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年少时,不虚度光阴
——观《怦然心动》与《土拨鼠日》有感
朦胧的爱情,总是让人产生好奇,让人心向往之。
少年时代的我们,感情最为纯粹,纯真。喜欢,便是喜欢;讨厌,便是讨厌;理所当然,直接明了。少年时期,也是爱情悄然萌芽的时期。
电影《怦然心动》讲述的便是一个女孩对邻居家的小男孩一见钟情,继而萌生各种情绪的心路历程。期间的成长变化,和现实的我们同,也不同。电影里女孩与男孩不同的视角感受到的东西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引人思考。
自古以来,女性大多偏于感性思维,而男性则偏于理性思维。《怦然心动》这部电影从男女不同视角入手,形成鲜明反差,着实有趣,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电影中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反差便是男女主人公的家庭条件的不同以及两家人观念的对比。一家有着嫌贫又虚荣,歧视残疾人的爸爸,一家有着自尊,又责任心,爱家庭的爸爸。两位家长不同的性格同样也对孩子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而电影中最让我又感触的一段,是女孩对家庭的理解;是女孩爸爸,在女孩为那颗被砍掉的梧桐树伤心的时候,作了一幅梧桐树的画的满满的父爱;是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做错会在事后道歉的画面,这与我们中国的观念是有所不同的;也是女孩,在成长中,一路的变化。
羡慕女孩,有一个温馨而又充满爱的家庭,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何其之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品质,一点点渗透,在无形之中。
我想,让人心头发涩的,莫过于男孩对于女孩的误解吧!这种淡淡的青涩的感情,让人又酸,又甜。
青春,除了朦胧的爱情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成长。不虚度光阴,就是青春最好的结果。
说起光阴,那么,怎样才算不虚度呢?如果某天时空突然错乱,突然莫名重复某一天的生活,我们又该如何呢?
电影《土拨鼠日》讲述的便是主人公突然重复的在过“土拨鼠日”这一天,从开始到最后一路的心态变化的过程。
主人公一开始是一个极度自恋又自傲,没有修养,仗着自己有点才华就耍大牌的人。突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在重复过着“土拨鼠日”这一天的生活。他疑惑,不解,以为是梦。反复确认,最后不得不认。而后,是兴奋,窃喜,干各种坏事,破坏各种规则,留下了很多情债,看到这里的我,默默说了句渣男。但是一时的快感,造就的,只是一颗越来越空虚寂寞的心。当所有坏事干尽,第二天依然照旧的时候,又有什么用呢?自此,绝望,烦躁,主人公几乎精神崩裂,一心求死。但是魔咒并没有消除,只能每天重复着死亡。求死不得其果,他开始去修炼自己,学习各种东西。钢琴,雕刻,文章,各种各样。故事也在此,发生了转折。
之前的他,需要刻意地接近别人,寻求好感,走向自己的“猎物”,不断重复模仿,刻意表演,过渡的刻意,也就是虚假的体现。而当他开始修炼自己,一步步变得优秀,又责任感,有爱心之后,他自身就变成了一个闪光体,无需言语,就已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他喜欢的女人。当他做好事帮助他人时,收获的是来自被帮助的人满满的谢意,我想,那时候的他,心里是满足而充实的。此时的他,耀眼夺目,迷得人神魂颠倒。
而当他认真过好了“土拨鼠日”时,魔咒也就此打破。故事的结尾,是主人公与心爱的姑娘,牵手共度余生。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迪,我认为便是,认真过好每一天,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无论有没有拥有永恒的时间,对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认真负责,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不虚度光阴,不浪费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无限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个世界,也没有人与生俱来就是优秀的,都需要经过后期的磨练,才能变成真正优秀的自己。当我们努力修炼自己,变得优秀之后,机会,自然就会随之而来,成功,也并不是遥不可及。
年少的我们,不要着急,慢慢来,先修炼好自己,就不会虚度光阴。加油!