因此用“蝉腹龟肠”比喻忍饥挨饿的穷困处境。
3.2.21 群集性 有些昆虫尤其是社会性昆虫往往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3.2.22 成语借以比喻人的聚集,3.2.23 如“猬集蚁聚”、“蜂合蚁聚”、“蚁萃螽集”等。
3.2.24 趋性 昆虫有各种趋性,3.2.25 这在汉语成语中也有所反映,3.2.26 如“如蚁附膻”、“蚁附蝇集”、“以鱼驱蝇”、“飞蛾扑火”、“逐臭之夫”、“招蜂引蝶”等。其中有些亦与昆虫食性有关。
3.2.27 筑巢 有些昆虫尤其社会性昆虫能筑巢。土栖性白蚁营巢于土中,3.2.28 能使堤 坝中产生空洞,3.2.29 危害其安全。成语“千里之堤,3.2.30 溃于蚁穴”用来比喻不3.2.31 注意小问题就会酿成大患。
3.2.32 做茧 有些昆虫能做茧,3.2.33 如蚕会吐丝作茧,3.2.34 人类自古就懂得加以利用。成语“作茧自缚”比喻人自扰自困;“剥茧抽丝”比喻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独茧抽丝”比喻诗文条理分明,3.2.35 脉络清晰或单方思慕。
3.2.36 发声 有些昆虫能发出鸣声。成语“蝶怨蛩凄”、“噤若寒蝉”、“仗马寒蝉”、“蜩螗沸羹”、“蛙鸣蝉噪”、“蝉喘雷乾”等用昆虫不同3.2.37 的鸣声或停止鸣叫比喻人的不同3.2.38 心情和情态或环境;“聚蚊成雷”比喻众口嚣喧,3.2.39 积小成大。
3.2.40 发光 有些昆虫能发光,3.2.41 如“映雪囊萤”中的萤火虫。
3.2.42 自卫 有些昆虫有自卫本领,3.2.43 如胡蜂用产卵器变成的毒针蜇3.2.44 刺敌人。成语中多转意为狠毒,3.2.45 不3.2.46 可小视。如“狼猛蜂毒”、“蜂虿有毒”、“撩蜂吃螫”等。
3.2.47 寿命 有些昆虫看上去寿命很短,3.2.48 如古人认为蜉蝣寿命很短,3.2.49 一般只有不3.2.50 到1天,3.2.51 最长不3.2.52 过3天。汉语成语“朝生暮死”借以比喻某些事物的短命。
3.2.53 产卵场所和方式 蜻蜓在飞行过程中产卵于水面物体上。成语“蜻蜓点水”比喻做事不3.2.54 深入。
3.2.55 排便 苍蝇能一边舐食半流质食物,3.2.56 一边排出黑色的粪便,3.2.57 会污染洁白的物体。成语“青蝇染白”、“青蝇点玉(璧)” 等借此比喻小人用谗言污蔑别人。
3.3 汉语成语中昆虫的生态学特性
某些成语从侧面反映了一些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蝼)”、“ 噤若寒蝉”等。“户枢不蠹(蝼)” 字面上的意思是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生蛀虫;“ 噤若寒蝉”中的“寒蝉 ”指晚秋的蝉,因天寒而不发出鸣声。
几个不符合科学的涉虫成语
由于成语多来自古语,而古人对昆虫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而成语中对昆虫的描述有一些不符合科学的地方。现列举若干例:
3.4 作茧自缚 蚕吐丝作茧,3.5 把自己包在里面,3.6 比喻人作事原来希3.7 望于自己有利,3.8 结果反把自己陷于困境,3.9 也比喻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其实蚕作茧并非出于自讨苦吃,而3.10 是用来保护不3.11 能爬也不3.12 能飞的蛹。
3.13 飞蛾扑火 这个成语源自《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3.14 岂焚身之可吝”。原是赞赏献身精神的意思。现在一般比喻自寻死路,3.15 自取灭亡。其实飞蛾扑火,3.16 并非奉献,3.17 也非寻死,而3.18 是因为蛾类多有趋光性。人们利用该习性,3.19 用黑光灯(其波长更适合昆虫的视觉)来引诱蛾类,3.20 既可用来调查害虫种类和数量,3.21 也可捕杀害虫或采集蛾类标3.22 本。
3.23 朝生暮死 古人认为蜉蝣“朝生暮死”,3.24 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蜉蝣的幼虫(稚虫)要在水中生活一到三年甚至五、六年,3.25 然后才变为成虫飞出水面。当然它的成虫寿命是很短的,3.26 最短的只有几小时,3.27 长的最多也就六、七天。可能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3.28 古人只注意到蜉蝣的成虫阶段,3.29 因而3.30 认为蜉蝣是“朝生暮死”。
3.31 蝉腹龟肠 用成语“蝉腹龟肠” 比喻穷困的处境,3.32 是因为古人认为蝉只饮露水,3.33 必定腹中空空。其实蝉并非靠饮露水为生,而3.34 是用刺吸式口器刺进树的嫩枝,3.35 吸食树的汁液,3.36 因此是树木的“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