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应用文写作作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自古以来,就在人类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写作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大,使用越来越频繁。中学生不仅要准备应对未来工作中写作各类文书如通知、通报、请示、报告、会议纪要、规章制度、计划、总结、调研报告、商品说明书、商品广告、营销推广计划(方案)、合同协议、自诉状、答辩状、慰问信、欢迎词、答谢词、告别词、求职信、竞聘词、述职报告等种种需要;以眼下来说,也要面临写作各类私人文书如日记、书信、邀请函、贺信、悼词、申请、借条、收据、投诉信、演讲词以及新兴电子网络文体如短信、博客等的现实需要。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努力帮助学生掌握上述应用文写作基本技能,使其能够适应现实生活与未来岗位的需求,顺利融入社会、立足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一员。
对此,古今中外贤达翘楚均有明鉴,如叶圣陶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学生能写应用文是原则,会写小说是例外。”张志公先生在《谈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说:“中学语文教学所要培养的,是一个青年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但是,目前中学应用文写作课却无形之中淡出了教学舞台。首先,现行普通高中教材已不再明确提出应用文的概念与教学要求。其次,过去的高考题虽然陆续有应用文考题的设置,如1994年考启事、1995年考便条、1996年考广告、1997年考报道,但都是着眼于所谓“文体语感”或“基础语感”,而非考应用文写作的内容要素与规范格式;特别是2004年《考试大纲》干脆取消了应用文的轮考标志,应用文题型的设置只出现于语言应用题中。再次,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失衡,绝大多数普通高中已经多年不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许多学生沦为“应用文盲”。如有网络作者著文曰:“笔者在教育实践中,经常碰到学生请假不会写假条的事情,也曾遇到大学毕业的学生却不会写简历及自荐信的例子,尤其是生活中经常会有人问书信中抬头的用法、布告启事中的惯用语、柬帖中排名先后的原则、对人的称谓等等。”响应者甚众。那么,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何在?众多学者专家作过种种分析,但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以下两大弊病:
1.实践:“差不多”的应付思想。
应用文写作教学备受冷落,首先是由于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差不多”就行的应付思想。应用文面对的是全体社会大众时刻发生的即时需要,往往要的是“倚马可待”的“急就章”,自然做不到文学作品那样的精雕细刻、惨淡经营,以致等而下之也是势在必然。但是这种应付思想表现在有关专家的言论中,就会起误导作用,如一位学者说:“按我的理解,有些学生语文程度比较好,并没见过应用文,但是如果他语文基础比较好,到了写应用文的时候,看了别的应用文,也能理解这篇东西好还是不好,并不是说非得通过应用文的训练才能明白。技巧性的方法通过好的文学教学训练也可以形成。需要我写应用文了,熟悉一下,也就可以了。因为你不是培养书记,写八股文章。”这段话所谓“熟悉一下,也就可以了”,“技巧性的方法通过好的文学教学训练也可以形成”,以及将“培养书记”与“写八股文章”画等号云云,都是似是而非、对应用文的独特性质与规律缺乏认识的错误论调。
2.理论:“差得多”的研究成果。
如果说,“差不多”就行的应付思想还隐含着人们省力原则的心理基础,那么真正造成人们对应用文写作独特性质与规律的无知,从而冷落中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当是应用文理论研究“差得多”的自败。问题最根本的起源就在于首倡“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体四分法的叶圣陶先生。这种“三大文体+应用文”的分类法自从在叶老的《国文百八课》中出现后,影响了几代人,但叶老自己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尴尬与疑惑”中:由于对应用文的性质研究不明,一方面,包容了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法,有违叶老自己决意坚持的以语言表达方式作为文体划分唯一标准的初衷——应用文之名称是以社会功能而定的;另一方面,排除应用文的文体分类法,又明显违背了自己所倡导的“包举”原则(叶老于1924年《作文论》中提出的著名的文体分类三原则——分类有三端必须注意的:一要包举,二要对等,三要正确)。这种“尴尬与疑惑”,与他的真知灼见一起,同样影响了几代人,如中国写作学会原副会长林可夫先生所言“如何处置应用文与记述文等普通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体分类学上的一道难解之题”。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应用文性质的不明又必然导致应用文内容构成要素的不明(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要素之说,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论,却少有人知应用文有几要素),应有的规范格式不明等一系列问题。有人曾对中学生作过调查,让学生在语文和应用写作两门课之间作选择,结果只有1%的人选择后者。学生普遍认为应用文没什么好学的。
三、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地位的有效对策
1.文章千古事:激发精益求精的理想追求。
首先,心病要由心药医。既然病因是存在思想上的懒惰应付,那么,学习发扬古人“文章千古事”的传统精神,激发精益求精的理想追求应当是最为对路、有效的药方了;而且,从“起码不误事”的角度说,听凭“差不多”就行的应付思想流传也是十分有害的。
2.自强不息:弘扬切实管用的理论成果。
至于自强不息、切实管用的理论成果,笔者拟介绍自己多年来研究的一种“应用文要素对应写作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各类文体与“认识、情感、意志”三大心理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文心对应”规律,据此,所谓应用文实际包括抒发情感的抒情文和宣告意志的宣志文两大类文体。而两大类文体都由一定的内容要素组成。如宣志文根据作者反映意志心理的内容划分,均由主旨、依据和分旨三大要素构成。所谓主旨,通俗地说即“干什么”,因为人的意志心理都与人的行为有关,一篇宣志性应用文必然是要做某件事情的,又可细分为目的和意图两个二级要素。前者即人们做某件事“想要得到的结果”,后者即人们“希望达到某种目的的打算”,亦即所做之事。如“为了正确贯彻国家的工商税收政策,维护税收法令的严肃性,确保国家税收收入,国务院决定,必须对纳税单位和个人在纳税中发生偷漏、拖欠工商税收的情况,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清理。”这段话中,“为了……”为目的主旨,“国务院决定……”为意图主旨。所谓依据,通俗地说即“为什么干”,亦即人们做某件事的理由,又可细分为事实和道理两个二级要素。前者如“近年来,我省非法种植罂粟(大烟)的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发生”,后者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等。所谓分旨,通俗地说即具体“怎样做”的方法。如我们在家里向孩子提出“擦玻璃”这项主旨,但是如果孩子从来没做过这项工作,必然会感到困惑,不知如何下手去做,这时,我们便需要继续将擦玻璃的具体办法教给孩子,比如“一是去拿块抹布,二是去拿个脸盆,三是去接一盆水”等等,这些具体办法便是分旨要素。以上三个要素各有一套规范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文字标志”的表达规则,同时按照“内容集中、先后有序、详略得当”等结构标准和“主旨明确、正确、切实、概括;依据真实、切题、充分;分旨明确、正确、切实、具体、周密”等内容标准组合在一起。
总之,只要掌握了上述三大要素的有关原理知识,也就掌握了规范、快速写作宣志性应用文的窍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据此设计出各类宣志性应用文的标准格式,方便人们快速写出符合规范的应用文来。如请示类公文的标准格式(“卒章显志”式)如下:
近年来,□□□□□□,……(事实依据)
根据□□□□□□,……(理论依据)
为了□□□□□□,……(目的主旨);现拟□□□□□□,……(意图主旨),□□□□□□由□□□□□□……(分旨)。
请予审批(意图主旨)。
行文至此,不难看出,只要把握了应用文的独特性质与内在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既有趣又管用的“填空艺术”,这一前景无疑是非常诱人的。果真如此,中学应用文写作教学还怕得不到人们高看一眼的青睐,还怕占不到应有的课程地位吗?
热门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